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分享 交流 提升 ——金山小学教师读书交流

飘逝的红丝带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民乐县金山小学坚持学校内涵式发展,沿着“自我成长——专业引领——名师助力”的教师成长路径,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读书学习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和教育教学水平,在教研处的安排下,2021年9月26日在教研组刘荣主任的主持下,金山小学举行了第五届教师读书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组的魏玉梅老师分享了阅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的心得体会。作者薛瑞萍老师爱书读书的坚持、教学技巧的修炼、深刻的反省思考不仅感动了魏老师,也真正吸引了全体老师的注意力,让老师们明白了心平气和的心态如此重要。</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的朱萍老师分享了《解忧杂货店》阅读感受。从这本书中我们明白了:1.不能用简单的黑白善恶辨别人心好坏;2.无论生活好坏,不必委屈自己;3.路不通时,学会变通,人生才走的顺畅。这些曾经似懂非懂的道理,在阅读分享中逐渐被老师们吸收。</p> <p class="ql-block">  “只有走进孩子的心,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我们习惯用的大人的思维去判断孩子对错的时候,缺少的是将心比心的理解和关注。”这是一年级组的张彩霞老师分享《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时的反思,也引起每一位老师深思。在教育的海洋中,我们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和一颗童心,俯下身来关注身边的每一颗小豆豆,让每一个小豆豆都发出灿烂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李桃花老师分享了《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的阅读感悟。教师就是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她提醒我们,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恰到好处的鼓励和评价会让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就越大,就会变得聪明或更聪明。</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组的马雪燕分享了《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人只有具有思考能力,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那么就可能意味着很难具有完整人格。</p> <p class="ql-block">  著名学者、作家杨绛说:“随着日子往前走。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活着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忍受困难,战胜挫折,让我们变得勇敢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奋力奔跑,这是三年级组李丽老师分享《活着》给我们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组的孙萍老师分享《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时说,做教育的思考者就需要像吴非老师一样,把眼光投向自己的课堂,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充实自己的教育思想。课堂是一座永远也开发不完的教育宝库,它每天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故事,我们和学生就是故事里的主角。我们不应该只是故事里的参与者,更应该是故事的记录者、分析者和思考者。</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组的黄玉光老师和老师们交流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心得。这本书以理解为追求,对教学设计进行了系统的构建,为教师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了学习依据。通过目标引领、证据评估、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设计一种让学习者真正理解的课程体验,让我们不禁感叹:教学不易,读懂学生也不易!</p> <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局家,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四年级组的杨秀丽老师结合个人实际,交流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阅读心得。现在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我们的素质教育不会是一句空话。</p> <p class="ql-block">  最后,学校李校长就此次读书交流活动做了总结发言。李校长说读书能启人心智,撼动心灵,丰富人生;读书能积淀学养,激动思考,指点迷津。让我们在丰收的秋季与书籍携手同行,新的一年里以读书为生活,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p><p class="ql-block"> “读书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读了许多书。”让我们共同努力,逐步将阅读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在不断吸纳精神营养中加速我们的专业化发展,成就我们的幸福人生!</p> <p class="ql-block">编辑 张鸿 孔秀玲</p><p class="ql-block">初审 刘荣</p><p class="ql-block">终审 尚积尧</p>

老师

年级组

课堂

教师

学生

分享

读书

我们

教学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