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经历(一)

河边小草

<p class="ql-block"> 踏上征程</p><p class="ql-block"> 知青生活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它像一部经典影片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想当初,正值青春年少的我,怀揣梦想,满腔热血的奔赴农村那片广阔天地。每天在田野里奔波,在期盼中生活,在风雨中成长。</p> <p class="ql-block">图片与文字无关</p> <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知青岁月既有色彩斑斓的回忆,也有暴风骤雨的洗礼,又有饱经风霜的生活磨难。可以说,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让我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四月份,我同其他同学一样,高中毕业就打起背包,登上了上山下乡的专车。记得当时有四辆开往不同乡村的专车,街道上敲锣打鼓,挤满了欢送的人群。临别时母亲流着泪千叮咛万嘱咐,而我却感到前程未卜,一脸茫然,心神不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到农村要好好表现。</p> <p class="ql-block"> 专车在市里转悠了一圈,好像是最后告别这座城市。数小时后,我们一车人便下了车,轮渡过了长江,来到了一片视野开阔且满目荒芜的土地,迎接我们的是公社负责知青的干部和每个知青插队所在的生产队小队长,他们用板车拉着我们的行李走在前面,我们一路在后面跟着。由于道路颠簸,不时有行李从板车上滑落到地上。</p><p class="ql-block"> 漫长的步行后,我们到了各自的小队,看着前来围观的农民,听着他们当地方言,感到十分陌生与不自在。不久,我们一行四人便被领到我们居住的知青小屋。这是一间约四十平方米的茅草房,分里外两间。里间有四张床铺,算是我们的卧室,外面那间是灶房。整个房屋是土墙,土地,土灶,十分简陋。当时的农村也就那条件,我们也无可挑剔。</p> <p class="ql-block">  我下乡的地方是一个江心洲,以种植棉花和小麦为主,附带种植一些像花生,蚕豆之类的经济作物。这在当时与其他乡村地区相比较,收入还算是挺可观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当地多数农民依旧生活贫困。<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疑,我们的到来,又给他们增添了新的负担。</span></p><p class="ql-block"> 所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从国家层面上讲是缩小城乡差别,让知识青年到广大农村去普及文化知识。而就知青本身而言,就是到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了解并体验他们的甘苦,接受他们朴实的思想教育,学会做一些基本的农活。正所谓:到农村滚一身泥巴,磨一手老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就这样开始了不知终期的知青生活。每天,我们同其他社员一样,早晨五点起床,六点钟随着生产队长的哨令下地干活,约八点回家吃早饭。一小时后又下地干活。中午十二点左右回家,下午约三点下地,晚上六点左右收工。农忙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一天下来我们已疲惫不堪。但想想农民一辈子都是如此,也就心安理得了。</p> <p class="ql-block">  刚从学校踏入社会,要独立生活,而且要和几个来自不同地区的知青一起长期同吃、同住、同劳动。可想而知,难免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生活问题和困难。比如说吃饭问题。是单吃还是集体开伙?我们最后决定大家合伙在一个锅里吃饭。那时是计划经济,吃供应粮,知青每人每月三十四斤粮食。这在当时是够吃的了,要在现在每月吃不完。虽说吃饭问题解决了,但吃菜怎么办?我们就合计着在生产队分给的菜地里自己种菜,由于我们缺少种菜经验,加上大家没有勤于管理,很快菜地就荒芜了。我们只好四处到农家买菜,有时去房东那儿蹭菜。实在没菜吃饭,我们就用清水加酱油和猪油当汤拌饭吃。我们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自然汤”。每当逢年过节,我们便被村民们接至家中,同他们共度节日。为此,我们一直心存感激。为了改善伙食,我们也试着养起了家禽。有一年深秋我们养了几只鸡,看着鸡仔一天天长大,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盘算着哪天可以宰了开荤,可没想到几天后有几只半大的鸡都被黄鼠狼叼了去,剩下一只,由于身上没毛,天气寒冷,突然钻进了我们正在燃烧的大灶里,活活的给烧死了。像是因为同伴而自杀的。从那以后,我们就再没养过鸡。</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大多数知青既不会种菜,也不会养家禽,生活变得十分清苦。而我们那时才十七、八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营养却跟不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此以来,很少有知青能长年累月坚持下来的。有的干脆就长期呆在城里歇病假。甚至公社</span>里有个别知青馋极了就去农民家偷家禽吃,他们不知在哪儿练就了抓鸡鸭鹅的本事,一抓一个准。抓到后立刻放进随身携带的直筒包里。拿回去后,也不吃独食,往往邀请几个知青共同品尝。吃完后,才告知是从农家弄来的。</p><p class="ql-block"> 公社和大队分管知青的干部定期会召开知青会议,会上总结前一段知青插队情况,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这样便给了知青生活下去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虽然个头不高,体力单薄,但年轻气盛,敢作敢当,事事争先恐后,表现积极。我不但同农民一样天天下地干活,很少回城。还肩负起生产队里的宣传工作,担任过大队里的团支部书记。还参加了武装基干民兵。县里文艺汇演也没落下我。依据我在队里的表现,下放第二年我还被公社指命为生产队的副队长,这在当时全公社知青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并出席了市先进知青代表大会。虽说这些荣誉微不足道,并不值得我去炫耀,但这些不同的人生体验却让我终生受益,为我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