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集

拙暮

<p class="ql-block">《金家集》又名金集,原名(黑松林)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据传明代这里以:金、王、杜、赵四姓人家为主。金氏大家族有一片黑松林,洪武三十六年即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即位,颁诏大赦天下,为报答金老一家救命之恩,故赐名《金家集》。《天长县志》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此处省略..........</p><p class="ql-block">说来与金集也略有点缘份,5岁那年,因母亲生病,无暇照顾我们姐弟三人,我便暂住在金集周庄的姨娘家中。姨娘膝下无女,只有2个儿子,大哥在我来之前就当兵去了,记忆里只有结婚才看他回来过一次。二哥也在外工作,平日里就我和姨娘两个人在家。姨娘家院墙外有一方大池塘,池塘周围杂草丛生,郁郁葱葱。平时我是不敢走过去的,因为怕蛇。只有靠近码头的那条路,清理的十分干净,码头是一色的青条石块砌成,又宽又大,平稳光滑,呈阶梯式直延伸至水边。夏季来临的时候,我时常挽起裤脚,静坐在码头边,湛蓝湛蓝的水面,在夕阳余晖下显得格外平静。把脚伸进水里,溅起若大的水花,泛起层层涟漪。水面上的水蜘蛛也随着波纹荡悠悠到了池塘那边,水边有成群的小鱼,手指长的,半尺长的,浑身发青在波光粼粼水面游来游去。当你伸出手的时候,便四下散了。</p><p class="ql-block">夏日正午,骄阳似火,知了鸣叫。我们是定不会午睡的,三五个一群,七八个一阵,聚在一起大庄上跑到小庄上。哪家树上的桃子快熟了,哪家菜园里的西红柿红了,哪棵树上有新搭了鸟窝,我们门清。稻场上,塘灰晒的滚烫,一脚过去,扬起一阵,迷眼烫人。深秋早晨水面上升起薄薄的雾气。隔岸观望,对面芦苇枯叶上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不时的滑落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最热闹的要数(逢集、逢街)金集人称:逢gai 天刚蒙蒙亮,就被姨娘喊醒了,洗漱,吃完早饭就和邻里邻居一起结伴上街了。</p><p class="ql-block">姨娘家离街不远,经一个大下坡,再拐个弯,再上个大坡就到了。记忆里的老街一排排矮小的房屋。(有的现在好像还在金集的老街上)窄窄的木门一扇一扇,一到梅雨季节里面阴暗潮湿,高凹不平的泥地,此刻也一点灰尘也没有了,屋顶好像盖有厚厚的枯草,长满了青苔。也有的上面盖有深红色的瓦片,台阶也是清一色的长条石块,只是比码头的那些要大很多,约能睡下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孩子。下面是高高门槛,几经风雨,有的已经腐烂,有的已经脱落。模糊记得那一排是几家服装店连着一家剃头店,剃头店里老剃头匠身系半截白围裙,口袋处有几个破洞,口袋口乌黑发亮,肩部耷拉一块半旧发黄的白毛巾,微弯身体,对照模糊斑驳的大镜子认真的在给客人理发。玻璃柜台上摆着老式收音机,兹兹啦啦的放着京剧《四郎探母》街上叫卖声、喧闹声、嘈杂一片,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记得最清楚也最难忘的是老街上坡拐角处,有一位摆凉粉摊的老奶奶,天热的时候他就出来摆摊。一张小桌子,几个小板凳,逛累了的人也定是要坐下歇歇脚。我也是如此,每每来吃上一碗,小方桌上放一大块凉粉,软软的,嫩嫩的,用雪白的帐子布盖着。付了5角钱,老奶奶便用兰花边的大碗。装的满满的,拌上酱油蒜末榨菜头那叫一个美啊!老奶奶约60左右的年纪,头发花白。但手脚利索,中等偏矮的个头。剪齐耳的短发。耳朵上带有一对很小但精致耳环,常穿一件白底碎花式(的确良)衬衫。一条老蓝的裤子。膝盖处缝了块补丁。但衣着干净整洁,一碗一碗的忙活着。递给客人,收拾碗筷,我吃完,一抹嘴,拎着一篮姨娘逢街买的东西满意地回去了。</p><p class="ql-block">多年以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既陌生又熟悉,金集啊,那个八年前不愿意来,如今而喜爱的地方,已经有我的女儿,我的家.............这是我记得童年里记忆犹新的一段,停留在心里,你若记得,那芬芳的的花朵,穿过寂静的田野,穿过热闹的集市人群。停留在你的指尖.,芬芳的开放着..........20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