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延安青年艺术剧院(简称:延安青艺或青年剧院)</p><p class="ql-block">延安青艺成立于1941年9月23日,由中央青年运动指导委员会(简称青委)和中央文委共同组织的理事会领导,共有十人组成。冯文彬任理事长,王盛荣为副理事长,理事有艾思奇、肖三、塞克、蒋南翔、邓洁、徐一新、王真、吴雪等。同年12月4日第二次理事会决议聘郭沫若、田汉、洪深、欧阳予倩、万籁天、夏衍、曹禺、阳翰笙为延安青艺名誉理事。任命塞克为青年剧院院长,王真、吴雪为副院长,高沂为剧院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二十年后成立的第一个“专门化、职业化、正规化的话剧演出团体”(见于1941年11月延安《解放日报》)。</p> <p class="ql-block">“青年”一词源自《新青年》。</p><p class="ql-block">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到:“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此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新青年》也是我党创立时期的第一个专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延安青艺、联政宣传队延安旧址(见红点处)</span></p> <p class="ql-block">延安市宝塔区人民政府出于对历史的尊重,于2018年在延安青艺旧址重新树立此碑。</p> <p class="ql-block">延安青艺子弟于2019年11月初回望延安青艺旧址。</p><p class="ql-block">图右1:<span style="font-size:18px;">郭夏霞(母尹文元)、右2:袁塞沙(父袁光、母刘明学)、右3:</span>高朗(父高沂、母林一)、右4:高小武(高朗之弟)、右5:本撰文者(父周来、母白凌)</p> <p class="ql-block">1988年初至1990年12月在国务院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及联政宣传队”征集小组,1990年底《高原演出六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p><p class="ql-block">征集小组成员由李之华、戴碧湘、白凌、吕德康、李力、沈贤、李章组成。</p> <p class="ql-block">1994年5月《高原演出六年》续集《源远流长》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此续集主要描述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延安奔赴东北的延安联政宣传队改阔建立东北文工二团及参与解放战争的经历与事实。</p> <p class="ql-block">1989年1月24日习仲勋同志为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高原演出六年》(延安青年艺术剧院、联政宣传队回忆录)亲笔题词:“延安的文学艺术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是我们一条最宝贵的经验,应当坚持和发扬。”</p> <p class="ql-block">同年11月阳翰笙为延安青年艺术剧院、联政宣传队回忆录亲笔题词:“回忆昨天是为了今天。”</p><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4日阳翰笙被中青委和文委聘为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名誉理事。</p> <p class="ql-block">1990年6月夏衍为延安青年艺术剧院、联政宣传队回忆录亲笔题词:“创作演出更多更好的话剧,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p><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4日夏衍被中青委和文委聘为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名誉理事。</p> <p class="ql-block">同年曹禺为延安青年艺术剧院、联政宣传队回忆录亲笔题词:“光荣的过去,灿烂的未来。”</p><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4日曹禺被中青委和文委聘为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名誉理事。</p> <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10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西青救”)总剧团”(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前身)在中央党校礼堂首演《雷雨》(曹禺编剧、吴雪导演)</p> <p class="ql-block">“西青救”总剧团(延安青艺的前身)在延安演出《雷雨》。