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1年首次去成都出差时,我曾计划公干结束后去四姑娘山和海螺沟,因故临时取消。之后多次到成都,每次都被三星堆和金沙堆的考古发掘所诱惑,没想到四姑娘山与海螺沟之约这一推迟就是二十年。</p><p class="ql-block">今夏因南京和扬州的疫情,江苏人民成为全国范围内不受待见的游客,这趟一波三折的旅行差点夭折。幸亏疫情及时控制住了,我们如愿踏上了川滇的旅程。</p><p class="ql-block">比原计划晚了些日子,初秋的味道更浓了。或许应了那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四姑娘山</span></p> <p class="ql-block">四姑娘山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是横断山脉东部边缘邛崃山系的最高峰。四座连绵不断的山峰在三千多米范围内一字排开,高度分别是5700米、5672米、5664米、6250米。</p><p class="ql-block">山峰常年冰雪覆盖,如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四位姑娘依次屹立在长坪沟和海子沟两条沟道的银河之上。这里地表由中生代和古生代的砂岩、板岩、石灰岩、结晶灰岩组成,耐风化剥蚀,山峰尖削陡峭,直插云天。</p><p class="ql-block">山的东边,奔腾急泻的岷江纵贯而过;西边是“天险”之称的大渡河。山谷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溪流蜿蜒,花开遍野;山腰冰川环绕;山顶地势险峻。</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的物种,由于海拔高差大,形成植被垂直分布的独特性:海拔2700~3200米是高山峡谷型植物;海拔3200米以上是高原型物种。</p><p class="ql-block">四姑娘山是阿坝州与九寨沟、黄龙齐名的第三处国家地质公园,它于2006年随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p><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景区时忽阴忽雨,被雨露滋润的古树、植被、花果全都显现出勃勃生机。山里空气清新,游人稀少,远远望去,一派“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疏朗景象。</p> <p class="ql-block">四姑娘山共有三条沟,双桥沟全长34.8公里,可乘坐景区观光车沿途浏览;长坪沟全长29公里,为起伏较缓的栈道线路,哪怕只游览了部分沟段,也相当挑战体力;海子沟有大段的山脊攀升,是探险者的乐土,作为普通游客,除了钦佩与羡慕我实在想不出其他词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向摄友“讨要”了几张海子沟的照片,也就打发了自己的心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海螺沟</span></p> <p class="ql-block">海螺沟是亚洲最东部低海拔现代冰川发现地,海拔2800多米起步。其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1米~1100米不等,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高大冰瀑布。</p><p class="ql-block">冰川,顾名思义就是冰的河流,由积雪演变而成且能流动,分布在陆地上并能长期存在的冰体。川,意为江河;四川即因拥有嘉陵江、金沙江、岷江、沱江四条河川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在地球历史上,冰川最鼎盛时期竟占据陆地面积的32%,听着都觉得寒意瑟瑟。如今冰川仍占陆地面积的11%,分布在人迹罕至的高寒地区。</p><p class="ql-block">贡嘎主峰海拔7556米,周边布满群岳耸峙,高峰簇拥的冰川,科学家们、探险家们厉兵秣马,登山爱好者们冒着生命危险,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在那里短暂停留。</p><p class="ql-block">游人们以三号、四号营地为落脚点,方圆数百米内景色宜人,远望而兴叹,遥对着那千年积雪孕育而成的游蜒银蛇,感慨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p><p class="ql-block">海螺沟内还藏有大流量沸热温冷矿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高大冰蚀山峰,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资源,金银山交相辉映,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出发前往景区时,阵阵细雨,寒意袭人。当索道缆车到达半山腰时,突然云开雾散,抵达四号营地时更是阳光明媚,碧空如洗……这种短时间内奇妙的天气变化难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述。唯有感叹大自然有一股神秘无穷的力量,让我们敬畏万物同时包容自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康定</span></p> <p class="ql-block">康定因一首情歌而闻名全国,我想象中它应该是一座田园牧歌般温柔浪漫的西部小城。事实上它豪迈大气,大渡河穿城而过,整个城市蜗在跑马山、郭达山、折多山三座大山的山坳里。</p><p class="ql-block">康定情歌风景区藏语“木格措”,意为“野人湖”,它源于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一对地位悬殊的青年男女倾心相爱,但难以承受来自家族与社会的巨大压力,双双私奔到大山深处,当人们在“木格措”附近的深山幽谷发现他们时,两人毛发悚立杂乱如野人一般。他们相爱相守度过数十年艰难的日子,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康定情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稻城亚丁</span></p> <p class="ql-block">稻城亚丁是我们此行的重头戏,也是我多年以来的向往。<span style="font-size:18px;">亚丁,藏语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span>被誉为“香格里拉之魂”。整个景区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两条游览线路:长线到达“牛奶海”、“五色海”,终点雪山近在咫尺,是对体力和毅力的双重考验;短线抵达“珍珠海”,沿途风景秀丽、色彩斑斓。