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八月份本是出游的好季节,出京避避暑,不过今年夏天北京还真没有热的难熬,雨水多,一夏天没有自己洗过车,全靠老天爷给大雨滂沱了,还下了两次冰雹,砸坏了一个风挡☹️疫情原因响应政府号召“非必要不出京”,更别提出境了,每个航班回来都有确诊病例,忒吓人😰从去年二月份自己就“禁足”了,在家画画画🎨弹弹琴🎹也不是培养兴趣爱好,就是画着画着、弹着弹着都上瘾了🤭自己一大把年纪就像一块干巴的海绵遇到了水,一下子就沉浸下去了,犹如鱼儿回归大海。年过半百接受新知识、新领域不比少年儿童,孩子们除非有兴趣,否则一般都是靠老师、家长督促学习,而老年人就凭自己的“内力”了,“持之以恒”、“半途而废”都不会再有何影响,因为也不靠它“吃饭”,只是让生活充实而已。有的人唱歌去,有的人跳舞去,有的人登山去,有的人搓麻去,也有的人退休后卧在家里成天睡大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怎么高兴怎么来😀怎么舒坦怎么办😁不去管别人,也别被别人管最好😆~遥想少儿时~居里夫人可能是每个有志少女的理想目标,那个时候国家的奋斗目标也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恢复高考以后莘莘学子们就都奔着“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理念而刻苦学习,一个目标就是要考上大学。音乐、美术都是副科,为了升学率,学校也不重视,后来随着年级升高经常是占用副科的上课时间加课或是补习、分析试卷、大量做题等等,一直到九零年代以后小学开始有了兴趣班,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兴趣班,有快班,那是学习优秀的尖子班。有少年宫,好像也不是谁都能去的,至于吹拉弹唱学校有宣传队,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可以参加,像画画的没有专门拉一个班出来😬😬😬现在国家一再说给孩子们减负,主要就是他们课内课外都要学、主动学和被动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班、兴趣班、提高班、这个班、那个班,我都叫不上来有什么班,就像老年大学开办的课程琳琅满目一样🤣🤣🤣都是跟利益挂钩的🙄我们那个时候参加什么活动好像都不用交费。我去年三月开始学画的时候电视上有两个频道《书画频道》和《国学频道》全天候滚动播出名家名师讲座,我就跟失学的孩子重回课堂一样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也不分山水、人物、花鸟,行书、草书、隶书、楷书,打开电视赶上播什么就学什么🤭🤭🤭这其中也有偏好,工笔我就画不来😅写意比较和我对路子😁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现在每天练琴光看电视上按部就班的播出还不够,好多好多熟悉的旋律总是萦绕在脑海,会哼哼不知道谱子就上网搜罗,下载了几十首谱子了,这就像是上初、高中时老师每次进教室都是带着一大摞讲义让课代表发卷子、发篇子就是分成沓,一沓一沓的分给第一排同学,然后就顺着往后传,传到最后一排同学有时正好,有时不够,有时富余,个子高又视力好永远坐在最后,当时很羡慕第一排同学总能先于我们看到试题。那时课本上的东西太少了,太简单了吧,只是基础知识,为了提高难度,做大量习题,每学期发的讲义比课本都厚,那时是76年以后,高考恢复,学风高涨,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不像现在小孩儿们这个粉儿那个粉的,最近才知道“饭圈”就是粉儿群。追星我们那个时候就是追科学家,然而追上的凤毛麟角,今天看着自己加吗的谱子不是负担,而是喜爱,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让自己着迷痴迷,,,,,</p> <p class="ql-block">中外名曲合集</p> <p class="ql-block">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过的曲目-1.英国民歌《绿袖子》-2.《瓦妮莎的微笑》-3.《爱的故事》-4.《心境》-5.《神秘园之歌》-6.《安妮的仙境》-7《红河谷》-8.班得瑞《初雪》-9.《教父》插曲《温柔的倾诉》-10.《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插曲《我们的时光》-11.《痛苦的心》-12.《you raise me up》中国民歌-13.《天路》-14.《成都》-15.《刚好遇见你》-16.《山歌好比春江水》(电影《刘三姐》插曲)-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18.《我愿意》-19.《月亮代表我的心》-20.《蓝莲花》-21.《女人花》-22.《风吹麦浪》-23.《滚滚红尘》-24.《但愿人长久》-25.《四季歌》-26.《美酒加咖啡》</p> <p class="ql-block">本来是想按照这个曲目都再弹一遍,可是近来白天又忙又累[汗][汗][汗]到晚上就弹不动了[捂脸][捂脸][捂脸]就把先前刚练会的曲子重新整合一下,顺序打乱了,而且还漏了几首😂😂😂回头补上😅😅😅</p> <p class="ql-block">何物不是花朵 有心即开眼前</p> <p class="ql-block">挥运偏多书外意 写真应有画中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