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

雪鈺寒梅

<p class="ql-block">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2021年8月19日,医师者们迎接到第四个中国医师节。自2017年11月开始,国务院便通过了卫健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 </p><p class="ql-block">医师,不是简单的救死扶伤,而是将自己的岁月年华奉献给了饱受疾病困扰的普通大众,从而无私坚守,甚至是以牺牲自己来做到敬佑生命,敬畏生命。</p><p class="ql-block">比如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钟南山院士。17年前的非典,他奋战在抗击第一线。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给出的建议是不要去武汉,但84岁高龄的他却义无反顾的赶赴武汉防疫最前线;比如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于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绝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冠肺炎感染的妻子,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 </p><p class="ql-block">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心怀大爱的平凡之人,坚守着自我,守护着人们不平凡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就以2020年新诞生的概念“时代报告剧”来叙述医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就有2020年抗疫三部曲电影《“疫"战》、《逆行出征》、《白衣天使》来证明。 </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还有由国家广电总局支持指导拍摄的国家时代剧《在一起》、《我们的新时代》,以及根据2020年全民抗疫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所改编的《最美逆行者》《中国医生》等等相关的“时代报告剧”来讲述每一份感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题材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的“时代报告剧”,它们完美的将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相融合,并且其真实性与当下性的两大特点,以及它具有的社会主义文艺生产特征,无疑不是在弘扬主流价值观和国家意识形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时代报告剧”是以真实故事为原型指向其现实题材的层面;那么我个人更倾向于纪实风格的特色来深度探索和挖掘现实主义创作的纪录片,这其中就包括幕后制作。 比如: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就给我带来了无法言语表的震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片以时间为叙事横坐标,分成《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来记录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全过程;以空间为叙事为纵坐标,有机连结武汉与全国、全球以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来记录关于武汉的抗疫全过程,以及武汉人乃至于全中国人的责任与付出。 </p> <p class="ql-block">跟随纪录片镜头,在旁白的解读下,通过幕后工作者以及采访人们的底层生活,甚至还包括那些400多个日日夜夜的沉淀、思考和反思后,这部纪录片可以说,真的是非常用心地在制作,整部纪录片观看下来,带给我的震撼不止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录片《一级响应》不仅采用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满含“人间烟火”温度的镜头语言,给人们讲述武汉的抗疫过程,而且片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和悲喜,都能让人们收获感动和思考,同时也在提醒每一位观者,重新审视那段历史,重建我们的心灵和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不记得是从哪里看到过这句话,但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我敬佩幕后工作者,敬佩所有默默替我们的生活负重前行的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医务者们逆行出征,不分昼夜,挺身而出,他们以涓滴之力筑起护佑生命的铜墙铁壁——2021年8月19日,是医师者们难忘的节日,也是让我们以“敬畏生命”之心向中国医师者们致敬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并非只有你是不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对待不幸。 无须抱怨命运的不公,不要只看自己没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其实我们是很富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