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秋 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向燕珍 2021年9月28日</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的秋不同于去年,节气已进入秋分,原本是该下凉的秋,太阳依旧火辣辣的照射着黔北大地。秋天的美是成熟而稳重的,她没有春的羞涩、夏的坦露、冬的内向,她由内而外释放出应有的特质。秋分时节不知不觉在一天一天滑过,一年一度“丰收节”的到来拉开了农家粮谷满仓的帷幕,看似热烈的秋日逐渐进入尾声,似乎在提醒我们要加快履行乡村寻秋的计划。9月25日星期六,疲惫了一周的身体真想睡个懒觉,为了迎合家中老人精神世界的需求,哥哥一大早就迎着晨曦、踏着秋露,带上父母、我以及出行必备的轮椅启程去寻找秋的踪影。车飞驰在宽阔的高速柏油马路上,如今的贵州已不同于往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变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贫穷标注,已发展成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如今的农村也不同于往日的贫穷落后,过上了以往无法想象的幸福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窗外分外绚丽的秋是这般的迷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连绵的远山、层林尽染的植被、飞翔的鸟儿和沉甸甸的果实装点了秋,心情自然而然也特别爽朗。如此场景不禁让我们发出阵阵欢呼与感叹,以前农村人奔死奔活想当城里人,随着生态建设的文明发展,如今城里人反而羡慕农村人生活在天然的氧吧,依偎在大自然的怀抱,贫富差距日夜缩小,全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全国民众不断的体会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是正确的,因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让老百姓当家做主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路的秋景悄无声息叩开了我们的心门,离开高速后的车子行驶在乡村公路间,苍翠绿树掠过眼前,蓝天似水晶般纯净,如丝般晶莹透亮的云朵照亮了眼眸,这风轻云淡、景色宜人的季节里让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与憧憬 。不知不觉已来到播州区深溪镇白果村的白果树下,白果树也称银杏树,被称为地球“活化石”和植物界“熊猫”,生长较慢,寿命极长,是树中的老寿星,又名“公孙树”。只见树的主干需几人牵手合抱的白果树矗立于公路的高坎边,部分已裸露在外的树根为何能撑起如此的茂密的枝叶,是不是与树下有一口天然形成的水井缘故密不可分呢?紧挨着两百多年树龄的白果树旁,修缮了供村民们休闲纳凉的桌椅板凳,一枝粗壮的枝丫高高横穿过整个休闲区域,犹如天然形成的遮凉棚。抬头放眼望去,近处、远处,一望无垠的乡村田野,层层叠叠的秋景无需刻意雕琢,自然而然形成一副美丽的风景画卷。一阵微风吹过,白果树叶发出呼啦啦的响声,挂在树上黄澄澄的果子与绿叶形成宣明对比,在微风吹拂下,一个个圆滚滚、黄澄澄的成熟果子纷纷掉落下来,落到已经收割完的田间地头里。我和母亲互相搀扶、说说笑笑的奔到地头,蹲着捡拾那些宝贝疙瘩,去掉外层的瓤,一颗颗银白色的果核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直到腿蹲软才肯罢休。顺手扯下一把稻草在村民们用来洗涮的水井边擦拭着沾在手上的白果浆液,抓上一把泥土再次进行搓洗,哥哥则带领父亲在坎上休闲纳凉,哎!怎么摆弄感觉都有无限的乐趣。白果的营养价值虽高但不能贪吃哟!果子自身带有的微微毒性应该是白果树自我保护的砝码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高坎向四周望去,只见一望无垠的稻田一派派丰收景象,稻田里的水已经放干,有的堆放着已经收割完毕的稻草,有些成熟还没有收割的稻穗也被压弯了腰,谦逊的低着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国家把秋分那天设定为“丰收节”,这个季节也是农民们最开心的日子,只见老乡那古铜色的脸庞上已刻下岁月的痕迹,但洋溢着幸福皱纹里却带着爽朗的笑容,往日的辛苦和汗水仿佛都被此刻的丰收换化为喜悦与幸福。看着农耕人在田野里忙着收割,一块一块稻田里的稻穗🌾被放倒,被码成一扎一扎的,将整齐的稻穗放进轰隆声响的家用小型收割机内,谷粒与稻草立刻就被分离开来,这样兴奋的场面自然少不了我们的掺和。如今的打谷方式与我小时候看见的“四方斗”内打谷方法完全不同,依稀记得那时候打谷需要壮劳力,回想着那些年的农民伯伯双手紧紧拽住一把稻穗,沿着四方斗的转角处使劲翻来覆去的拍打,直至稻谷完全被脱离开来才进行下一把的操作,我们这些孩子就跟在后面捡拾掉落到田里的谷粒和稻穗🌾。国家那些年受到贫穷的限制,机械化还不发达,完全由人工操作,既费时也费力,所以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加剧了国家发展进步的步伐,如今的中国🇨🇳在世界科技强国中已站有了一席之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一块块稻田空荡下来,一担一担的谷子挑回院落晾晒,不禁让我想起古人写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诗句,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栽种出弥漫着成熟谷粒香甜味的稻谷,才会有稻谷满仓的场景。早就听说白果村的稻米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稻米,曾被指定为上贡的贡米,那时的农耕人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所收获的稻米还不够上贡,如今的农耕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岁月和百年的征途中,从黑暗走到了光明,如今的农村利用国家制定和给予的好政策,对他们的家园进行新的规划和发展,让农民获得最大的利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老乡商定好等他们忙完地里的活就去家打些新米,好带回城里给家人们尝尝鲜。老乡的家座落于公路旁的坡坎下面,哥哥扶着腿脚不便的父亲小心翼翼走下用水泥沙石粗略抹了防滑的小陡坡,我和母亲则紧随其后,然后再走过一段用松针铺垫防止脚上沾泥的小路,只一会就到了老乡的家门口。