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质 诗海拾贝

密山市实验小学

<p class="ql-block">  经典诵读如痴如醉、翰墨书画栩栩如生。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带给密山市实验小学的校园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新学期以来,密山市实验小学主动作为,经典诵读这项活动我校已经坚持一年多了,每天早晨所有的学生进班即读,从一两个人直到全班到齐,校园内在古典乐曲中书声朗朗,诗的国度、词的海洋。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和技艺特长,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见效,推动教育健康发展。</p> 读诗学其法 <p class="ql-block">  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有道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在诵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去。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再现画面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p> 赏诗明其意 <p class="ql-block">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要求学生多诵读,才能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无限情感。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帮助他们疏通文意,理解诗句的内涵。如果单纯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总结,而不去反复诵读,那么就无法读出个人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同身受和身临其境是不同的境界,读久成诵,其义自见。很多诗歌都是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进而表达情感的,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诵读,还要让他们边读边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再次反复诵读,更好地体会意象所蕴含的深意。</p> 品诗悟其情 <p class="ql-block">  经典教育看似简单落后,却是科学高效、扎实而又易行的教育方法。他可以迅速开发右脑,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知觉、灵感、创造力,乃至真正地大开智慧的大门。审美能力,激发审美创造力。读明大意,读懂情感,将个人的感情投入其中,再次诵读就可以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同身受,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和再创造,潜移默化中就提升了审美能力,达到诵读的最高境界,进而激发学生的再创造。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也会对写诗歌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就会真正地爱上诵读,爱上诗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诵诗生内涵 <p class="ql-block">  诵读经典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经典诵读的持续实践证明,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少年儿童从小通过诵读、熟记经典文化,不但能培养人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忆力,还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尤其能使小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辨能力,丰富人身经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总之,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诵读中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学生迅速吸收国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把学生的思想引向经典诗文的广袤田野,让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对学生来说,诵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语言,陶冶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提高道德修养,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撰稿人:陈艳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李霁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人:石春辉</p><p class="ql-block"><br></p>

诵读

学生

经典

审美

在读

情感

诗歌

双减

培养

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