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历史的长河容易淹没人们的记忆,知青们当年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以及战天斗地的气势,为历史留下可供评说、且有自己丰富传奇的独有经历。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四十多年过去了,可是我就是想说什么是知青了?其实没一个定论,其实无论历史给予当时知青怎样的幸与不幸、荣光或苦痛、激昂还是悲伤,它都会过去,它已经远去!珍惜如今,积极地面对每分每秒。乐观地看这世间的纷纷扰扰,淡写那人生的有聊无聊!此次目标就是锁定全国第一知青村杜家山,其实这里也是北京知青蔡立坚下过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早出发按导航第一站就到了上黄彩,其实以前也听过此地一直没机会来这次也算是路过,但是风景却迷到了我,这地方村名与土壤特征等有关。村落位于名副其实的黄土高坡。冬春季,站在黄彩的最高处俯瞰全境,黄土绵延,沟壑纵横,如同海中波浪,颇为壮观,一派浓厚的原始风情。夏秋季,天空湛蓝,土坡淡黄,羊群洁白,庄稼翠绿,大枣彤红……好似一幅绚彩油画!村名可能就出自于此。</p> <p class="ql-block">传说此处是皇帝“彩”住的地方,故名“皇彩”,后演变为“黄彩”。紫坑北有“皇巷”以及“杨壁府、张坪县,黄彩盖起金銮殿”,这则民谚似乎给上述说法一定的依据。</p> <p class="ql-block">太原这两年修建了好多网红旅游路,最近也听说榆次也就在黄彩修建了一天彩虹路,而且传的特别的火,而且这地方还举行了几次自行车赛事,办的有声有色的。这次来了才知道这条路其实并不是一条彩虹路。我们平时所见的公路,中间都是一条黄线,但是这条公路,并不只是只有一条黄线,而是有三根线,颜色分别是红色,黄色和蓝色,虽然没有彩虹那样绚丽多姿,但是比起普通的公路,这条路确实比较独特,看上去人们的心情也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沿路的风景诗句写的也是特别的飘逸,行径在这条路上人的心情真的大好。就像这段话一样从这里走向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如此美景怎能少了自己在点缀一下能?</p> <p class="ql-block">情不自禁站在路中间才发现自己和这彩虹路几乎能融入一体,撞衫了,哈哈!</p> <p class="ql-block">走了没多远就发现一岔口,有个牌子写着杜家山路标指示左边,可是导航确是还是往前走,其实开始走之前导航提示快到目的地还有一段路修路,是不通的,既然有路标提示牌就按路标走吧,沿的这条线路大约走了一公里的路程遇见一开的三轮车的大哥,赶快下车询问路线,得到的答案这条路没问题就是车去不了有滑坡的地方需要徒步三公里左右,先不管这多了,走的看吧,沿途走到一村子叫西河村,村口坐了好多人,赶快再次询问,得到的答案继续往前沿的大路一直走就是了,果然再走就看到了这个牌楼,横批第二故乡,左右写的昔日知青胜地,今朝生态家园,看来这是到了大门了。</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沿的这条小路就看到了在一河滩处有了一个知青的塑像,大致意思就是农活后坐在田边的一景象,在此处打一卡。</p> <p class="ql-block">塑像的正对面就是一寺庙,这个前期做功课知道此处,而且依稀这个寺庙后面就有石窟,看来路线是没有问题,看这寺庙的框架应该属于藏教,因为从结构和色彩上和本地是完全不同的。</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看门没上锁,轻轻推门而进,里面正佛为一弥勒佛,也没人看管,但是从布置上看应该近几年当地人修缮过,里面墙画都比较新,推开每个门都看了看,里面个别房间都放的供奉的东西。看来这地方时不时会有人来打理的。</p> <p class="ql-block">走到房间的后面一个,发现有一道门被砖块掩的,拉开发现直通后山。看来这次没白来,这个后山有个石窟,正好能看看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这扇门正对的就是后山,山底一条石头路也许无人管理变的也有些扭曲,多亏前期有护栏,不然没这条崎岖的路还真不知道怎么走。</p> <p class="ql-block">从这条不规则的路走到头有个木梯,还好,测试了下还比较坚固,问题看这个通往石窟的地方还是有些困难,就是爬上梯子上面也是如刀切的山体,下脚还是有些困难。