唐陵和唐陵石刻(十二)——乾陵

🐠鱼戏莲叶🍀

<p class="ql-block">完结篇</p> <p class="ql-block">无字碑首</p> <p class="ql-block">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规模宏大,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墙,也是唯一一座有两层城垣的帝陵,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乾陵建成于唐神龙二年(加盖),采用唐代“因山为陵”的传统方式建造,陵区仿长安城建制。除主陵外,乾陵周边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均为皇室和功臣之墓。</p><p class="ql-block"> 由于乾陵是在唐鼎盛时期建造的,其规格和陵前石刻是最华美和丰富的,是迄今为止唐十八陵中神道石刻和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乾陵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梁山乾陵全景</p> <p class="ql-block">乾陵景区</p> <p class="ql-block">  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上。梁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因这两峰远观有女人身体部位象形之处,故取名叫“乳峰”。</p><p class="ql-block"> 唐高宗弘道元年,武则天任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唐中宗神龙二年五月,中宗李显下令将武则天葬入。武则天虽以皇后之仪入葬乾陵,但确是拥有皇帝身份的女性,所以乾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座两位皇帝的合葬陵。</p><p class="ql-block"> 乾陵陪葬墓离得最近的有三座,一座是永泰公主墓,一座是懿德太子墓,还有一座是章怀太子墓。后两座太子墓里考古发现了大量的珍贵彩绘壁画,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主司马道(神道)</p> <p class="ql-block">  前面介绍了乾陵的地理位置,下面我们再来说说乾陵史上历经几次凶险盗墓而完好无损保护下来的神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唐朝末年发生的“黄巢之乱”,黄巢动用40万大军盗掘乾陵,但费尽力气挖出一条40多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五代时期,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所谓发掘所有唐朝皇陵,其实就是盗掘唐陵,有记载“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乾陵因建筑牢固而得以幸免。也就是说所有的唐陵他都盗了个遍,所有唐陵陪葬的珍宝全部取走,唯有盗掘乾陵时狂风暴雨大作,又加之玄幻迷信传说和山体岩石坚固而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神道的引道</p> <p class="ql-block">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次是在1958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了墓道口。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经初步发掘确认被炸处是地宫墓道,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乾陵发掘计划》作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先不要开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p><p class="ql-block"> 所以乾陵是陕西省乃至全国保护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p> <p class="ql-block">  神道端立首位的是1对高达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长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对人类生殖行为的崇拜,以及荫及子孙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神道两侧华表</p> <p class="ql-block">华表的莲花底座</p> <p class="ql-block">  说了乾陵历经的磨难而无损伤,就免不了要提乾陵选址的过程,这可不是迷信,和中国古代风水学说相关,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让我慢慢道来。</p><p class="ql-block"> 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建造帝陵。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p><p class="ql-block"> 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夜观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找准方位作记号,没有东西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这才下山回朝。</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风水师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出一座奇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李淳风大惊,觉得这是风水上一块至阴宝地,于是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听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去查。大臣来到梁山后,发现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武则天逐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了唐高宗,后随夫也葬于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应合了阴阳二仪、天地配合得最绝妙的完美结合。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p> <p class="ql-block">神道全景</p> <p class="ql-block">神道两侧翼马</p><p class="ql-block">神道两侧石刻造像的开端是一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p> <p class="ql-block">驭马石刻</p><p class="ql-block">此造型的石刻只出现在唐代鼎盛时期的乾陵和泰陵</p> <p class="ql-block">  下来我们再来说说乾陵里安葬的两位中国唐代历史上的这两位皇帝,一个是唐高宗李治,一个是武周女皇武则天,先来说说唐高宗李治。