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

Daisy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美凤,女,1993年12月生,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教师。从教以来,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她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她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了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她的积极乐观时刻影响着学生,成了学生值得信赖的大朋友。她刻苦钻研,积极上进,在2019、2020年度两次连续被评为“优秀教师”。同年在镇川镇教学能手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从教三年来,她用真情践行人民教师的职责,用大爱培育代代芬芳,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诠释了“师者”的定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党史小故事为《朱德的扁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当年红四军军长朱德,和红军指战员一起挑粮的故事,实质讲述了红军官兵一致、讲革命榜样的作用!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的交界。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8年11月中旬,红军集合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红军官兵除粮食外,每人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也难以为继。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两只箩筐每次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去 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撰稿:韩美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姜良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