先不考虑这多先爬上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脱离了梯子爬起来还是有些难度,毕竟这的山体还是那种沙石,一不小心还是有滑溜下去的可能,只能凭经验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上了第一个台阶。</p> <p class="ql-block">到石窟这个洞基本就是仅荣一条斜坡才可以到达洞口,其实上来就考虑如何下了。好不容易上去,只能紧贴山体。先看了在说了。</p> <p class="ql-block">查阅了不少资料唯一的资料就是这个石窟为六刹河石窟,当地人称石佛爷庙,现存于村东杜家山水北岸砂石山崖壁上,立面面积8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石窟坐北朝南,现存2窟,佛龛5龛。据窟内造像特征判断,为北齐至隋代时期遗物。因属沙岩,年代久远,风化剥蚀严重。1号窟内共存造像23尊,2号窟内造像残损严重。窟外原有木建庙廊,现已坍塌,只留下就崖凿就的一横排椽檩窝窟。1988年,榆次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主佛像被盗,不知去向。2014年,周山湖投资在石窟前兴建庙宇,在通往杜家山的沟口新建牌楼及小亭。</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地方佛像和在太原周边所看到的基本大同小异,有些不是被盗就是风化的特别厉害。所以自己也是在这两年抓紧的到处走走看看。时间不等人,有些佛像真的一天一天在消失。</p> <p class="ql-block">临走之前在山底一块大石头上端坐合十拍张图片。</p> <p class="ql-block">离开这个石窟继续往前又出现一下乡知青雕像,看来离目的地是越来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雕像的前面还出现一个和敖包一样的石头包,,周边彩旗拉的,感觉在晋中地区还真不多见类似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路面就不好了,也就来到了刚从黄彩拐进来问的当地人说的有落石滑坡的地方,路面到处是石块,这时正好有车迎面开来,赶快摇窗询问,答案是尽快通过,可以直达杜家山,这下可好,不用半路徒步了。沿的弯弯曲曲的路面驱车行驶大约十分钟就到了这次的目的地杜家山。</p> <p class="ql-block">在路的左手就能看到杜家山知青上下乡纪念碑,右边是知青群雕,左边是刻有120名知青名字的石座,</p> <p class="ql-block">其实杜家山知青讲述的是一位传奇人物蔡立坚(1948~1997),曾名蔡玉琴、蔡丽娟,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全家10口人迁居北京市长辛店。1966年8月至11月,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后,使在全国范围内的大串联推向高潮。1966年12月,蔡立坚随北京市长辛店铁路中学红卫兵“二七铁军长征队”,徒步到陕西延安再到贵州遵义。蔡立坚等一行4人从河北进山西,途经杜家山,她决定在这只有5户16口人的杜家山村插队落户,建设山区。不管什么动机,一个19岁的姑娘能够离开自己的亲人,甘心情愿来到穷山窝,其勇气和精神,常人是难以做到的。1968年3月,她正式到杜家山落户。4月,《人民日报》以“杜家山的新社员”为题向全国报道了她的事迹而引起轰动,成为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精神偶像。在她的带动下,先后有118名各地知识青年在此插队落户。1969年10月1日,作为排名第一的知识青年代表蔡立坚,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国庆观礼活动,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可以说在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上,作为全国典型的蔡立坚及杜家山是非常引人注目的。</p> <p class="ql-block">从下往上能看到一颗颗松树对应着这美丽的蓝天,心中悠然感到当时的知青真的是斗天斗地来到了这里,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尽管无法去体会当时知青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却能够想象出这片土地上所承载过的纯真情怀。</p> <p class="ql-block">知青碑在往前十几米就是一八路军塑像,旁边的石碑在述说:1942年12月8日,太行军分区第二军分区情报处参谋王伟,从太原往和顺送情报,凌晨经过此地,发现日本鬼子包围了杜家山,因为这里是太行山交通局杜家山交通站和榆次路东抗日政府,决不能让敌人破坏。