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杜甫草堂

赵东升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10日我们游览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p><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缮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北门</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南门</p> <p class="ql-block">草堂大廨,廨是一种敞厅式建筑,是古代官人办公的场所。草堂大廨中央,建有一尊巨大的杜甫铜像,高度约有两米左右。只见杜甫手握诗书,眼睛却看向远方,眼神里满是忧愁。而那忧愁的眼神,又将其忧国忧民的胸怀准确地刻画了出来,也将一介寒士的形象还原了出来,是杜甫雕塑的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诗史堂”也因此得名。大厅的正中陈列着一尊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的手法来刻画的杜甫塑像。</p> <p class="ql-block">柴门,是杜甫草堂中轴线第四重建筑,也是最小、最简朴的建筑。它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为低矮简陋,诗人于是作了如此命名。门上匾额“柴门”二字是著名画家潘天寿所书。</p> <p class="ql-block">工部祠,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清代将黄庭坚、陆游配祀于杜甫像两侧,故又称三贤堂。堂中有“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的联语。壁间还嵌有清乾隆、嘉庆年间石刻“少陵草堂图”,刻工精细,解放后即是据此图恢复草堂旧貌。</p> <p class="ql-block">水竹居</p> <p class="ql-block">恰受航轩</p> <p class="ql-block">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是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p> <p class="ql-block">茅屋景区,杜甫草堂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p> <p class="ql-block">草堂旧址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梅园,位于草堂的西北角,占地数十亩,原是一处私家花园,也是建国后划归草堂管理的。过诗史堂折而向西,经水槛,穿月洞门,便是梅园。站在月洞门外,可见一座四层砖塔耸立湖畔,一座曲桥横跨湖上,塔名“一览亭”。取杜甫《望岳》诗"一览众山小"的句意。</p> <p class="ql-block">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作为草堂标志之一,来往游人多在这里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浣花祠,又名冀国夫人祠。从草堂的诗史堂北往东行,在花径红墙的中部有一门楼,为一厅两厢独院。正厅塑冀国夫人和两仕女像。据传,杜甫离成都后,冀国公崔宁将杜甫旧居的一部分辟为别墅让其妻冀国夫人(又称浣花夫人)居住,后冀国夫人舍宅为寺。冀国夫人死后,寺中立专祠并绘像纪念她。祠几经变化,到明末已不存。直到清光绪年间,才建造成如今所见的浣花祠。</p> <p class="ql-block">盆景园</p> <p class="ql-block">兰园</p> <p class="ql-block">春夜喜雨园,《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p> <p class="ql-block">万佛楼,在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它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是杜甫草堂新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杜甫千诗碑,在2018年12月1日落成并对外开放,公众将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欣赏到以书法、石刻等形式呈现的杜甫存世诗作1455首。</p> <p class="ql-block">仰止堂,原是草堂寺的一座塔院,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建筑古朴典雅,具有中式书院风格。现在是成都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青少年诗歌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因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大雅堂记》而名,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草堂文创馆</p> <p class="ql-block">草堂书院</p> <p class="ql-block">唐风遗韻</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馆</p> <p class="ql-block">景杜堂</p> <p class="ql-block">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是在草堂内发掘出的唐代生活遗址和唐代文物,它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