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艳同悲《红楼梦》之:李纨

夕又

<p class="ql-block">《红楼梦》的作者,对“薄命司”中女子的论断,多数带着悲悯与宽容,谋害过人命的凤姐,作者可怜她“哭向金陵事更哀”,又感慨她“生前心已碎”“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涉嫌和公公偷情的秦可卿,作者为她开脱“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唯有一人,作者似乎暗示了对她的不屑,就是李纨。</p> <p class="ql-block">李纨,字宫裁,是贾母的长孙媳妇,是王夫人的长子媳妇,一出场已是寡妇。</p><p class="ql-block">她亦是出生在诗礼仕宦之族,嫁给国公府长孙,也算门当户对。贾珠应是贾府中少有的爱读书的一个,十四岁即进学,中了秀才,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二十岁竟然就一病死了。</p><p class="ql-block">李纨的娘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她嫁给爱读书的贾珠,两人该能情投意合、恩爱和睦。可是这样的日子太短,她不到二十岁就要忍受丧夫之痛。而在立志守节的那一刻也决定了,她的后半生将失去色彩,失去许多的欢笑和乐趣。</p><p class="ql-block">不到二十岁噢,正是一个女子最灿烂的年龄,看看大观园中那些十五六岁的少女,何等的花团锦簇、活泼热闹。可是,作为寡妇的李纨,却只能独守清净与孤独,尤其在长辈面前,她只能端庄与内敛,如槁木死灰一般。</p><p class="ql-block">刘姥姥来时的表演,惹的众人大笑,除了凤姐和鸳鸯是忍着之外,主子们只有三个人没笑,一是迎春,她是出名的二木头,反应迟钝。一是宝钗,她一直冷静自矜,喜怒不形于色,还有一个就是李纨,她是想笑而不能笑,因为作为寡妇,在两层婆婆面前,按规矩她不得开怀大笑。</p><p class="ql-block">可是,礼教束缚得了言行,束缚不了人心。就算读了很多前朝贤女的书籍,就算与丈夫恩爱,她甘愿守节,可是在生机勃发的年纪,生活硬生生被蒙上灰色的悲哀,还是难以让人消化。</p> <p class="ql-block">古代这些大家族的女孩,平时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到的,贾府的女孩子们除了清虚观打醮那里,都没出过门,李纨自然也是如此。在娘家的时候一定也是被父母心头肉、掌上珠般的呵护着、疼爱着,读书、识字,学习针黹女红,和姐妹们欢笑玩乐,天真烂漫的度日。</p><p class="ql-block">可是,在长到十六七岁的时候,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结束了。忽然被送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去,要面对无数的规矩,还有很多可能完全不同于自己家里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婆婆和小姑们吃饭,自己只能站在布菜、伺候,婆婆有吩咐,自己只能照样执行,平时除了晨昏定省请安外,还要在婆婆和太婆婆膝前承欢,陪她们解闷。</p><p class="ql-block">不过还好,有个疼爱自己的夫君,花前月下,他会跟自己介绍家里人的脾气性格习惯,也会跟自己讲家里的规矩,免得自己犯错,被长辈不满,被小姑们耻笑。</p><p class="ql-block">可是有一天,忽然,疼爱自己的丈夫病倒了,李纨肯定也曾朝夕奉药想要努力挽留,但,上天妒忌他们恩爱,带走了她的依靠,之留下一襁褓中的婴儿。</p><p class="ql-block">贾府还算不错,在经济上给予她们一些补偿,每月多一半的月钱,让凤姐这个当家人都羡慕。可是,除此之外呢?本属于她的管家之职被剥夺了,需要伺候婆婆和太婆婆的规矩却一点也没减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书中,除了凤姐生日凑份子,贾母说她“寡妇失业”的可怜之外,都没见其他人对她多些恤悯。前八十回中,亲婆婆王夫人竟没有单独和她对话过,也从未问过孙子贾兰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十几岁的贾宝玉吃了酒回家,脱去外衣就滚在王夫人怀里,王夫人以手抚摸、百般疼爱,元宵节放爆竹,王夫人也及时把宝玉拦在怀里。可是,李纨的儿子,比宝玉小很多的贾兰,这个荣国府和宝玉一样身份高贵的正派嫡孙,一个从小失去父爱的小孩,竟然从没见王夫人这个祖母,对他有什么疼爱之举。</p><p class="ql-block">作为母亲,这些看在李纨的眼里,却一定疼在心里。她的父亲是国子监祭酒,社会地位和官职并不比贾府低,她由一个娇小姐割舍自己的原生家庭,嫁入贾府,是为了寻求人生的幸福,没想到不到二十岁,即被判了终身孤独之刑。