图中演员是尹文元与朱漪。</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同志曾数次观看。</p><p class="ql-block">1964年周总理在北京饭店问雷平(阿姨)“那台戏(《雷雨》)的原班演员还能凑得起来吗?”</p> <p class="ql-block">1941年为庆“五一”劳动节,在八路军大礼堂《铁甲列车》首演。</p><p class="ql-block">《铁甲列车》苏联伊凡诺夫编剧、塞克导演,鍾敬之舞台设计。</p><p class="ql-block">扮演俄克洛克的周Lai爬上台顶横梁拉紧檐幕不幸坠落摔伤。成功的背后多是艰辛!</p> <p class="ql-block">《铁甲列车》剧中起义队伍中有一个中国青年“吴新”由邓止怡扮演。他用血肉之躯拦截白卫军镇压农民起义的列车。其塑造的形象乐观、机智、幽默、感人,充分体现了邓止怡的表演功力与艺术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1942年延安青艺在中央礼堂公演《上海屋檐下》,编剧夏衍,导演吴雪。</p> <p class="ql-block">1943年末肖向荣同志提出:一年来审干、“抢救”运动搞得人们心情很不愉快,希望能演个喜剧让人们轻松轻松。这样吴雪、陈戈、戴碧湘将原在四川旅外剧队的幕表剧“亮眼瞎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改编成到延安后曾演出过的喜剧《抓壮丁》。改编后的方言喜剧更具观赏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吴雪演李老栓(丁洪曾饰),刘明学演李妻(后由尹文元饰),陈戈演王保长,雷平演三儿媳妇,于真演女儿,潘秋演潘驼背,罗伯忠演烟灰,卢咸铄(后来陈其通饰)演卢队长,胡果刚演姜国富,周来演姜子,白凌演儿媳妇,张仃的女儿巧巧演小孙孙。</span></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童子军”高锦夫,“三嫂子”雷平;后排左起“潘驼背”潘秋,“王保长”陈戈,“李老栓”吴雪,“李妻”尹文元。除“童子军”外其他5人均是在延安演出过《抓壮丁》的老演员。</p><p class="ql-block">1962年罗瑞卿指示八一厂请陈戈将话剧《抓壮丁》改编、摄制成电影,饰演影片中“小孙孙”的是邓止怡(青艺副院长)的长子。</p> <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23日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成立。在延安青艺成立后没几天,三个刚到青艺、20岁左右、穿着草鞋的女同志在延河边上遛弯,遇到挂着照相机的中央青委主任冯文彬同志(当时他酷爱摄影),他让三个女同志坐在一起,他拍下了此照片。</p><p class="ql-block">图中前者:张建珍、后左:白凌、后右:朱漪</p> <p class="ql-block">从青年到中年,成功背后是一路艰辛!</p> <p class="ql-block">从中年到老年。三位老人半个世纪的交往颇深。</p><p class="ql-block">坐在前面的张建珍阿姨,几天前以百岁之躯驾鹤西游,去找她的同志、战友、闺蜜去了🙏🙏🙏</p> <p class="ql-block">1942年9月1日在延安文化沟青年运动场,青艺部分同志参加了“九一”运动会。</p> <p class="ql-block">延安青艺参加“九一”运动会,竞赛的对手不少来自于现役战士。而在运动会上青艺的同志们在数个项目上捋夺头筹。</p> <p class="ql-block">图中左1是刘明学阿姨,她荣获50米赛跑冠军👍</p> <p class="ql-block">青艺刘明学(阿姨)获50米短跑冠军,此张照片是摄影师吴印咸所拍。</p><p class="ql-block">白色运动服是用粗布床单剪裁缝制而成,胸前飞鹰标志有“青艺”二字。</p> <p class="ql-block">延安青艺“儿童艺术学园”,此图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建院资料首张依据图。</p> <p class="ql-block">儿童艺术学园演出的童话剧《公主旅行记》</p> <p class="ql-block">童话剧《它的城》</p> <p class="ql-block">童话剧《勇敢的小猎人》</p> <p class="ql-block">童话剧《糊涂将军》</p> <p class="ql-block">延安青艺儿童艺术学园的娃娃兵。