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藏之大昭寺八廊街

知足常乐

<p class="ql-block">  不小心把“一杯子”遗落在圣城拉萨,从此将“一辈子”牵记着雪域高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9月15日,西藏之旅的最后一站,大昭寺、八廊街……</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纯佳视角</h3>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进藏,担心高反,选择了一个比较舒适的行程,轻装简从,相机镜头都没有带足,以Canon R6和RF 24-240的狗头为主打,拍摄也以打卡为主,最后一站大昭寺出来,有一点自由活动时间,地毯式扫了八廊街,拍了些人文的照片,下面分寺庙、朝圣、儿童、美女、世俗五个方面向大家展示。</p>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寺庙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br><br>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br><br>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叩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朝圣者</p><p class="ql-block">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p><p class="ql-block"> “磕长头”分为长途(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孩子</p><p class="ql-block"> 喜欢孩子,更喜欢给孩子拍照,西藏的孩子由于受紫外线照射,脸蛋红彤彤的,俗称“高原红”,非常有特色,难怪姑娘们拍艺术照时,特意画了一个“高原红”彩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女</p><p class="ql-block"> 八廊街摄影店之多出乎意料,可能是来趟西藏不易,姑娘们都喜欢穿上藏服拍套艺术照,价格也不是很贵,300到400百之间,发个电子版到你手机上。我呢也顺便扫了几张,只可惜没有带上自己最喜欢的CANON EF 70-200,不然效果会更好……</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商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俗百态</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邂遇</p><p class="ql-block"> 遇见二位自由行的南京和深圳姑娘组合,也是摄影爱好者,扫街时她们居然入镜了,有缘千里来相见,互加微信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照片有点多,谢谢您的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