</p><p class="ql-block">为了和夫君的恩情,为了儿子,她能忍受孤独,可儿子被无视、被边缘化,她一定是心寒的。</p><p class="ql-block">宝玉挨打的时候,王夫人提到贾珠,李纨忍不住大哭起来。那一刻,她终于忍不住了,所有的委屈和不公,都化作泪水喷薄而出。作为寡妇,她本应无欲无求、不悲不喜,可是那个给了她短暂欢愉和一生悲凉的名字啊,实在是心中不能碰触的痛。</p><p class="ql-block">镜里恩情,梦里功名,青春正好,却韶华老去。</p> <p class="ql-block">贾母、王夫人等人都觉得她“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服”,在原作者所留的前八十回稿中,她也没做过什么害人的事,却不知为何作者要说她“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又说她“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似乎李纨做过不积阴鸷的事情。</p><p class="ql-block">那,李纨究竟做了什么,繁华谢幕之前是否已有端倪?</p><p class="ql-block">大家起诗社,去请凤姐做“监社御史”,“水晶心肝玻璃人”的凤姐猜到众人来意,许诺给五十两让大家会社东道。而细数书中几次诗社集会,并没用着这银子,有人猜八成是被李纨私吞了。</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起诗社,是探春的主意,李纨自荐当了社长,可是还是探春做的东道。不久湘云来了,她就提议罚湘云一个东道,于是湘云就在宝钗的帮助下请了螃蟹宴。</p><p class="ql-block">再下次就是薛宝琴等亲戚来了,她们在芦雪广联诗,那是宝、钗、黛、探四人加上她自己凑的份子,这时候她们已经跟凤姐要了钱了,但是并没有用,还是凑份子的。而且起一次诗社既然只要五六两银子就够,那说凤姐给的五十两银子,她们可以起十次诗社,还是人很多的情况下。</p><p class="ql-block">可是通篇看下来,诗社聚会总共好像也没有十次,如此算来,那五十两银子,去向似乎真的成迷。</p><p class="ql-block">然而细想,凤姐说的那五十两银子,有没有送来,书中并没有明说。后面,李纨要大家凑份子,并没有人提出异议,也没有人提醒还有凤姐给的银子。既然本身就是“悬案”又何来私吞只说。</p><p class="ql-block">还有人说当时跟凤姐要钱时,凤姐说的那一大段话,说明,李纨在贾府不仅有高工资,还有私产,可以自己收租子,年终亦能在官中总收入中分红。连凤姐都羡慕她收入高,却连诗社这点银子都不肯出下,足见其小气。</p><p class="ql-block">然而,高收入有什么错?按贾府规矩,那都是她应得的。不肯自己掏钱陪小姑子们玩,又有什么错,连贾母都说她可怜“寡妇失业”的,别人再眼红心热,也是不是李纨的错。</p><p class="ql-block">话说回来,凤姐只管羡慕她的高收入,姑娘们只管由她陪伴照管,有谁,真正的为她想过。</p> <p class="ql-block">她原本才应是荣国府正院的当家人,是排在除王夫人之后,第二顺位的当家主母,只因她早早失去了丈夫,便也失去了这样的地位。</p><p class="ql-block">还不到二十岁,她就失去了所爱,失去了男女闺房之乐,亦失去了地位和权势。当然,她自愿守寡,一定早已想到并接受了这一切。但,这不代表,她接受自己被忽视。</p><p class="ql-block">那个时代的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李纨,作为寡妇,只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p><p class="ql-block">她的儿子是谁,是荣国府当时唯一的嫡曾孙,是一个从小就失去父爱的幼儿,一般家庭也会给这样的小孩多一些疼爱。可是,贾府的人,我们通篇看下来,也没见他们对贾兰有过稍微多一点的关心。</p><p class="ql-block">贾宝玉是荣国府的凤凰,贾母极其疼爱,不忍他受一点委屈。这也正常,到现在的中国家庭也是隔代亲,并不稀奇。可,同样作为隔代的王夫人,我们从没见她对贾兰多一些疼爱。</p><p class="ql-block">从出身上来说,宝玉和贾兰都是国公府的子孙,宝玉的外祖王家,是伯爵之后,贾兰的外祖父是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北京大学校长兼党校校长,根据明清两代人们身份等级由低到高的排序: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李家其实是略高于王家。而且从两家对女孩的教育来说,李家也比王家强,李纨算是她们家读书少的,尚能作诗,王家的王夫人和凤姐都比较粗俗。这么看来,从血统来说,贾兰也是尊贵无比,不比宝玉差。