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79) 红25军结束长征 • 瓦窑堡革命旧址

刘卫

<h5><font color="#9b9b9b">▲ 红军足迹与自驾路线图(可点击放大)</font></h5> <h5>出行日期:11月8日(第44天)<br>自驾路线:直罗—延安—永坪—瓦窑堡<br>行车里程:约240公里<br></h5> ————————<div><br></div><h1> <b>再访延安</b></h1> <p class="ql-block">  从直罗镇一路北上,当天住在延安。</p><p class="ql-block"> 在这儿给汽车做个保养。过六盘山后,行车里程就超过1万公里了。延安是这一路过来唯一的大城市,有撼路者委托的保养和维修点。</p> 这是第二次自驾到延安。前一次是2008年,在天津接上大学毕业的儿子,然后横穿河北,过紫荆关,进北太行,再从山西过黄河到陕北。看了很多地方。<br>  十多年过去了。站在宝塔山上,俯瞰延河两岸,城市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不敢相认了! <br> <h5>▲ 延安宝塔山上</h5> <h5>▲ 雾中,在宝塔山上俯瞰延安城</h5> <h5>▲ 今日延安市容。十几年前第一次来延安时,还没有这一片高楼。</h5> <h5>▲ 延安夜景</h5> <h5>▲ 延安旧照</h5><div><br></div><div> 后两天继续向北,途经永坪镇,前往瓦窑堡。</div> 这一路都是好天。所谓好天就是没下雨,但早晨有雾。自上了黄土高原后,几乎每天早晨都有雾,有时延续到中午。雾大时能见度仅二三十米,在盘山道行车很紧张,特别是从雾里迎面钻出一辆车来,吓人一跳。<br><br><h1>  <b>永坪镇•红25军长征结束地</b></h1> 永坪镇距离延安70多公里,隶属延川县,是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25军与刘志丹领导的陕甘红军会师之地。 红25军是参加长征的四支队伍之一,也是第一个到达陕北的队伍。据永坪镇导览图上的文字介绍: <font color="#39b54a">  1935年9月15日,从鄂豫皖出发的红25军,在习仲勋、刘景范的迎接下到达永坪镇。至此,红25军历时10个月,转战万余里,胜利结束长征。9月16日,刘志丹率领红26、27军到达永坪镇,与红25军胜利会师。</font> <h5>▲ 位于镇中心的永坪会师纪念碑</h5> <h5>▲ 永坪镇旧照</h5> <h5>▲ 1935年9月16日,红25军在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图为会师时的情景。</h5> 会师后,红25军与红26、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共7000余人。9月18日,在永坪镇举行了会师庆祝大会。随后,红15军团连续发起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均获大胜。<br> <h5>▲ 红15军团组成时的战斗序列</h5> 不久,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到陕北,红15军团编入恢复番号的红一方面军,立即投入直罗镇战役,继又参加了东征和西征作战。 永坪镇现存革命旧址较多,包括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旧居)、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以及民主政府银行、警卫队、兵工厂旧址等。镇中心是会师广场遗址,矗立着一座雕塑,即永坪会师纪念碑。<br> <h5>▲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该机构成立于1935年2月7日,由刘志丹任军委主席,统一指挥红26、红27军。从这时起,陕甘边红军和陕北红军统称西北红军。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期间,成立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办事处,主任周恩来,副主任刘志丹,原西北军委撤销。院内有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旧居。</h5> <h5>▲ 刘志丹旧居</h5> <h5>▲ 高岗旧居</h5> <h5>▲ 习仲勋旧居</h5> 永坪镇地处交通要道,现在205省道和延子高速(延安-子长)在镇内外交会,过往车辆多。街上有很多宾馆,还有大型超市,吃住都很方便。<br> 在永坪镇附近加了个油,5.79元/升。免费把车洗一下,沾满泥污的车身又干净了,仿佛换了辆新车。<div> 继续北上。前方是瓦窑堡。<br><div><br></div><h1> <b>瓦窑堡</b>•<b>第一个落脚点</b></h1></div> 瓦窑堡,距延安宝塔山91公里,距永坪镇23公里。 历史上,瓦窑堡是陕北四大名堡之一,现为子长市(原安定县)城区、市政府驻地。因为瓦窑堡会议,使这里全国闻名,学过历史的都知道。 直罗镇战役前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先后移驻瓦窑堡,驻扎7个月,使这里成为红军长征胜利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落脚点”。今保存有瓦窑堡会议旧址,毛泽东、张闻天等领导人旧居,红军大学旧址等,合称“瓦窑堡革命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5>▲ 瓦窑堡革命旧址所在的子长县中山街</h5> <h5>▲ 瓦窑堡会议会址。左起第二间为会议室,右边两间为张闻天办公室和卧室。