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月的上海,秋风爽朗。瑞安市第七期教育中青班的学员们,神采飞扬。在这座活力城市,我们一起在学习中提升,在行走中思考。</p> 专家引领学思维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9月26日上午,华东师大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刘海波为中青班学员们作《从工作思维走向研究思维》讲座。刘教授通过一个个故事、研究例案,从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理论无实践的关系、从实践工作性思维转向研究性思维和研究性思维的三要素四个方面,娓娓道来,层层递进,引导学员们建立变量思维,唤起研究意识。刘教授幽默的言语,富有思辨的例子,引起学员们的热烈讨论,在思维碰撞中对研究性思维有了更深的认识。</p> 重温历史守初心 <p class="ql-block"> 下午,中青班在胡学森和缪晓慧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和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学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回顾峥嵘革命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寻初心、强使命,此行格外具有意义。现场参观的各位老师细细聆听、时时驻足,沉浸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光辉历程,聚焦建党初期在上海的革命实践。大家不时拿出手机拍摄眼前的烈士先辈的遗物、历史的文物、还原的场景,将这一幕幕珍贵的场景刻画于心的同时珍藏下来。</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宣誓厅,戴思思老师带领全体学员重温入党誓词,在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中重温入党时的初心和信念。</p> <p class="ql-block"> 最后,大家共同瞻仰了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在这小屋里,简单的摆设,时光仿佛回到了1921年,从这里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手握真理,把理想变成现实,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变化。</p> 各抒己见话感悟 (一) <p class="ql-block"> 教师的专业化离不开工作和研究,没有工作的研究是无本之木,而没有研究的工作,一定是低效的。如何从工作思维走向研究性思维,走出教师专业化最关键的一步?刘教授一开始就亮出了报告大纲和报告目的,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对整场报告充满期待。接着通过丰富的例子,非常生动得让我们体验了“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现象中发现本质,建立变量,寻找联系的研究性思维”。同时从一张明星关系图出发到研究课题的提出,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理论研究的一般过程。刘教授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很多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提问和启发让人深受启迪。刘教授的讲座分享的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启了我们今后在工作、研究上的一扇窗,给人一种豁然之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瑞安市万松实验小学 陈秀道</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刘教授的研究问题思路让我耳目一新,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延伸出很多不同角度的新问题,而且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比如“什么叫知识”“什么是理论”,这些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东西,但都没有深入或说进一步去思考的问题,所以会衍生出很多不同的问题,就会产生“头脑风暴”,这种思路我认为就是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工作思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 陈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教授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蒸馏水是以水的汽化与液化为原理,然后进行蒸发与凝结。可归纳出学习知识需找到理论的原理。这引发我的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有效地传授知识。我梳理了自已的教学行为,要突出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从多个知识点中,寻找附合学生实际学情的点切入,延申到另一知识点,并从这两个知识点找到关系,尤其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找到变量,建立变量间的联系形成变量思维,从而建构知识体系,以致通过课堂教学培养有知识、有智慧学生。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 郑上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刘教授先是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就思维这个概念做了详细阐述。刘教授现场提问:关于制取蒸馏水你会提出什么问题。然后指出,好的问题要有理论依据,然后再提问,例如:根据水的汽化与液化原理,如何高效获取蒸馏水?这样就是一个不错的好问题。紧接着,刘教授马上展示了研究“问题”的三个层次:研究的事情、研究课题、研究问题。并且教我们如何分辨哪些才是研究。我认为对于以后在论文和课题的撰写方面都有极强的指导作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 金沛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刘教授的报告,引领我们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学会树立课题研究意识。刘老师指导我们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去追问发生的原因,追溯事情的结果和为何导致的原因,建立起研究性思维。他举一反三,用详实的例子,触类旁通地阐释了研究性思维的特点和开展,在平常生活和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让研究性思维成为日常的思维方式。他细致介绍了研究性思维的开展:意识、搜寻、关联,联接国内前沿的理论研究,给我们上了一顿思维的大餐,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这样思考,会让工作更理性有序,让过程更简洁明了。这样的思维从无意走向有意,从散乱走向有序,会有助于我们的工作更深入,成果提炼更有效,再一次感谢刘教授高屋建瓴的指导,让我们都受益匪浅!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瑞安市实验小学 蒋丽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刘教授清晰讲述了从工作思维走向研究型思维来撰写论文,要建立变量思维,从现象中找到变量,建立联系,命名结论。听教授的,想自己的,我越听越有感受。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我要多渠道获取消化理论知识,在学习状态下研究。与时俱进学习更新理念,总结反思已有的工作实践内容进行系统性转化,尝试分类、整合、寻找规律,形成知识系统。其次,多关联富含经验的实践,在研究型思维导向下工作。尝试初步建构一些常规教学管理事务的思维模型,让工作更具规范,更有实效。