</p> <p class="ql-block">可是,这样一个身份高贵、年龄最小,又没有父亲的小孩,我们看到的,他竟然是经常和贾环在一起。除了元春省亲时,因为贾环生病没来,他跟着母亲和宝玉行礼之外,贾赦生病,众子侄去给贾赦请安,贾兰和贾环一起去的,后来邢夫人留下宝玉,让兰、环二人走了;贾宝玉因为紫鹃的一番玩笑话急痛迷心,清醒过来之后,兰、环一起来问候的;宝玉生日,兰、环又一起来拜寿。</p><p class="ql-block">贾环因为是庶出,在府里备受冷落,凤姐骂起他来咬牙切齿,王夫人说他是“不知道理,下流”的“黑心种子”,贾母面前我们也从未见他出现,连亲爹贾政也觉得他“人物猥琐,举止荒疏”。</p><p class="ql-block">作者这么多次写兰、环在一起,是不是在提醒我们,这个本该受到最多疼爱的小孩,在府里,竟然像贾环一样被边缘化。</p><p class="ql-block">荣国府的正派嫡孙,被冷落到只能和人人厌弃的庶子在一起。李纨,作为母亲,看到这一切又该作何感想。</p><p class="ql-block">李纨因是寡妇,从小又受到正统教育,对于贾府内部的争斗一直都冷眼旁观,从不参与,就算和探春、宝钗一起管家,她也是起辅助作用,自己基本不出头,应该是她已经看透了贾府的人心薄凉。</p><p class="ql-block">她没有凤姐那样机会捞外快,但可以自己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她是寡妇,不需要盛妆,亦没有奢侈用品,吃穿用度都是官中的,正好可以节俭度日。</p><p class="ql-block">宝玉不喜读书,整天在内帷厮混;贾环也经常装病请假,逃避上学,嫡母王夫人一个不舍得管,一个不愿意管,任由他们胡闹。李纨应是看透了王夫人不善教育,所以一直把贾兰留在身边,书香门第的她,亲自教导贾兰并监督他学习。</p> <p class="ql-block">宝玉和秦钟等大闹学堂,打群架,乱作一团,贾兰当时也在现场,却并未参与。他的同桌贾菌水壶被打烂,要打回去,贾兰“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是最安分守己的一个。</p><p class="ql-block">宝玉是贾兰的亲叔叔,哥哥死后,对于这么小的侄子,按理来说,他应该有一份父兄的责任。可是,他自己竟还不如侄子懂事,真是可笑又可悲,这也侧面看出李纨教育之功。</p><p class="ql-block">有次宝玉在屋里瞌睡,袭人让他出去走走,结果正看见贾兰拿着一张弓在追两只小鹿,见了他,贾兰便立住问好,并说“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p><p class="ql-block">李纨出生于文士家庭,又熟读《列女传》《贤媛集》等书,应该对武力军功之事并不熟悉,但她知道贾府之富贵,正是靠的祖先之显赫战功,且贾府的世袭职位也是武属,所以,她不仅重视对贾兰文才、人格的培养,对于武事,竟也没有放松。而贾兰也很争气,很懂的主动用功。</p><p class="ql-block">在贾府一片蝇营狗苟、明争暗斗之中,李纨不争不抢,少言寡语,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娘家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比贾府好很多,所以李纨根本不受环境的影响,她几乎是不理俗务,一心只侍亲养子。</p><p class="ql-block">所以说李纨小气也罢,说她贪财也好,都没有关系,那都是她在一个浑浊的世界里的自保。</p> <p class="ql-block">作者对《红楼梦》全书的定义就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李纨和贾兰也难逃这个宿命,作者想说的也不过是:荣华富贵皆是过眼云烟,古来的王侯将相,“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p><p class="ql-block">自古荣辱周而复始,非人力可保,李纨和儿子逃不开贾府的末世悲剧,但她在盛世中不沉迷、不同流合污,被冷落不自弃,才是最好的人生态度。</p><p class="ql-block">至于她看中钱财,待人薄凉,只能说明她不是圣人,而只是普通人而已。没有经历过她的寂寞和失落,亦没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原创不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于朋友圈以外的载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更多红楼文字、连载,请关注公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Nayan3701</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