</p><p class="ql-block">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贞观二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封晋王,后太子李承乾与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于贞观十七年被册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p><p class="ql-block">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因十分宠爱武媚娘,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废除王皇后改立武氏为皇后。</p><p class="ql-block"> 显庆五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期间与武后参与朝政有关。因此武后长期干预朝政从幕后垂帘到殿堂之上与高宗同坐,并称“天皇天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石翁仲造像</p><p class="ql-block">所有唐代皇家陵园里,唯有乾陵和定陵的石翁仲造像非常的高大。</p> <p class="ql-block">  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维持了三十二年。弘道元年,唐高宗去世于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p><p class="ql-block"> 小编个人认为,当时的武后不但能干预朝政,并且还能与高宗皇帝同坐朝堂,并称“天皇天后”,当然也展示了武后政治天分,成就了她后来的政治野心,这些都与高宗性格有关,高宗仁慈、宽厚、善良,全都体现在了他的字号为“善”里,其名和人物性格非常符合,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君王400多个,只出了一位女皇帝,那就是1200多年前的武则天。武则天,武曌,这是一个富有历史魅力的名字,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猜想,也经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褒贬。李唐王朝290年的历史,近半个世纪是由武则天这位女皇导演的。</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的女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在位时间15年。</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p><p class="ql-block"> 天授元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知人善任,重视选拔人材,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p><p class="ql-block">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迫使其退位,拥立唐中宗再次上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同高宗合葬。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p> <p class="ql-block">  武则天两度入宫,侍奉两代君王,在唐太宗李世民死后的遗照中怕武氏祸乱李氏江山,将其发配感业寺为尼。待高宗守孝期满将其接回宫中新纳为妃。武则天先生长子李弘,后又生一公主。据《新唐书》中记载,为除掉王皇后与萧淑妃,武则天趁人不备,亲手掐死刚满一月的小公主后嫁祸王皇后。李治相信武媚娘的一面之词,龙颜大怒,预起“废后立武”之念,因朝中大臣元老势大方作罢。</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心知高宗有夺回皇权之心,逐参与朝政帮助李治,后经过一番波折,李治又重启“废后立武”一事,得到了当时一帮讨好的大臣支持最终成功,同时也打击了一派元老重臣,削官的削官、发配的发配、处斩的处斩,帮助高宗夺回了皇权。从而武则天参与朝政由幕后走到台前,后被称为“天皇天后”又有“二圣临朝”之说。武则天尊崇佛教,最著名的就是武则天用自己两万多贯的脂粉钱在洛阳雕刻了卢舍那佛,使之至今成为龙门石窟中的经典石刻造像。</p><p class="ql-block"> 高宗李治驾崩后命太子继位,由天后辅政。由于武则天的政治野心,如不符合自己心意,几度废除自己亲生儿子的皇位,甚至痛下杀手,她启用重赏酷吏和告密之徒,稳控自己的政治权利。后又有武氏族人怂恿,各方僧人,道士等献媚,朝臣和李旦都有意自荐天后赐武姓为皇姓。武则天为能顺利登上帝位,诛杀李氏皇族,排除异己来稳固政权,最终实现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定长安为陪都,从此武则天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位,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在她临终之时为保皇室纯正血脉,最终还江山于李唐。</p><p class="ql-block"> 有人评价她说: 她是一个独断专行,心狠手辣的女人,为了皇权不惜杀害自己的亲生骨肉,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杀害贤臣忠良,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小编我想说自古历代帝王为了争夺皇位有几人手上没有沾染鲜血,为了巩固皇权哪个没有血腥杀戮?武则天做为一个女人可想而知比男性帝王更加不易。在她执政期间把大唐带入鼎盛辉煌时期,她的功绩是不能否认的,她对大唐盛世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其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p><p class="ql-block"> 无字碑北靠东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为历代群碑之冠。当年碑石上之字未刻,有人猜测可能是女皇对自己功与过无法评说,又或许是这一生想说的太多又评说不过来,再或许是由后人来评价她的一生,等等……</p><p class="ql-block"> 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或许这正符合了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就是让后人来评价她的功过。其中1135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以女真文字刻写,旁边有汉字译文。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无字碑</p> <p class="ql-block">  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北距西阙8.65米。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与无字碑分立神道两侧,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述圣纪碑为方形,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碑顶为庑殿式建筑,檐角刻有4个护法力士。檐雕斗拱中间为五节碑身,由五块完整的青石榫卯相接而成。