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承担农业现代化光荣使命 在中原大地上谱写乡村振兴华丽篇章

博融智库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本文作者 苏文忠</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2021豫台经贸洽谈会上作主旨发言</b></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一 、千年夙愿和共产党人的革命目标</b></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这100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民族从沉睡走向觉醒,从败落走向繁荣,从落后走向先进,其中有个强烈的动力和愿望就是经历了这个百年中的绝大多数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对农村都有不解之缘,对农民有着深切的同情,对这片土地有无限的深情。他们绝大多数出生在农村,本身就是贫苦农民,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农民的命运,改变农村的命运!他们有着强烈的动力和执着的梦想:什么时候农村不再穷?什么时候农民不再苦?什么时候农业不再是受罪的代名词?什么时候黄土真能变成金?这是几代人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站在大历史的视角来看,这也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r></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 不断探索 奋斗不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r></b></p><p class="ql-block"> 早在<b>上世纪四十年代</b>,抗日战争刚结束,中国共产党人在思考怎么建设新中国时,就提出“中国必须实现农业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刚具备大规模建设条件,党中央就指出“我们必须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b>到了七十年代</b>,把实现“四个现代化”确定为二十世纪国家的战略目标。“电灯电话,拖拉机洋耙,楼上楼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梦想已经很生动形象具体了。<b>党的十八大,</b>总结历史,审视未来为中国的发展描绘新的蓝图,提出了“新四化”,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这新四化中,哪一化都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离开了农业现代化,那一化都没法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整个国家现代化中的地位更清晰了。我们对农业现代化有了更立体更全面更认真的认识了。<b>党的十九大</b>,中央提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把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放在一起,两个剧本,一个舞台,多台大戏,为了同样梦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全国上下,大江南北,一场农业农村农民又一次大觉醒,又一次大革命,又一次大飞跃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行动已经全面生动展开。“千年夙愿”,必将今朝梦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r></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 、只有认清本质,才能抓住根本</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站在世界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和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的大视野上看,农业和乡村是统筹发展与安全中难点和薄弱环节,也是最大的战略纵深和最大潜力洼地。新时代的新一代职业农民必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源和生力军,当前也是发展全局中的最大短板最大困难和最大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决定这个问题的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不充分,和由此导致农业农村农民和工商业城市和城市居民之间的最大不平衡。这个局面是由三个矛盾决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一是小农户的自主生产经营和全球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必须革命,以适应全球化了的大市场。</b>这个矛盾决定了供给侧和消费侧的脱节,生产和销售的脱节,不仅影响着国内和国际经济大循环,更是直接影响着经济内循环的顺利实现。让中国的农业发展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可以带动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深度融入经济内循环发展可以和升级最大的消费,影响促进消费侧改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二是国家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和科研技术能力和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造成它们协同不够,融合不够,相互促进不够。</b>这一结构性矛盾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的程度和演变。这就要求我们搞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不能就农业说农业,站在乡村去谈乡村振兴,而是必须走农业和工业、城市和乡村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道路。全面彻底打破二元经济结构,打破打通工农业和城乡间的一切壁垒和堵点。必须把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新一轮全球化和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让新的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最深刻广泛的农业农村革命来个交响协奏曲。这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只有这样,中国经济发展这首巨轮才能行稳致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这个复兴的过程和结果,不是中华民族历史高光时刻的回放和重演,而是中华民族最精典最优秀文明和人类最先进最精彩文明的碰撞吸纳再创造再升华的过程和结果。</b>而代表和蕴藏着中华文明特质的农耕文明还没有汇聚和融入到这一伟大趋势的滚滚潮流中来,还滞留在保守边缘之处,个别地方甚至还在荒芜倒退。这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唯有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根才能巩固,才能生发。唯有乡村振兴,广大农村居民才能成为这一文明进化进程的主力军和创造者。也唯有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共中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农业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r></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四 、对河南省抓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建议</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借这个机会也谈一点对河南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工作几点看法,请各位批评指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一)主动承担起做好用好国家战略,借国家战略之大势,创造河南乡村振兴之优势。</b>国家大战略也就七个,属于行业承担但国家层面要抓的战略也不过十几个。