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青柑普洱茶

林子

<p>  普洱茶有生熟、山头、原料、品牌、制作工艺、年份等各方面的差异,喝起来相差甚远。之前也喝过青柑普洱,不管是大青柑还是小青柑,要么青柑不好,要么是茶不行。正巧赶上秋果成熟的季节,一时兴起,就想尝试着自己做青柑普洱茶。</p><p> 在网上买了新会的东甲圈枝大青柑鲜果,东甲虽不知比天马的好在哪,价格比天马的贵了那么一点点,就买东甲的了。梅江的鲜果可能更好,但店家只让到现场采摘,不邮寄,只好就此作罢。</p><p> 后来店家介绍说梅江的醇香甘甜,东甲的花香回甘。天马的清雅顺滑。茶坑微甜带微苦,是产区的共性特点,但不能以偏概全。即使是同一产区,同一果园,同一个果农,柑果都会受到生长状况、光照位置、采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味道香味不会完全一样。但好坏根本标准是味道,好喝的才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感觉。</p> <p>  洗果:青柑是要直接泡着喝的,所以一定要洗干净,用面粉和盐水分别泡洗两遍后,流动水一个个的冲洗干净,彻底清洁浓药残留,这个环节是大批量的生产者不能比的,反正自己喝的,不怕繁琐。</p> <p>  去果肉:买鲜果时送的工具很专业,请教了店家才学会,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把果肉从皮里弄出来。先上下钻两个一大一小的洞之后,再用小勺把果肉一起掏出来,去掉果肉的柑壳还要进行第二次冲洗,避免果汁的酸性影响茶叶的存放。清洗好的青柑壳就是一个个漂亮的艺术品,灯光一照,果皮厚实、油室饱满、果香浓郁、嫩绿油亮,闪闪发光。</p> <p>  榨汁:网上介绍青柑只是皮有用,果肉却不好吃。可总觉得扔掉很可惜,尝了尝,确实酸酸的,不过加点水,还挺好喝的,不能浪费,就当喝柠檬水了。</p> <p>  装茶:这一步也很关键,要待柑皮晾的表面无水才能装茶,不然容易发霉。(我是用风干机吹的)装什么茶?我选用了大益2013年的金针白莲熟普散茶,三年前打开小罐包装,改为紫砂罐散装,这样能更好的转化。单是喝茶味道也算不错,再加上精心特制的青柑,未来的味道应该是很值得期待的。</p> <p>  风干:小青柑的风干工艺有三种:全生晒、高温烘干、和半生晒</p><p> 全生晒:即纯用日光晒干,需要时间比较长,一般要15天以上。优点是香气沉实、口感甜润生津,回甘好。小小遗憾的是,全生晒被认为制成初期果香味和茶味融合度略低,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较好的饮用状态。此外,这种工艺在生产过程中若是遭受始料未及的气温转变,也非常容易出现小青柑茶发霉等状况。</p><p> 高温烘干:采用70-80℃左右的温度,将小青柑烘焙至干燥,这一工艺用时较短,做好需立即使用,且火燥稍重,温醇不够。加上长时间的烘焙,容易使小青柑的油包破裂,毁坏柑皮表层油包特异性分子结构(挥发油),从而形成白霜。茶叶与柑皮相融合的程度也比较低。且高温烘焙的小青柑不具有陈化使用价值,即便储放再久,也不可以转化成陈皮普洱,放久了也容易散失香味。</p><p> </p> <p>  中原的天气,今年不知道怎么忽然就变成了南方,从7月到9月雨几乎没怎么停过,之前的那些年,下场雨就像是过节一样,喜欢的很。可如今真成了梅雨季节,又讨厌起这潮湿的天气了。</p><p> 经过我的一翻研究,最终决定用半生晒的方法制作小青柑。</p><p> 半生晒就是将生晒与烘干相结合,扬长避短。既保证了口感,香味不易散失,又使柑普中的各种物质得到了良好的转化,保持了小青柑的活性,同时也降低了因天气变化带来质变的风险。能很好地避免其后期转化中出现杂味,因此在口感上体验会更好。</p><p> 先用风干机40℃低温烘干40个小时,再等天气好时搬往阳光底下晾干5天。这样将小青柑烘晾至完全干燥,小青柑的香气也将提升至顶峰。此工艺较为繁杂,遇上气温不太好,要不断烘干晾干,制作周期时间也会推迟。</p><p> 半生晒工艺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巧妙结合,它不仅可抵消天然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质量,也能更好地提升其香气、口感,让小青柑和普洱的味道更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p> <p>  买鲜果是大青柑,做好真就变成小青柑了😂</p> <p>  </p> <p>  做的并不专业,但是包装还是要讲究的哦✌️</p> <p>  刚刚做好的就可以直接喝了,或者将它存放。在之后的日子里,偶尔想起,打开一枚小青柑,品味时间带来的不同口感,嗯,入口绵滑、香甜悠长……爱了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