只见整个木头搭建的外墙、稻草覆盖的顶棚将老乡家的小院围了起来,院墙中间开了个延伸向内的方形门,下雨躲避在此也一点也不会被打湿。刚刚走进院门,一座青瓦木墙的联排农家小院就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给人眼前一亮且温馨的感觉;三五成群“嗡嗡嗡”作响的蜜蜂从我们面前飞过,听老乡说是从野外自己飞来院里安家的,每年可以为他们酿造出香香甜甜的天然蜂蜜;院坝的水泥地面和晒席上晒满了收回的稻谷,还有院坎上整齐划一堆放着的一包包没有晒过的稻谷,能让人感觉到他家今年是个丰收年;眼前的院落不是新式漂亮的楼房,仍保留着传统的老式木建结构的房子,木制的房子与那木制的门栓与我们老家的如出一辙,是那么的相似,立马让人感觉到了隐隐的亲和力;整个院落收拾得相当干净利落,没有一丝凌乱和不妥;从田间地头穿回来的解放鞋也拍干净了泥土,整齐的挂在木墙板上整齐的钉子上,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既有计划而且勤劳的人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这些细微观察,不由得让我们对这家人产生了好奇之心,在主人的允许和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他们家的整个院落和堆放粮食的地方,收获的老南瓜🎃和核桃堆放在院坎的一个角落和簸箕里;院落的一角用篾片编织后磊起防止泥土滚落的一块菜地,栽种着家中临时需用的小菜;粮仓、打米机、箩筐扁担以及长条板凳等家什都安放在合适的位置,完全没有看到任何不妥之处;就是捡拾回来的柴火、稻草以及修房剩余的木板也在院门口码放的整整齐齐;院门口虽喂养了两间房的土鸡,却闻不到鸡屎的臭味,就连鸡房隔壁的厕所也收拾得很妥当;他家除了房顶上安装的太阳能和客厅的冰箱与沙发外,其余的家什都是原生态的老式家具;包括厨房烧柴的老式灶孔和老式碗柜在内,每一样都擦拭的特别干净,没有发现纳下的油迹污垢。看似这样一个简单的家庭却有着优秀的生活习惯,光从这些来看就让人不停的啧啧赞叹。听主人说:晒好的第一批稻谷已装进屋内的粮仓中,今年收成约莫有3、4千斤呢!包括子女在内的全家人都吃不完,所以价格合适可以卖掉一些,换一些零花钱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家主人知道了我们是利用周末时间,特意带着父母出来散心玩耍的,得知为了购买新米已过了午饭时间的我们还没有吃饭,男主人赶紧在灶膛里点火🔥要给我们煮面。看着主人如此的热情,从小在农村生活过的哥哥也凑过去帮忙烧火,手脚麻利的女主人洗锅、添水、下面、放佐料,只一会儿,一碗碗充满暖意的热气腾腾的猪油挂面就煮好了,还不忘在院墙边摘下一个新鲜的嫩南瓜,不一会,一锅香甜可口的南瓜和一碗辣椒蘸水以及泡上热气缭绕的自制土茶水端上了桌子,就像是家中来了贵客一样,男主人忙着在屋内用打米机给我们购买的稻米进行脱壳。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得知他们家的三个子女都已在城里找事做,孙子孙女在城里读书、上幼儿园,还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和私家车。冉姓女主人在农闲时到城里帮助看看孙辈们,郭姓男主人则留在农村打理家中的一切,从这些来看不得不让人为这家人的勤劳淳朴、情感和睦,思想与眼界有着与农村人不同的远度与宽度而竖起大拇指,这些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常听到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些不和谐的音符发生,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这是为了什么?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们,更要加强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的学习与传承。如今的农村不同于以往,国家给予了农村那么好的政策,千千万万不做“等、靠、要”一族,只要勤劳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这些都是我们此次出行看到、悟到的最大最有效的收获,也会让我们深深地牢记于心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吃饭的间隙里,一百多斤新米已经打好,哥哥帮忙着把装进编织袋里的米捆扎好,与男主人分批次扛到了我们的车里。哥哥将钱款以每斤5元的价格和中午吃饭的钱付给老乡,可老乡怎么也不肯收吃饭的钱,说有缘分走到他们的家里,不嫌弃吃上他们煮上的简易午餐,也是看得起他们,这钱怎么也不肯收,还拿出一小袋晒干的新辣椒送给我们,邀请我们下次再来这玩,我们也邀请他们有时间到家里玩。道过感谢后的我们与主人就此别过,这次出行让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深印记。都说当今人与人之间少了从前有的情份,从这次的互不相识人物的事件中,能体会出这些情份因为时代变迁并没有消逝,只是由于人的变化被深藏起来,需要相互之间用真情去不断的挖掘。我欣赏秋天的风光,更被这淳朴农家人的情份所感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说出来谁都懂,可真正去履行的时候又会忽略掉,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养成节约不浪费的良好习惯,也是对这些田间地头辛劳的农家人最好的尊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秋风时节,农家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我们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在这里也都获得了满满的收获,能让年轻时生长在农村的父母亲再次亲临那些熟悉的乡村生活,从中得到愉悦和感悟,也是我们这个季节度过的“丰收节”。沿着乡村公路盘山而行,明晃晃的太阳更加火热,公路旁的山更加青翠,明亮的天空更加云淡风轻,飞翔的鸟儿鸣叫更加悠扬,远处连绵的山峦更加清晰,我们的心情更加爽朗。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并执政的一百年里,实现了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在苦难深重中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走进了全民小康社会,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让人民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