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机会承担的。而乡村振兴战略、黄河生态保护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粮食食品安全战略、打好种子翻身仗、发展自贸区战略都与河南有特殊密切关系。河南应该抓住国家战略这个重大机遇,结合河南的具体情况,借大势,强优势,补短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撕开口子,趟出路子,多点突破,创出亮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二)夯实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线总指挥的地位和责任。</b>制定好一个规划(农业现代化到2035年规划)、明确三大任务(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确定硬目标,实行真考核。做好规划、明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一张蓝图干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考。把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这两个剧本一台戏,一班演员多个角色的大戏唱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三)设立大农业投融资平台,专门支持和服务全省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b>。河南已经有了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省财政直接投资,投资功能手段较全,是一个较好的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改造,建设聚焦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主战场,克服支农资金碎片化、功效低、不科学、不公平的现象,形成集中资源,科学决策,统一使用,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的农业投融资大平台,在争取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资金,吸引和融合全国全球资源,协同各地市投资能力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实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政府财政引领,设立市场化乡村振兴战略基金,国家金融机构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汇聚各方力量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资金支持战略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四)利用地方资源特点,发展地方特色品牌产品,打造优势产业。</b>大力在农村发展家庭农场、放手乡镇发展特色龙头企业,布局县市发展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形成适度规模扩大、特色产品专业化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梯次发展,逐步滚动,一二三六产融合,工农城乡协同,农文旅生(农业产业、农耕文化、旅游体验、生态环境)联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五)大力推进发展“<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生产、营销、信用和科技四位</span>一体”的农业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b> 农业的特点决定了,没有农业专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企业和农户就不能顺利发展。可以说,没有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为农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构建前端土技肥种(测土配方,科技赋能,精准施肥,改善种质)推动,中间精管服保(精心种养,科学管理,保姆式服务,保险保障)护航,后端品优地特(品牌创立,优质产品,地理标志,特色健康)拉动,前推后拉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在整个产业中植入信息链,延长产业链,升级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势在必行,也刻不容缓。在供销社现有的基础上通过组织重构强化功能升级,发挥平台网络体系和与农业农民的网络优势,利用供销社分级管理的政府职能,建立上下打通的服务平台,整合社会优质专业服务农业主体,构建为农全方位服务的服务体系,把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难点当成平台的工作重点,把农民和农户的痛点打造成平台的工作亮点,把农民农户的愿望当作平台的行动,形成政府主渠道信任、三方协议约束和为农贴心服务的体系。让农业更科学高效,让农民更省心放心,用科技和服务为农业赋能,助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建设,这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社批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要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努力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开创我国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的精神落实到实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六)大力推行农业管理体制、发展方式的改革,用改革盘活、激活农业资源,挖掘农业农村潜力,调动全社会特别是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速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b>。习近平总书记讲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河南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大业,离不开这一招,这一招最关键。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出路在改革。成立书记挂帅的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作委员会,强化对决策规划和行动方案的统一领导,实行管事、管人、管钱和管目标相统一的管理体制,干好四件大事(把国家育种中心建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育种基地,形成研、学、产融为一体的中国“”种都”;建设以粮食为主的全国农产品交易市场,打通国外市场,辐射周边省市,带动全省农业产品产销升级的“中国粮谷”;以农开农业投资投资为基础的全省农业投融资平台;和在供销社基础上进行改造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出台针对性强的专门政策从政商工交金融科教选调优秀人才支援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通过对乡镇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数字农业把农业乡村资源激活盘活整合好,释放资源的潜力和活力,把乡村建设行动和建立现代农业管理体制经营体系结合起来,让河南农业和乡村成为天下英才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所的广阔天地。</p> <p class="ql-block">  河南大有希望,河南的乡村振兴大有希望,河南的农业现代化前景光明。在河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河南一定能全面准确实施新发展理念,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谋好新篇,开好新局,带领河南人民奋发有为,大有作为,完成河南由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高质量建设河南的农业现代化,高水平全面实现河南乡村振兴,在中原大地上谱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最华丽篇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