</p><p class="ql-block">我对徒步长线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这种几乎挑战人体极限的活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最终我选择的是短线“珍珠海”。</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到达“珍珠海”边,正巧遭遇一场太阳雨,置身于阳光下的珍珠雨中,感受着凉意与温暖的夹杂,潮湿与清爽的糅合,这种复杂的体验像极了人生。</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天天向上!</p><p class="ql-block">山川湖海从来都是我的大爱!年轻时我曾怀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激情,一口气登上过泰山、黄山、峨眉山、武夷山等名山大川;也曾面对许多江河湖海心潮激荡。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下降,心态趋于平和,更看重沿途的风景及徒步的过程,即使到达高处也全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轻狂。</p><p class="ql-block">更多的时候,我站在山脚、山腰或山肩,想象自己一点点挣脱地心引力,不断向上,达到俯视的角度,在更高的维度将自己放进人群中一并观察。地球上的人,无一例外地经历着尘世的纷纷扰扰,喧喧闹闹,上演着相似却不雷同的故事。这样想着,更觉得四季交替、春去秋来所带给人们的体验在路途中变得愈发清晰,对于旅途中风景和风情的关注,是我们与生活之间最为良性的互动,也是更为恒久、更有余味的愉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黄龙溪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黄龙溪距成都40多公里,有着远至唐宋的悠久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安逸闲适的古镇</span>与摩肩接踵的成都形成鲜明的反差。</p><p class="ql-block">黄龙溪古名赤水,古籍记载“赤水与锦江汇流,溪水竭,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溪清江……”,整个古镇溪水潺流,又有“黄龙见水”之说。</p><p class="ql-block">进入黄龙溪,首先看到“龙尾”;景区最精华之处无疑是“龙身”,它是贯穿整个古镇的“龙脉”,其精髓在于引水入街的设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有古桥、古亭、古牌坊等,两旁古街是各式商铺和各种诱人的美食,既古色古香,又充满生机;景区尽头,一座高高的楼阁上“黄龙溪”三个大字,就是“龙头”,周围有九根石柱环伺,柱高约三丈,各有一条龙盘在柱上,是龙王的九个儿子。</p><p class="ql-block">黄龙溪不但有史料丰富的古文化、水文化、茶文化,还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舌尖上的天府之国独步天下,黄龙溪无愧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天府第一名镇”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泸沽湖</span></p> <p class="ql-block">泸沽湖为两省交界湖,大部分属云南,纳西风俗;小部分属四川,蒙古风俗。余秋雨先生说:“当长天与秋水蓦然相映,长天更明白了自己是长天,秋水更明白了自己是秋水。”湛蓝静谧的泸沽湖水天一色,完美地诠释了诗意的唯美画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丽江</span></p> <p class="ql-block">从泸沽湖到丽江204公里,盘山公路车程4小时。因从丽江机场返回,便在古城住上一晚,这是我第N次来到丽江,是逗留时间最短的一次,也是游客最少的一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次与工作无关而来,有机会品尝了“腊排骨火锅”、“纳西吹肝”。明末时,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来到丽江,土司老爷木增款待徐霞客时就包括这两道纳西菜肴。史料记载,徐霞客在此驻留18天后,严重的脚疾复发,他心灰意冷,十分担忧自己会客死他乡。木增派遣手下官吏16人混迹于云游的僧侣队伍中,将徐霞客送返故乡江阴。这是云南丽江与江苏江阴一段特殊的历史渊源。</span></p><p class="ql-block">多年来我结识的所有丽江文化遗产业内朋友几乎都姓和,一直令我十分好奇。在束河古镇四方街青龙桥边听雨、喝茶,了解到纳西族两大姓氏“木姓”与“和姓”来源的典故。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少数民族文化更是独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1997年,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与苏州古典园林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我对丽江古城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p><p class="ql-block">丽江古城入口处一角很不显眼的位置竖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天雨流芳”四个字,令我怦然心动。</p><p class="ql-block">前台北故宫副院长、已故著名美术史专家李霖灿先生的中国美术史专著以《天雨流芳》为书名,表达了他对丽江的深厚感情。他在前言中讲述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上半辈子在丽江“玉龙看雪”;下半辈子在台北“故宫看画”。遗憾的是,他有生之年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丽江来“玉龙看雪”。</p><p class="ql-block">来不及再访玉龙雪山,夜游古城时邂逅纳西族摄影家、80岁高龄的牛噋先生的小书店,收获了他亲笔签名的玉龙雪山摄影图片,这是此行收官前的意外收获。</p> <p class="ql-block">旅行的日子总是飞快地过去。海明威曾经形容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我非常喜欢这个比喻。我觉得每一次“在路上”都是“流动的盛宴”,它的精彩之处不在于我们挽留住多少美好时光,而在于我们在流动之间经历了多少想留却留不住的美好时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