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好的修行《种子课2.0》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晓洁

01 书海畅游,乐此其中 <p class="ql-block">  一如既往地数学教研活动如期进行。2021年9月26号地今天,我们教研主题是《种子课2.0——如何教对数学课》的读书交流会。暑假之时有缘与《种子课2.0》这本书想见,和它一起度过暑假之余地时光。也借此活动机会和其他数学老师一起畅谈感受,解答心中疑惑,听取其他老师的感受,在此之中,乐此不疲。</p> 02 读书充电 汲取力量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场,贾红霞老师首先对活动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种子课2.0》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教我们如何教对数学课,每位教师在读书过程中,感受教育的真谛,感叹教学方法的多样与有效,汲取成长的力量,厚积薄发,为以后的教学质量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师分别围绕不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体会。</p> 二年级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老师主动地去分享自己在这本书的感悟。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理解出发,基于学生的想法并提升学生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白俊华老师针对方程式中有所感悟并总结了自己地教学经验和书中的相同、不同之处,取书中优点,补自己不足之处。</p><p class="ql-block"> 武会芹老师针对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有三种基本样式:(1)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与定量刻画的学习;(2)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的学习,进行应用的过程学习;(3)关于进行广泛应用的学习。这三种知识的设计都注重把握生活原型的激活,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比较分类引发问题的推测,研究验证,形成结论。</p><p class="ql-block"> 而孙志萍老师的分享给这次交流会打开了另一种精彩,读了“学生的问题为何越来越少”这个片段之后,感触颇深的她,回想到现实教学中,并针对“连加连减简便计算”的问题借此机会请教经验颇多地数学老师,让交流会更加有效,让听者更加学习到更多,让交流会变得多姿多彩。</p> 一年级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赵伟平老师纵贯小学数学知识多年的她。现今从低年级角度去阅读这本书,掌握“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目标提出的要求如何真正实施到每一堂课,其可操作性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要思考怎么可以方便大家操作,这就要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上去真正下功夫。</p> 四年级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每位老师都很认真地为这次发言做了充足的准备,每位老师的分享都很精彩。</p><p class="ql-block"> 宋玖丽老师以一个教学案例“亿以内的认识”展示了种子课的价值所在,培养数感的重要性。通过材料让学生经历其中,明白这些他们也无法明确用言语表达的“明白”,就是所谓的数感。</p><p class="ql-block"> 董荣荣老师从“什么样的课算是种子课”做了交流。例如“除数笔算除法”中让自己的课堂有所改变,对自己课堂形式有了转变。基于学生的想法并提升学生的想法,把这样的课称为种子课,其特点是慢,慢是一种数学本质。</p><p class="ql-block"> 张伟鸿老师以“平均数”为例和我们一起共享自己的感悟,在教学中我们要区分知识是老师的明白还是学生的明白,将学生的明白提升到老师的明白,将学生的空白灌进我们的明白。</p><p class="ql-block"> 田静老师分享了《种子课》这本书,书中列举了很多关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例,给了我很多新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p><p class="ql-block">一、明白了什么是种子课? 把“种子课”肤浅地理解为:为知识的学习而打基础的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p><p class="ql-block">二、明白了种子课的特点 它需要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以深刻达成简约。种子课就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之一。学生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及合适的生长环境。</p><p class="ql-block"><br></p> 五年级 <p class="ql-block">  只有不断深入的去钻研教材,才会有与众不同,出其不意的收获。五年级数学教师在读过种子课一书,结合自己地教材,以及教学中的问题,为我们演示“小数乘法竖式过程”展开讨论,每位老师都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纷纷谈吐自己地理解。马晓辉老师为我们指出算理所在,老师贾红霞老师上台为我们讲解其中竖式计算的算理。在这里有名师的指导和认真的倾听者。刹那间,宛如进入百家争鸣时期。</p> 三年级 <p class="ql-block">  彭玲霞老师从学生的“明白”出发,分享俞老师的平均数一课,认为是对“基于学生、基于数学”这一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从生活经验理解平均数,转变为从概念角度理解平均数。“半个饼是怎么得到的?”这一问题在学生的回答中表明了学生从生活的语言开始变成数学语言,这种改造是自然而然地,学生生长出对方法的理解、对问题解决的理解。然而,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数学本质,是我们的最大困惑。不得佩服俞老师对教材、学生和课堂的深刻研读、思考和实践,他勇于暴露学生真实的想法、利用学生真实的做法、建立前概念和新内容的联系的这种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反思和实践。</p> <p class="ql-block">  王艳红老师交流了自己的感受,课堂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以“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为例,从“怎么想到的”谈其落脚点,解析每一个面积公式推导所蕴含的数学价值,让学生有数学知识以外的数学收获。体会学习的快乐。</p> 六年级 <p class="ql-block">  李丽革老师分享种子课“作为量的分数认识”为例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是有差别的,数学语言要求精确。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不在度量,而在数的表示。世界上的物,凡整的物的数量,我们会用整数来表示,非整的物的数量,会用分数来表示。这节课中告诉我们在分数的的学习中,当孩子的学习发生纠结的时候,我们不要在末端烦恼,而要回到前面去,对分数有正确认识才是分数问题得以正确解决的根本所在。</p> 03硕果累累,展望未来 <p class="ql-block">  理论方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几位老师的精彩发言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与共鸣,小组组长分享结束后,各组组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困惑,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种子课这一概念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贾红霞老师以种子课为我们指导方向,去思考,追求数学的本质。种子课种的是什么?传达什么思想?通过什么的教学方式。复习课</span>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典复习课,另一类是拓展复习课。经典复习课,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要梳理知识,使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第二就是要熟练技能,提高正确率;第三是发展思维,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生成。完整的复习课就应该把这三个目的融为一体,不分裂,但是又重点体现某一方面。其主要特征中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在书中举了两个课例都是先梳理概念,构建知识网络,然后再练习应用概念,融会贯通,最后再进行课堂小结,使整节课形成一个结构化的系统。让我们对复习课有了潜在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  交流的最后马校长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期望:大家聚在一起,因为对教育的热爱而进行的教学的研究,在未来的几年,大家都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也希望大家在工作之余,多读书、多研究、多思考!</p>

老师

学生

种子

教学

复习

数学

分享

学习

我们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