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深处也醉人

拜石斋主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座经过人类几千年经营的巨大庄园。那里原野莽莽,百花齐放,永不凋谢。那里积聚着千年的天地浩气,有人类精气神幻化而凝结的各种果实。虽然也有损耗,但作为另类的粮食,就是供给当今几十亿人口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尚且还在源源不断地生产。</p> <p class="ql-block">  关于读书,一直是人类一大话题。当然,说起读书,我们最先想起的是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其他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浩如烟海,但终不如这一句来得简单明了和深刻。我们中国历史上关于读书的名言也一样是汗牛充栋。而我小时候记得的却是在文革中批判“封、资、修”时知道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段话出自宋真宗《励学篇》。虽然当时这段话也属批判对象,况且功利性也太强太显俗,但在我们心中,劝人读书总归是好话,不是坏话。</p> <p class="ql-block">  我想,读书重要,讨论读书也同样重要。让更多人明白了读书的重要和读书的快乐,才能有更多人像冰心一样知道和学会“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p><p class="ql-block"> “读书好”人人知道,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明明自己不喜欢读书,却逼着自己的子女要好好读书。他们知道,自己这一世就那样了,子女一定要好好读书,读好了书既能明理也是将来谋生的资本。还有更多的人知道读书好,也想读书,但书本拿到手中就打瞌睡。只怪现代媒体过于发达,雅俗表达方便,吸引了绝大部份的眼球,使读书园地多了一圈圈的萋萋荒草。而读书,则要求相对要苛刻一点。没有与书本相对应的基础知识就读不懂,这就变成了懒人读书的障碍。</p><p class="ql-block"> 其实读书也是一桩有趣的事,否则怎么会有许多读书成癖的人呢?也有一小部份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书呆子,死读书人也是有的,另当别论。只要坚持读书就会发现书中的趣味和好处。尤其从书中懂得了许多道理和方法,今后一旦在实践中印证,你就会觉得自己是因读书而强大。只是从“想读书”到“好读书”其间确有一道无形的坎。迈过这道坎就是坦途。第一次喝茶觉得䓀的,喝着喝着就有味了;第一次喝酒是辣的,喝着喝着就醇了甘了。事实上任何学问,任何技术,钻研到了深处都会感到精彩纷呈,欲罢不能。为此,让一些科学家、艺术家渐成痴迷,甚至在外人看来是病态的境地。恰恰这时正是科学或艺术成果的涅槃之时!</p> <p class="ql-block">  当然,读书是有讲究的。首先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相应知识的书来读,循序渐进;适合自己志向的书来读,由浅入深。</p><p class="ql-block"> 我是喜欢文学的,所以读了较多的文学名著。我高中毕业插队后就利用空余时间读过《红楼梦》,但由于自己储备知识不够,只觉得味同嚼蜡。怪书晦涩,怪世人相欺。四十多岁时自己买了一套再读,才发现文学的琼林仙境!原来我以前只配在稻粱俗境中。《红楼梦》是一部清末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深刻的社会关系学。一个初涉社会,对世态人情不甚了了的少年是难以透彻咀嚼《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的。</p><p class="ql-block"> 我以前不喜欢读外国文学,尤其是外国小说。一是外国人名诘屈聱牙,很难记住;二是书中时代背景和生活风俗不熟悉,有些书中人物的行为我觉得不知所以。但后来听比我资深的读书人说外国文学不错,尤其是翻译进来的大都是外国文学中的精品。我试着读了一些。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司汤达的《红与黑》等,但读了几章,不知所云,就读不下去了。直至几年后读了罗曼罗兰的《克利斯朵夫》,竟让我为之痴狂。这书实在是太好了。读完后我再反复于几个精彩片段,没完没了地读,还一再冲动地向好友推荐。那年夏天,儿子暑假回家。我为了让他增加阅读的爱好,竟在开好空调的房间里席地而坐。为他诵读《克利斯朵夫》中一群爱好音乐的老人们得知克利斯朵夫要在当地举办音乐会而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的段落。一时竟忘情地高喊:“克拉夫特,克拉夫特要举办音乐会了!”妻子不明就理冲进房来:什么事?怎么读书和喊救命一样?