下为碑座,亦用榫卯相接。碑座刻有獬豸和海石榴纹。全碑由顶、身、座七部分构成,碑首象征太阳,碑座象征月亮,中间五节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述圣纪碑又有“七节碑”之称。七节取“七曜”之意,故立七节碑也就是寓意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一样普照天下,光照千秋。述圣纪碑全文镌刻在碑的正阳面,碑身五节除第一块和四块无字外,其余三块的正面及东西两侧均刻有字。碑文为骈体,共计46行,5600余字,皆楷书。由于千年风雨侵蚀,加之人为破坏,现仅存文字1600余字。据资料记载碑文刻好后,每个字的凹槽处都填有金屑,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故又称“金子碑”。初建有碑亭,碑亭建筑基址呈方形,现碑亭早已不存。</p> <p class="ql-block">述圣纪碑</p> <p class="ql-block">  乾陵的格局和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千米。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p> <p class="ql-block">陵前墓碑</p> <p class="ql-block">  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狮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p> <p class="ql-block">朱雀门两边石狮</p> <p class="ql-block">  乾陵引人注目之处,还有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的两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是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p><p class="ql-block"> 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也有翻领紫袖。但他们都双腿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关于无头石像还有另外一个偷吃农民庄家的版本传说,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至于两个说法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这也许就是时间给我们留下的谜团,也是让人探索历史奥秘的魅力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  考古学家对此进行了分析,发现可能是自然灾害给这些石像带来了灾难。通过大量资料证明,在明嘉靖35年1月23日,陕西华县一带发生强烈地震,震级高达8—11级。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千米,同属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据专家们推断,这场地震才是造成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石像的材质不是很结实,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头部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研究人员推断,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毁于那场大地震,还有一部分是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争中。</p> <p class="ql-block">翁仲石首</p><p class="ql-block">怒目圆睁,非常威严</p> <p class="ql-block">  乾陵是唐代“因山为陵”纪念性建筑工程的杰作,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秦汉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墓葬,内城象征京城长安的皇城,外城相当于官员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都城的整体格局。</p><p class="ql-block"> 乾陵也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宫遂道编号刻字砌石已被发现,出土有细腰铁拴板、锡铁锭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没有的独特价值。</p> <p class="ql-block">石马造像</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伫立在翼马的北侧,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到这里,乾陵和乾陵石刻的介绍基本就是这样,陕西关中唐代帝王陵也全部介绍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陵前两侧高浮雕鸵鸟造像</p> <p class="ql-block">  现在乾陵景区由,乾陵、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四部分组成,门票是通票分淡旺季,非常值得一游!在参观完景区之后可以去品尝一下当地著名特色美食,比如乾县饸络,乾县锅盔、乾州四宝,特别是乾县豆腐脑堪称一绝,吃了忘不了!</p> <p class="ql-block"><b>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 中国唐代帝陵石刻造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尤其以初唐后中唐前这段时期最为精美绝伦,它们集美学、艺术、雕刻、历史于一身,堪称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充分的体现了古人在雕刻上的精湛技艺和高标准的审美追求。唐代帝陵经历了千年的风风雨雨,兵荒马乱,遭受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但遗留下来的唐陵石刻,虽然历经沧桑,却还在原地矗立,它们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曾经的辉煌盛世更是不可遗忘,遗存下来的文物倍加珍贵,它们是我们伟大祖先给我们后人留下的历史宝藏,它们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更是宝贵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遗产!我们需要了解它们,感知它们,更需要善待和保护它们!它们是我们后世子孙可以看得到的,真真正正存在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以史为鉴,以明事理,扬我中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尊重文物就是尊重历史。以上内容版权归“鱼戏莲叶”所有,走陵辛苦,码字不易,不经许可不得使用,如果喜欢文章欢迎分享,谢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欢迎大家到陕西旅游!</b></p><p class="ql-block"><b>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