并集思广益,在实践中进行策略思考,搜寻新差异,建立新联系,探寻新成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瑞安市红旗实验小学 叶芙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建立变量思维”“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找到现象背后的本质”“研究性思维:意识、搜寻、关联”“找变量,建联系,创造理论”……刘海波教授的讲座就是一场头脑风暴,颠覆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认知。我想,从工作思维走向研究性思维,首先要拆掉思维的墙,把非系统化的零碎繁琐的事物进行分类,找到变量,搭建联系,应对各种情形。其次,思路决定出路。平时的工作,要注重细节的考究,注重现象的归纳,注重经验的反思,做教育的有心人,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第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对于新时代的公民,过程中的乐趣和成长的获得感,比结果更重要。那么怎么来的,怎么想的,展开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获得终身学习最重要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瑞安市实验小学 陈海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了刘教授的讲座,怎样培养“研究性思维”,我有以下几点感想:</p><p class="ql-block"> 首先,注重细节的考究。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或问题时,首先要将其分解清楚、认识明白,通过分析类比等方法,弄清其内外因素及其关联关系,尽可能多地掌握情况,为开展下一步研究实践夯实基础,指明方向。</p><p class="ql-block"> 其次,注重现象的归纳。要能够对各类现象、事件、问题材料进行总结归纳,“揽其大略”,形成自己独到观点,使我们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总结能力。</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注重经验的反思。对前人的结论,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对自己的经验,也要“三省吾身”,日日更新,善于进行反思,“从不疑处生疑”,发现他人之未见,进而培养出“研究性思维”的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瑞安市新华小学 池新</b></p><p class="ql-block"><br></p> (二)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一幕幕,更让我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是现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本。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的钻研学习和提升,情系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变奋斗目标做好根本,作出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瑞安市开元综合高级中学 胡希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感受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我又接受了一次思想政治的洗礼。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牢记使命”的讲话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时刻觉醒,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初心是教书育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而我们就是站在这花丛中的园丁,肩负滋养、培育的使命,哪怕风吹日晒、哪怕困难重重,我都要怀揣对教育的一份热忱与期翼,以宠辱不惊之态,淡漠明志之心,坚定不移在教育的路上前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瑞安市莘塍中心幼儿园 蔡克丹</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温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在这里,我回顾党史,汲取力量;在这里,我体悟初心和使命,思考红色基因的传承。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更需要植根爱国教育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爱国教育种子,要在日常教育中启蒙。如在与新冠肺炎病毒这场战“疫”中,许许多多身边的“逆行者”挺身而出,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开展语言、音乐、美术、健康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去感受逆行者们身上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p><p class="ql-block"> 爱国教育种子,要在潜移默化中成长。爱国教育是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环境烘托,依托绘本的力量,家园协作鼓励孩子们爱父母,爱老师,关心同伴,学习身边的榜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环境等等,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这都是爱国的表现。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在孩童心里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用心呵护他们萌芽、成长,将爱国情怀延续传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瑞安市第四幼儿园 许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26日下午对我来说是特殊的一天,我们来到了中共一大会址。当我站在这栋挂着一百零六号门牌的房子前面,看着外墙青红砖交错,看着乌黑的木门、拱形的石雕,我的心中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一入门就看到十三位参加一大代表的共产党人巨型铜雕,我的思绪似乎一下子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的另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展厅里一件件饱经沧桑的珍贵史料、一张张定格历史的资料照片、一个个再现原貌的模拟场景,让我不自觉的放慢脚步,用心去体会、去品味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p><p class="ql-block"> 当中青班党员同学成整齐的站立在巨幅中国共产党党旗前,宣读庄严的入党誓词。那一刻我内心的崇敬再一次被点燃。我也期待着我能宣誓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瑞安市毓蒙幼儿园 赵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张瑞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摄影:吴美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颜芳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中青三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