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校园秋意浓,书香醉人美。9月26日下午红旗街红军小学高语组开展了“徜徉书海 共话心得”的读书分享活动,老师相聚一堂,共叙读书的千滋百味,如同和最美的自己相遇。</p> <p class="ql-block"> 组长朱兴华读《读写结合的“结合点”究竟是什么》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写结合”这四个字大家都很熟悉,但要问“怎么结合”,有没有一个准确而又涵盖一切的“结合点”,如果有,这个“结合点”是什么,可能不少人会觉得有点困惑。</p><p class="ql-block"> 《读写结合的“结合点”究竟是什么》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两句话: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认识能力,选取写作内容的过程。一句话:对于认识能力——阅读重在“培养”,习作重在“运用”。所以,认识决定了文章,文章反映认识,离开了认识,就设有文章。</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认为,读写结合的“结合点”是认识能力。自从我抓准这一个“结合点”,我就一直注重在阅读教学中,一边让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时称为“双基”),一边在教学中加强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读,包括默读和朗读。第二个要点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在完成语文知识技能任务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要忘记加强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杨丽老师近期读《教育之见》有感,认为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让孩子敢于梦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生活点滴中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p> <p class="ql-block"> 时洁老师读《做不抱怨的教师》颇有感触:前不久,我拜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我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p><p class="ql-block">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p><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 史喜艳老师读《连萼在水》有感:</p><p class="ql-block">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与《莲萼在水》这本书相遇,拿到书后我如获至宝,看完后我深感震撼。这是一本专门介绍传奇女性经历的书籍,书中总共介绍了20位卓尔不群的女性,这些人虽都为女性却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百折不挠,锲而不舍。</p><p class="ql-block"> 作为女性群体中的一员,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怎样的痕迹?细细想来,自己今生无论如何,不可能像书中的那些传奇女性那样轰轰烈烈,但最起码可以在逐梦的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精。身为一名小学教师,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的教师一直是我的梦想,多少年来,我一直在这条道路上跋涉,读经典,读名著,让课堂丰盈、灵动,同时为学生打开一道通往外面世界的门缝,让他们在这道光亮的指引下,学会独立前行。</p><p class="ql-block"> 听名师的课,看名师的实录,读名师的专著,寻找他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点点滴滴,寻找他们的足迹,我一路前行。</p><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的确如此,读书让我充实,助我成就,令我优雅,给我智慧。读书,让我与美丽一次次邂逅!</p> <p class="ql-block"> “一个迷人的书名,读孙蒲远老师的这本书,我陶醉在孙老师的美丽教育中。”这是薛霞老师最近拜读《美丽的教育》一书的由衷感慨。</p><p class="ql-block"> “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得更远。”这是孙老师教育的高度总结。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老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平日喜欢阅读的刘静老师读了好几本书,分享时这样说到: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这本书与其他心理学的书不一样,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运用实例来解释教育心理学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一种心理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给予了我一定的启示。破窗效应:书中提到,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以得到启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尤其需要用心,任何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是第一扇窗户。班主任应该为了树立良好的班风,应该更加的细心观察。班级内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及时的引导和教育。</p> <p class="ql-block"> 相里娜老师读《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心得:这篇文章指引教师如何使学生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去,把语文的美让学生用心感受。有了情感需求,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课文情感,自觉认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感氛围,情感基调把握好了,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 梁妍老师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p><p class="ql-block"> 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p><p class="ql-block">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p> <p class="ql-block"> 刘萍老师细细品读《孩子,你慢慢来》,认为教育学生应当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健康地走!</p> <p class="ql-block"> 阅读启迪智慧,读书滋养生命!最后,由朱兴华组长做总结发言,希望老师们热爱阅读,真正成为探究型,知识型,书香型的新时代教师,也期待更多的教师走上讲台,分享自己与众不同的精彩读书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撰稿:谈静</p><p class="ql-block"> 审核:朱兴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