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对教师而言,应该养成勤读书、善思考的习惯,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为积极构建书香校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教师的阅读素养,用阅读引领教师的成长。9月28日上午,芒市第一小学语文组在阶梯教室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是在全组教师同读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的基础上,选部分教师代表交流读书感悟。</h3> <h3> 活动由我校语文教研组副组长杨涛老师主持。</h3> <h3> 邵建菊老师由书中的人物联想到了自己教学中感人的教学事例,活动中她声情并茂地和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精经历和读书感悟。她由衷地感慨到: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除了有耐心、信心、责任心、爱心之外,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应该要有一颗能跟孩子们达到心与心交流的“童心”。作为教师,应该走进儿童的内心深处。我希望我的教育是有智慧的,有温度的,是能体现教育本质的。我告诉自己:当被班上的小豆豆们虐得精疲力尽的时候,就想一想《窗边的小豆豆》吧。</h3> <h3> 黄敬再老师读完此书后感悟到: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多一些对孩子的理解和宽容,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赏识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朝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巴学园”在教给孩子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和想像力等,还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接近生活,在经历和体验中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时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爱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把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h3> <h3> 蒋阳平老师的交流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她说到:书中小豆豆的经历让我明白——教育方法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学会赞美,学会鼓励。”因为遇到了校长先生,巴学园很多学生的一生都被改变了。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又是否应该好好想一想:如何帮助那些“坏学生”,改变他们的一生呢?</h3> <h3> 刘海波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在交流谈到:这本书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家长的角度去读,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它让我懂得——多鼓励和表扬是我们老师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退一步说,即使不表扬,但至少要轻声细语,当我们发火跟学生说了一堆道理,其实学生是一句都听不进去的,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先让自己冷静3秒钟,冷静下来。试想——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h3> <h3> 许素玲老师在交流中谈到: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解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真正的成为自己,而不是家长和老师希望他成为的样子。这样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尊重、欣赏”。</h3> <h3> 杨翠芹老师: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难以忘却的童年。我们要真正反思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反思自己的身心发展过程,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一个真正懂得一学生幼小心灵的教师,才能够受到孩子的尊重和喜爱。</h3> <h3> 李子川老师的读后感是:小林校长用他的环境、言行、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爱、平等、秩序。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小林校长,但是我们能够努力去更好地关心孩子,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从他们的视角和位置出发,用心去感受他们的想法。对于他们的理解和肯定,我相信在他们以后的人生路是有帮助的。</h3> <h3> 最后我校语文教研组组长柴永玲老师在活动总结中说到: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育人。愿每个教师都将成为一个阅读者。</h3> <h3> 世界很大,行万里路;世界很小,读一卷书。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更好地赞美生活。 作为教师, 我们做好教书人之前,首先要做好读书人。 因为读书可以扩大我们的心灵半径, 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气象万千,可以更从容地解释我们要传播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书,去看见更辽阔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读书,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一起读书,去邂逅更好的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