于是一家人都笑了。</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读了沙士比亚、马克吐温、屠格涅夫等,从此真正开始喜欢外国文学了。一本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两年内读了三遍。这本书使我真正理解了笛卡尔说的“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自我感觉《大卫科波菲尔》这书对我写作起到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尤其在赋比兴的手法上有了较大提高。赋比兴的手法不单写诗可用,写文章也可用。中国有,外国也有。</p><p class="ql-block"> 不知哪一年开始,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晚上床后先要看一会书,才能安心睡觉。细想起来大概是在2000年的前几年,孩子已经不需我多繁手脚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一个习惯的形成,就变作了一种生活形态。正所谓“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晚上一经洗刷,便急于上床。——我又要与名人交谈了,又要静听静观他们思想的光芒、文章的才华。直至看得眼涩才安然睡去,唯觉心平气和,梦魇不再。</p> <p class="ql-block">  有一段时间我热衷于看由名著和较好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如四大名著和金庸武侠小说等。看得很开心,但又很遗憾。与书本相反的是因为电视、电影对动作展现很擅长,但心理描写却是短板;景物呈现很擅长,景物刻画却是短板。而爱读书的人对心理描写偏偏很看重,又爱咬文嚼字,品味华章。有几次看完电视剧,我不得不再去翻翻书。例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电视剧只有粗暴地一顿拳脚了事。而书中这个章节却是个文学描写的名篇。由此我觉得电视电影与书本是一种互补,看电视快乐,看书也快乐。</p> <p class="ql-block">  细想起来,读书的好处真不少。最早在知青插队期间,我们以亦工亦农(户口仍在农村的非正式工人)身份,我进了吴县动力厂电工班工作。我用高中学到的电学知识,在电器安装和维修方面技术进步神速,期间还协助我的师傅安装了一台电器化自动仪器,受到好评。那时我的心里很高兴,就像军训中长期练瞄准,终于实弹打出了好成绩。后来在生活中为了自己油漆家具、自制音箱,都是买了相关书籍阅读后自己操作完成的。而且自我感觉那产品质量与商品没啥大差别,更舒心的是我的产品还迭加了成就感。朋友调侃说我是多面手,我扬扬书本说我有多面师傅。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机关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狠心自学了计算机编程。先后自编了管理工作中实用的统计程序、处罚程序等。现在再回想当初那种钻研的痴迷过程,回想那种程序测试成功的喜悦,犹如昔日重来。这些自编程序一直用到了几年后省厅有了统一的网络在线程序才下课。可怜我那一堆因学编程而花费了时间金钱购买,花费了精力而阅读钻研的书籍,如今冷落在墙角。更可惜我练就的那一身虽不入流却还实用的武功也因退出江湖而逐渐消散。</p> <p class="ql-block">  我经过大半生的读书认定:读书是快乐的, 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读书是幸福的,可以让我们在孤独中不寂寞枯燥;读书是安宁的,可以让我们在情绪低落时有一个暂时的避难所。所以我今后的小半生还将与书为友,莫失莫忘,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 读书好处多多,快乐多多,读书深处也醉人。</p> <p class="ql-block">  读书人有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那是因为懂得凡事既要自信又要谨慎;读书人有才华,是因为他从书本即前辈那里学到的知识丰富,处理问题能力较强;读书人的书画有书卷气,那是因为知识充盈后,审美能力、辩证能力、理解能力增强。读书人有趣,那是因为与人交往中语言鲜活有趣,引经据典,比兴切合,有理有节,有情有义,更能风趣幽默。英国作家王尔德说“好看的皮囊千遍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自然见过许多的俊男靓女,大部份一开口不是平淡无奇就是粗俗无聊,绣花枕头一个。原来我们都觉得,光有漂亮外貌是不够的,那就多读书吧!</p> <p class="ql-block">  我认定:唯有读书是最好的塑身,唯有读书是最好的修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