</p> <p class="ql-block">联政宣传队在延安旧城门口</p> <p class="ql-block">1944年联政宣传队表演广场歌舞剧《刘顺清(开辟南泥湾)》</p> <p class="ql-block">联政宣传队1944年6月14日演出《庆祝开辟第二战场》A</p><p class="ql-block">摄影:美国记者—福尔曼</p> <p class="ql-block">演出《庆祝开辟第二战场》B</p><p class="ql-block">摄影:美国记者—福尔曼</p> <p class="ql-block">演出《庆祝开辟第二战场》C</p><p class="ql-block">摄影:美国记者—福尔曼</p> <p class="ql-block">演出《庆祝开辟第二战场》D</p><p class="ql-block">摄影:美国记者—福尔曼</p> <p class="ql-block">演出《庆祝开辟第二战场》E</p><p class="ql-block">摄影:美国记者—福尔曼</p> <p class="ql-block">联政宣传队演出《拥政爱民》</p> <p class="ql-block">联政宣传队在向边区出发演出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联政宣传队在陕甘宁边区演出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东北文工二团1</p> <p class="ql-block">东北文工二团2</p> <p class="ql-block">松江独立二师</p> <p class="ql-block">1949年独立二师宣传队</p> <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东北文工二团进入北平,入驻东单北极阁三条的“大庙”,即现在已经修复的“宁郡王府”,其产权单位不属文物局,而是国家话剧院,因为国话是青艺的传承单位。</p> <p class="ql-block">北京东单青艺剧场</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11日至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任弼时代表中央做政治报告、冯文彬任团中央总书记。东北文工二团为代表大会演出话剧《反翻把斗争》。</p><p class="ql-block">同年4月16日“青年艺术剧院”(简称:青艺)的名称被迅速恢复,并冠以“中国”二字:中国青年艺术剧院。</p> <p class="ql-block">廖承志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首任院长。</p> <p class="ql-block">廖承志与部分青艺人员在北海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田汉为青艺院名题字。田汉的题字被制作成胸牌颁发给每位青艺演职人员佩戴。</p> <p class="ql-block">1949年7月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旁听证。</p> <p class="ql-block">1949年7月~9月中国民主青年代表团(国内称:青年文工团)出访匈牙利、苏联。代表团主要成员由青艺人员组成。</p><p class="ql-block">2020年文旅部离退休中心编辑出版的《文艺先声》(2021年初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行)所描述的正是这段经历。</p> <p class="ql-block">代表团途经哈尔滨受到当地政府(虽没建国但东北已经解放)迎接。</p> <p class="ql-block">民主青年代表团参加世青大会表演,主要由青艺演员完成表演任务。</p> <p class="ql-block">青艺演员冯绍宗表演胜利腰鼓</p> <p class="ql-block">中国民主青年代表团成员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暂时驻地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廖承志与部分青艺同事,在青年运动史料展览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部分青艺同志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青年运动史料展览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200余人参加开国大典,部分人员参加庆祝开国大典文艺表演。</p> <p class="ql-block">2001年青艺与实验话剧院合并成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国家话剧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9年至2001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为半个世纪的新中国做出的贡献众所周知。</span></p><p class="ql-block">周扬(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曾不止一次说:“从延安到今天,能保留下来的文艺团体也只有青艺一个了。”</p><p class="ql-block">国家话剧院是青年艺术剧院的传承单位是无可争辩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2011年5月18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落成。