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鸟叔意境人像】

鸟叔

<p class="ql-block">出镜:婉君、敏敏、宝仪、露露。</p> <p class="ql-block">  染坊:从远古走来 染出历史色彩,(大染缸)诉说着古代年轻女子,女子们有着美丽较好的容颜,在布坊中忙碌,苗条的身影若隐若现,时而传来银铃般笑声。</p><p class="ql-block">染缸的热气,像淡淡薄雾,萦绕在这屋中,让布坊更多了份意境,唯美的画面。把染好的布全会从上晾下来,很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  自从女娲寻觅到五色石块炼出五彩晶石补好天空,苍穹便有了彩虹、彩霞,人们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享受着五彩缤纷的生活。人们对于色彩的喜爱和追求是对文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穿衣戴帽,各有一好。穿什么色样的衣服,戴什么色样的帽,民众在生活中各有自己的喜爱与追求。在古代,原始衣料的色彩还不够丰富,聪明智慧的先民们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印染衣物的染料,于是,染坊业便在社会中发展壮大,且长盛不衰,至今在社会生活中仍是重要的产业。</p> <p class="ql-block">  染坊,就是经营丝绸、棉布、纱线和毛织物染色及漂白业务的作坊。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行业,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来“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染出更加丰富的颜色。到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  时光到了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在绵上古镇经营多年的“万盛染坊”转让给了王长盛、王长银兄弟二人,由于某种原因,关系人南文孝尚有异议。在中人南兴然、南万林的见证下,王氏兄弟立下一纸接生意文约,在于主张权利,明确“万盛染坊”已被其接管,不论关系人南文孝有何异议,自接管之后与其无关。</p> <p class="ql-block">  古代任何行业皆有“祖师爷”。染坊供奉梅福、葛洪为行业祖师,两人合称“梅葛二圣”、“梅葛二仙”等。梅福为西汉末年人,曾任南昌尉,后出家修道炼丹,宋元丰年间被神宗赵顼封为“寿春真人”。葛洪为东晋著名道士、医学家和炼丹术家,著有《抱朴子》一书,内详载各种炼丹方技。民间传说,梅葛二仙曾化作跛脚行乞。为感恩于一对青年夫妇的施舍,他俩在酒足饭饱之后唱道:“我有一棵草,染衣蓝如宝;穿得花花烂,颜色依然好。”两人手舞足蹈、边唱边跳,周围瞬间长出许多小草。</p> <p class="ql-block">  临走时把剩酒和残汤全倒入缸内,顿时缸水全变成蓝色。二仙告诉说:“水蓝是蓝靛草变的,染衣可永不变色。”小俩口高兴地用它来为乡亲染布。此后,人世间便出现了染布业。该行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即“梅葛二圣”的诞辰,都要举行祭典。</p> <p class="ql-block">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是对精神文明的追求。“食衣住行”是指人类生活维持所必需的饮食、穿衣、起居和出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特征。衣食住行的“衣”为什么排在最前面?“衣”就是所说的衣服,在冬季衣服可以保暖,夏季衣服可以防晒,衣服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遮丑。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而衣着是人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寓意就是把人最美好的一面彰显出来。衣服起到遮掩丑恶,束缚恶念,彰显美好的寓意,也是古人把道德品质看的尤为重要的具体表现。</p> <p class="ql-block">  如今,各种高科技化学印染技艺已到达登峰造极之境地,为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一道靓丽的色彩。该道光八年所立下的接管染坊文约,勾起一段历史色彩记忆,为传承这一古老行业再次提供了记忆载体。</p> <p class="ql-block">用光来描绘人物的形态,用环境来衬托人物的情绪,人像摄影的场景已从单纯的影楼发展到了更广泛的场所,并衍生出大量的道具的应用,这一切,均为满足摄影者所需要的艺术效果,这与人们对艺术的表达形式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像摄影的作品主题是以人物为主,通过用光,通过场景的改变,通过对人物及表情的提炼,通过场景的烘托,用以表达我们人类的喜怒哀乐,表达人类的生活及生存状态,它有记录作用,但不得不承认,对于人像摄影,它也不时有夸张和造作的部分,必定人类不是整天生活在戏剧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我们提到的记录、夸张和造作,前提是照片给人要有艺术性,给人要有感官的冲击力。观片者首先通过对照片视觉的接受,再得到一种情绪的潜移默化,从而升华我们自己的精神,提高人类自身的文明程度,这也许也是人像摄影的一种责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是初衷,感染是效果,人像摄影的这种深度需求不是一种沉重,而是这门技艺的追求目标,这一切就需要我们摄影者多动脑,不断地实践,从而为社会源源不断的提供有价值的人像摄影作品,让我们更加努力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