王伟用三颗手榴弹和一把短枪与敌人展开战斗,腹部负伤了,六个鬼子步步逼近,他用仅有的五颗子弹,让鬼子三死一伤,扔出的空枪又砸中一个,第六个鬼子刺刀扎进了他的身体,一刀、两刀……最后,丧心病狂的鬼子把他的尸体用毛驴拖到白田据点喂了狼狗。可想当时狗日的日本小鬼子多残忍和无人性。</p> <p class="ql-block">快到村口遇见两游人,赶快过去问了下前面情况,其实在往前走下了小坡就到村口看见一个窑洞式纪念馆了。村口的杜家山抗战纪念馆,就是当年的交通站,老村民闫东卯的家。闫东卯在村口的五眼窑洞,位置突出,视野开阔,方便出入,成为八路军情报站,后来又是第一个知青的住宿,此宅有了无可比拟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窑洞里面贴的都是当时抗战时期,杜家山为八缚岭的重要门户之一,八路军总部一直在八缚岭的延伸线“石拐——麻田——武乡”一带,129师上山的路线,纪念馆有这样描述:刘少奇建议取道昔阳、和顺、榆次一线,首先在八缚岭周围建立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把榆次东山的八缚岭,变成华北抗日的井冈山,经延安同意后,129师民运部副部长赖际发指示在这里设立交通站,主要任务是向晋中特委、石拐八路军总部和129师运送物资。1941年4月,晋冀豫边区政府交通总局成立,杜家山成为太行交通局联通延安的直属秘密交通站,后来又肩负起太行二分区情报处的情报中转站重任。</p> <p class="ql-block">从纪念馆继续往前就到了以前知青住的地方,一排房子前好像是乡亲们欢迎知青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杜家山村中现存1971年建的知青宿舍10间,1972年建的知青食堂11间,以及1976年知青学大寨而自行建造的石窑8孔。石窑上中间雕刻有五角星,两侧刻写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标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知青成了一个小社会,每个人学一门手艺服务其他人,有的学医,有的学艺、有的学木匠,有的学饲养。一天的农活结束,大家好像分好工一样,各自去帮附近村子的人。赤脚医生一个手电筒、一条狗,在附近几个村子走十几里山路为村民看病是常有的事。“就是那种特别纯洁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正是在与普通农民的朝夕相处中,知青们开始了反思。</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摆放的各种各样的塑像,描述的当时知青在这里劳作的各种场景栩栩如生,真有点自己也融入进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现在杜家山的村落遗址上,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的痕迹,知青们自己动手盖起了食堂、宿舍,平整了空地,</p> <p class="ql-block">目前食堂的房子部分已经坍塌黑板上写的好多来过此地的驴友们写的字迹!</p> <p class="ql-block">“革命”的激情不但支撑着人们疯狂地干活,还让人们对国家,对集体的爱完全超过了爱自己。知青们刚到杜家山的那几年,激情变得越来越盲目,怎么极端怎么做。送公粮,不管老百姓的粮食是多少,自己认为多送就是爱国,哪怕自己饿肚子也要交足公粮,甚至超额交。当地农民有意见,就觉得农民是落后思想。</p> <p class="ql-block">1976年“文革”结束后,杜家山村的知青纷纷返城,杜家山村归于平静。20世纪末,山村最后一户人家搬走,杜家山村,就此消失在行政版图中。</p> <p class="ql-block">从杜家山回来的路上你会看到一所小学,校名为立坚小学,这就是所谓的人不在灵魂也会留下。</p> <p class="ql-block">沿路的杏树结的满树黄灿灿的,由于这地方气候相对冷,山下基本看不到任何杏树上挂的果实了,但是这地方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说不好这棵树也是当时知青种下的,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这次也算是赶上了。</p> <p class="ql-block">看的这满满的收获,可以说此次不枉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