</p> <p class="ql-block">在国话剧场落成仪式上,院长周志强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年90岁的</span>原青艺党委书记、离休干部(原延安青艺一直延续下来的唯一在世的老人)共同为国话剧场落成揭幕,从而证实中国国家话剧院是从延安青艺传承至今的专业话剧演出团体。</p> <p class="ql-block">本张纪念延安青艺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旗图片上,共有200名与延安青艺、中国青艺、中国儿艺等相关人士的签字。</p><p class="ql-block">八十年前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成立纪念旗</p><p class="ql-block">签字人员名单</p><p class="ql-block">一、青艺子弟</p><p class="ql-block">吴凝凝、吴小雪、田晓晴、田朝华、朱丹丹、邓维、朱小波、白煦、白梅、征征(周征)、瞿晓星、任小民、罗晓京、李小南、李小北、陈田、沈云宏、庄小雷、孙小兰、周小鹏、吴延、石小满、石小印、杨和平、姜家俊、姜小亮、陈非比、陈冀、郭晓惠、马为民、隋小民、李杰、鲍钢、高大慧、高晓陵、梁红雁、梁红兵、张岷、张茁、张小兰、张晓武、张婉、雷鹰、王大鹏、王洪滨、常蓝天、王胜魁、隋华岩、赵冈、赵禾、刘健、朱一兵、朱晴、徐兰冬、程荣康、程梅、盛利、盛年、郭淳、郭涤、杨小洁、黄宁、李化、李淳、张虹彬、刘小满、傅红、周岩、邵爱林、林锋(邵小林)、岳建华、王小培、王小英、孟光、王建中、安宁、安博纯、王焰、马文华、李墨丹、管莘芯、荆铁岩、王丹萌、陆小椿、曹志纲、李莉、路小芳、吕仰平、苏小丽、苏小慧、杨欣(小弟)、王楠、黄小明、雷婷、杜小欧、王朝晖、王子音、徐婷、张军、霍文发、沙德芳、宋福山、田英、郎春萍、马晓韵、姚安。</p><p class="ql-block">计:106人</p><p class="ql-block">二、延安青艺子弟:</p><p class="ql-block">高朗朗、高令琪、高小武、陈莱莱、王东升、彦小音、萧迎宪、袁塞沙、张岱、余晓晨、罗海鸥、罗海燕、罗滨燕、吕佳木、吕佳林、陆璐、侣海林、侣海岩、雷维、郭夏霞、郭晓光、王枫、查安滨、宋琦、王妮、刘决斗、胡骁焰、李小鹏、宁笑立、彭晓闻、陈昆仑、西冰、沙寅。</p><p class="ql-block">计33人。</p><p class="ql-block">三、青艺离退休老同志:</p><p class="ql-block">朱奇、王松美、高砺群、杜池、纪元、赵小玲、孟庆良、白峰溪、吴凤媛、孙树林、蔡体良、张健钟、赵汝彬、周甲英、吕文英、马力、余林、栾铁鸣、李潭、宿瑞琴、张坤权(青岛)、李恒彪、韩淑华。</p><p class="ql-block">计:23人。</p><p class="ql-block">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简称:儿艺)离退休老同志:</p><p class="ql-block">肖芊、华文、龙江晴、唐钟琪、尚鸿佑、葛艺琳、程新春、葛艺玖、郁富南、李莲、吴隆章、李若君、李莹、许学俭、徐晓钟(黄意璘)、强栓、杨蓉蓉、方掬芬。</p><p class="ql-block">计:18人。</p><p class="ql-block">五、延安青年艺术剧院(简称:延安青艺)老人:</p><p class="ql-block">1.高 沂(105岁)</p><p class="ql-block">2·张建珍(100岁)</p><p class="ql-block">3·李长华(94岁)</p><p class="ql-block">4·李 章(95岁)</p><p class="ql-block">5·薛 晓(94岁)</p><p class="ql-block">6·王 林(92岁)</p><p class="ql-block">7·陈晚柳(100岁,李鹰航夫人)</p><p class="ql-block">8·周翠翘(88岁,戴碧湘夫人)</p><p class="ql-block">9·李玉欣(95岁,王永年夫人)</p><p class="ql-block">10·王 彤(94岁,徐胡沙夫人)</p><p class="ql-block">11·马验秋(89岁,拓新夫人)</p><p class="ql-block">12·马少芝(88岁,余康夫人)</p><p class="ql-block">13·张 玲(88岁,黎阳夫人)</p><p class="ql-block">14·米 堃(94岁,延安中央医院)</p><p class="ql-block">六、相关单位负责人:</p><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p><p class="ql-block">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闪增宏</p><p class="ql-block">延安文艺纪念馆馆长:刘妮</p><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茆梅芳,</p><p class="ql-block">文博管理部主任:任红,</p><p class="ql-block">文博管理部研究员:郝璐</p><p class="ql-block"> 共计200人签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