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古战场——马陵古道

清角

随便搜一下百度百科,会有好几个马陵古道遗址,且分属不同的省份,彼此间隔相距数百里之遥。当然,作为家乡人,我宁愿相信,历史上真实的古战场遗迹就在郯城马陵山。<br><br>探访马陵古道,原计划走205国道,经庙山奔郯城再到泉源,这是规划好的路线。一路沿着沂河东岸走,走着走着,却发现远远偏离了预定的路线,一眨眼走到临沭了。将导航放大又缩小,终于明白,原来是从分沂入沭水道无缝衔接到了沭河。<br><br>这是个华丽丽的无缝衔接,转换后的道路便从沿沂河到了沿沭河。沭河岸边有着高大整齐的人工杨树林,林中有幽静的小路,车行其中,端的是心旷神怡。沿着沭河往前,一直走到清泉寺闸,才看见马陵古道的指示牌。<br><br>不纠结于固有的思维模式,跟着感觉走,有时也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 过了清泉寺闸,终于在路边的牌子上看到了“马陵古道”的字样,左手边出现了一列虽然不高,但突出于平原的连绵不断的山脉,我隐约觉得这大约就是马陵山了。再前行两公里,有一个村庄名“卸甲营”,隐约透露出一丝战场硝烟的气息。<br><br> 穿卸甲营村中小路西行,走到路的尽头,并没有发现马陵古道的标志,只有一弧形钢结构架子,上有“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几个大字。<br><br>向门口的一个工作人员反复确认,这地方就是马陵古战场的景点。目前是可以免费参观,只需要付5元钱的停车费。 走进山里,看见修建的木栈道和那些荒草中竖立的石碑,终于可以确认,这确实是到了马陵古道。 马陵之战的故事,作为临沂人大约都耳熟能详,因为距离此地百余公里之遥的平邑大洼就有鬼谷子村,相传为鬼谷子修身养性、讲学授徒之地。马陵之战里的两个人物,孙膑、庞涓恰好是鬼谷子的学生。同一师门的师兄弟,各为其主、反目成仇,在战场上各出奇谋一决胜负,成为了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设伏歼敌的经典战役。<br><br>公元前341年,距齐魏桂陵之战12年后,魏又攻韩,韩向齐求救,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庞涓率魏军回援,孙膑指挥齐军采取“减灶”之计,诱敌深入,于马陵山设伏,大败魏军,庞涓兵败自杀。 在当地人称为独龙涧的这条峡谷里,两边树木茂密,野草丛生。山虽不高,但峭壁陡立,往上看也给人一种压迫感。峡谷内有“恨谷崖”“上马石”等。前行至峡谷最深处有一株白树,一块大石,上刻“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当然是景区模拟当时的场景,制作的情景再现。 同样的计策用了两次,庞涓还会上当,这得是多么自负的一个人,才会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两次?只不过第一次桂陵之战只是摔倒,第二次马陵之战就再也没有站起来的机会了。 <p class="ql-block">马陵之战的深远影响,不仅仅在于齐国打了胜仗,更重要的是,魏国因此一役国力大衰,而秦国趁机夺取了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千里之地,从此开疆拓土,以黄河为屏障,国力得以迅猛发展壮大,为120年后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这其中又有多少场惊心动魄尸横遍野的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马陵之战的地点存在诸多争议,众说纷纭。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元城说(今河北大名)、鄄城说(今山东鄄城、河南范县、山东莘县一带)、郯城说(今山东郯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2年,“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战址学术讨论会”举行,经过专家们实地考察和学术讨论,认定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即在郯城马陵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3年,《中国古代军事通史》将马陵之战战场定在郯城马陵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1年,中国军事科学院将马陵古战场确定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教研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我宁愿相信,历史上真实的古战场遗迹就在这里,虽然这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山川草木,很平常甚至是不起眼的,但是因为有了一段刀光剑影历史地附着,它便也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p> 就像我家学龄前小外甥女说的:战国啊,我知道,就是七个国在乱七八糟的打仗。<br><br>噫!<br><br>俱往矣。<br><br>(银雀山竹简汉墓博物馆中关于马陵之战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