</h5> 中共中央和红军在瓦窑堡,留下了深深的印迹:<br> 1935年11月7日,张闻天率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即以中共西北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义开始工作。同时成立纠正陕北肃反审查委员会。<div> 30日,宣布中央《审查肃反工作决定》,为刘志丹等人平反。</div> <h5>▲ 张闻天旧居(紧邻瓦窑堡会议室)。在瓦窑堡居住期间,张闻天与刘英结为伉俪,婚礼就是在这两间窑洞举行的。</h5> 11月中旬,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所派代表张浩(林育南),从莫斯科辗转抵达瓦窑堡,找到了与共产国际失去电讯联系的中共中央。 12月13日,毛泽东从直罗镇附近的东村出发,经延安王家坪、安塞到达瓦窑堡,住中山街中盛店院内(今瓦窑堡革命旧址/毛泽东旧居)。 <h5>▲ 毛泽东旧居。旧居外观与瓦窑堡会议会址几乎一样。内部为相连的套间,外屋是休息会客之所,内屋为办公室。从直罗镇大捷后来到瓦窑堡至率部东征,毛泽东在这里住了50多天。这一带的窑洞有个特点,炕都在屋子的最顶头。</h5> 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div> 这是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折时期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在政治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在军事上,确定把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根据地结合起来,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div>  会议决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br></div></div> 27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人们熟知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经典论述,就出自这一文献。 <h5>▲ 瓦窑堡会议会议室。这次会议,也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h5> <h5>▲ 油画:瓦窑堡会议</h5> 1936年1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发东征命令:“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随后,红一方面军主力1.3万人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开始东征。 6月21日,中央和军委机关离开瓦窑堡,移驻保安(今志丹县)。<div><br></div><div> 现在的子长城里,“瓦窑堡革命旧址”的路牌均指向“毛主席旧居”。旧址位于中山街西侧,内有毛泽东居室、铜像、陈列馆,还有穿“军装”会唱歌的讲解员。这里参观者比较多,一直都有。<br></div> <h5>▲ 在毛主席旧居前留影</h5> <h5>▲ 毛主席旧居前的防空洞(圆盖处)</h5> 瓦窑堡会议旧址(含张闻天旧居)在斜对面一条长长的陋巷尽头,门牌是城关三村135号,步行约10分钟。路口没有标志,院门也是锁着的,须请陈列馆的工作人员来开门。我问陪同的工作人员:会议旧址应该是主要参观点,为什么锁着呢?她说:一是不在大路上,较偏;二是大部分人关心的是毛主席住哪儿,很少人到这儿来参观。 <br>  这在长征路上,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br> <h5>▲ 瓦窑堡会议旧址外的石碾子,当时一位大娘正在轧辣椒。由于时代变迁,如今即使在农村也很少使用碾子了,没想到子长城里还有。很高兴,自愿打短工,帮大娘推了好几圈。</h5><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font color="#39b54a">《自驾长征路》已发部分篇目:</font><br></div>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t6enbr3?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8)洛河两岸 • 会师与奠基礼</a></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t2fv3j5?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7)保安到永宁 • 盘龙卧虎高山顶</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y6llqv?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6)风雨兼程 • 长征胜利到吴起</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pa4qp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4)三岔接头 • 红军穿越陇东</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ej8qh4?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2)越过六盘山 • 毛泽东首次住窑洞</a><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