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1922年美籍探险家洛克来到泸沽湖,梦幻之旅从这里开始,他朝着三神山方向一路穿越到稻城、亚丁。今天我想要带给大家的,是看看这当年洛克也迟迟不愿离开的地方,看看那些传说中的天神夏诺多吉,央迈勇还有仙乃日神山矗立交相辉映的壮美场景。</i></p> <p class="ql-block"><i> 说到稻城,就不得不说到约瑟夫·洛克。小编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约瑟夫·洛克和稻城的不解之缘。</i></p><p class="ql-block"><i> 洛克的全名叫约瑟夫·洛克(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1884年-1962年),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和语言学家。</i></p> <p class="ql-block"><i> 洛克的植物探索旅程启航于泰国、缅甸和印度阿萨姆地区,最初旨在找寻大风子树。从1922年到1949年,“植物猎人”洛克在中国四川、云南、甘肃东南以及西藏东部度过了漫长的探险考察岁月,对当地植物群落、人文风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并将多种植物样本带回西方,至今位于波士顿南部的阿诺德植物园保留了许多这一时期采集的植物样本。</i></p> <p class="ql-block"><i> 1928年,洛克在寻找贡嘎山的时候,来到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的贡嘎岭地区,惊讶地发现这里不仅充满神秘,更有一种特殊的祥和气氛,令人心灵震撼,恰似到了佛教的“香巴拉”世界。1931年,他把自已的观感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引起西方人的震惊。</i></p> <p class="ql-block"><i> 洛克终身未娶,他钟情于稻城亚丁为中心的这片世外桃源般的神奇土地,以至于他在弥留之际仍“宁愿回到香格里拉的鲜花丛中死去。”这样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在西方社会文人学士必读的著名刊物《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长篇纪实散文把富于异国情调的稻城亚丁民族风情以及雪山冰峰的气息带进读者的居室,1933年,与约瑟夫·洛克同时代的英国著名作家希尔顿根椐洛克的游记,创作了《消失的地平线》一书,将“香巴拉”译为“香格里拉”(Shangri-La)。</i></p> <p class="ql-block"><i> 《消失的地平线》发表后,旋即获得霍桑登文学奖。《不列颠文学辞典》称该书的伟大功绩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香格里拉”——“世外桃源”一词。1937年,美国好莱坞将小说搬上银幕,轰动西方世界,电影的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更脍炙人口,在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硝烟中传遍全球,给饱受战争痛苦的人以心灵慰藉。“香格里拉”从此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无限向往苦苦追寻的理想家园。</i></p> <p class="ql-block"><i> 《消失的地平线》仿佛是苦渡江海,终达彼岸。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许多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西部,寻找消失在“地平线上”的香格里拉!众多的中外游客纷纷涌入中国西部,追随洛克的足迹,寻找心中的香格里拉终于,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因此,洛克当年足迹所至横断山的康巴地区,《消失的地平线》就是香格里拉。</i></p> <p class="ql-block"><i> 如果我们把洛克当年亲履稻城亚丁的考察记述和希尔顿书中的描述相对照,可以很清楚的发现书中述说的那个香格里拉世界就是稻城亚丁。</i></p><p class="ql-block"><i> 稻城亚丁是 “香格里拉之魂”,这里具有人文与自然最完美融和的生态。不但集中了青藏高原世界最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每一自然景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着独特的灵气,集中了体现“香格里拉”最本真、最美妙、最典型的意境和生态。</i></p> <p class="ql-block"><i> 文字和黑白图片:李欣</i></p><p class="ql-block"><i> 手机随拍:金建中</i></p><p class="ql-block"><i> 音乐:chris wonderful</i></p><p class="ql-block"><i> 时间地点:2021.09.19.稻城亚丁</i></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