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丙察察6月15-26日(中)

平淡

第一站——丙中洛 6月19日,又是一个云雾缭绕的早晨,是因为这里特殊的地理气候,才会常年呈现出云雾缭绕的景象。 丙中洛是个神奇的地方,它被群山围绕,你要是身临其境就会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好像被云雾包裹着.她也是一个多种语言共存、多种信仰融合、多种民族文化碰撞的村落,虽然落后又贫穷,但大家相处的很和谐。这样一个多语言的村落里,最让人敬佩的就是这里的老师,她必须掌握多种语言。 清晨,我在客栈周围逛了一圈,在这样的环境里散步,心情特别舒畅。这可是被称之为人神共居的家园,我也跟神做了一回邻居。 怒江第一湾 在离开丙中洛之前,苏师傅带我们去了贡当神山的一个观景台,那里是看怒江第一湾的最佳点 在贡当神山半山腰眺望远方,白云深处原生态古朴的原始村落,尽收眼底 。 这又是另一道风景 云雾缭绕的丙中洛加上这难得一见的“佛光”,看到这种场景的人难免会遐想丙中洛是否真住着神灵 这怒江第一湾,很像欧米茄的loggo 登山小分队 山顶上有一个藏民在这里办了一个牧场,养着鸡、牛和羊,环境布置的也很有品味。苏师傅看到我们那个年代的东西,笑的合不拢嘴了 离开前,在贡当山顶留了个集体照 这是丙中洛的重丁村,故地重游,去年来过 重丁教堂,是19世纪末,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任安守从康定取道盐井,抵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地区传教,后进入怒江。在重丁村花了十年时间,於1935年修建落成。在这隐与于山谷的小村庄里,有这样的一座教堂,还是很意外的 石门关其实是一个峡口,两座绝壁直插入江中,如刀劈斧削的坚实大门,最窄处仅二十余米,怒江到了这里,江水好像被什么东西给卡住了似的,夺路而出,在这里拐了一个小弯后再往丙中洛流去。据说从前两岸居民往来,必须等到怒江水退潮时从沙滩走过,因为两岸的峭壁根本无法立足,也无法固定溜索 在路边远眺雾里村的全景,这个村落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经常会被大雾笼罩。村里约有60户人家,村里人自给自足,食物都是自己种的,交通闭塞,与世隔绝,不受外界的打扰,唯一的进出通道就是那凿在悬崖峭壁上的茶马古道。 做一回雾里人 我们没法想象古人是怎么样生活的,只能从这些破旧的吊桥上看到岁月留下的痕迹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茶马古道,也是现在唯一活着的茶马古道,这条茶马古道紧贴奔腾不息的怒江在峡谷峭壁上开凿出来的,现在也是唯一一条进入雾里村的路了 茶马古道同古丝绸之路一样,是一条文化交流的走廊,是昔时马帮进藏的必经之路。它始于汉兴于唐,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现代交通道路所替代。 <p class="ql-block">秋那桶,是怒江大峡谷北端最后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子,也是整个怒江大峡谷精华中的精华,原始的村落背靠高山,下临怒江,人在峡谷中穿行,沿途景色十分壮观,现在去的人多了,感觉已经商业化了,失去她原有的淳朴了</p> 去年在这个点拍的照片没拍好,今年补一个。就是感觉这个景还是有点奇特,这个分界线跟在巴西游亚马逊河的时候看到的有点类似 到了滇藏分界线,必须打卡 一个转弯,路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国道219。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想不起来什么年代 ,国道是这个样子的 我可是在老虎嘴里拔牙 车出了点意外 看似平坦的路,坐在车里的感受,还真的是没法形容。石子搓板路,那种颠的有点麻的感觉,再加上沿途的尘土,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 沿途不时有小的村落出现,真的很难想象,他们以前是靠什么生活的 右手边出现了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感觉很是意外,看路牌,这条路是通丙中洛了,是不是今后的丙察察就是这个样子的。 V字峡谷的风大的,差点把我卷走,感觉自己还不用减肥,我是弯着身子走过去的,不敢靠近栏杆边,所以也没拍到这个弯 太佩服这些骑行者了,在路上就看到一个小伙子拿着一瓶水往回走,等我看完峡谷回来的时候又看到了他,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是这小姑娘实在骑不动了,他是下去把她带上来的。 我也借用他们的自行车,装一下骑行者,我怕把自行车弄翻了,可那小伙子说不会的,因为这自行车现在自重量是140斤,晕啊,什么都不带就骑个车我都觉很难了,何况还要带这么多东西。他们一路都是自己煮饭的,车上带的就是锅碗瓢盆,我很想问他们,这是为了什么,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这可能就是他们的诗与远方吧 大流沙,传说中的死亡路段,这个地方一定要快速通过,一不小心就会被沙子掩埋 我是绝对不敢在这上面走的,看着都心惊肉跳的 这一路上,往上看是峭壁,往下看是悬崖,而丙察察公路就镶嵌在这一半峭壁一半悬崖的横断山脉中曲折蔓延到远方。如果路边没有栏杆的话,那还真的很惊险 安全到达察瓦龙,买瓶咖啡奖励一下自己 第二站——察瓦龙 6月20日,今天我们在察瓦龙停留一天,去了甲应村 从察瓦龙到甲应村60公里,开车需要三个小时,是我们整个行程中最惊险的,看看路程和需要的时间,也能想到这路肯定不好走。这路就连经验丰富的苏师傅都说很惊险。刚进入,我们马上就感觉到了,这路不仅窄,还没栏杆,更加不会有交警,还时不时的有动物跟你抢道。 我们沿着察左公路行驶10公里左右就来到了挂满经幡的堂堆拉卡垭口,海拔3352米,直行是去左贡县,右转是去甲应村的,在这路口还建了一个牌坊 过了朵尼拉垭口,路况完全不一样了,路变得更加窄了,颠簸加惊险,感觉就是在悬崖边上行驶,根本没办法拍照 终于找了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我们停车拍照赏美景,这一路我的神经都是绷紧的,路窄,还会碰到两车交汇,没有护栏,旁边就是悬崖,那种心情,那种感受我找不到词汇来形容,词贫 别过来,我怕怕 四头牛,就像腾云驾雾,从天而降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苏师傅一定要早点来的原因了,等到这些腰带云上去,那这里的景色就没特色了。峡谷间流淌的是玉曲河 我们来到一个空旷的平地,满山遍野的高山杜鹃。在这里天变得不那么高了,云也是唾手可得,小时候羡慕动画片里腾云驾雾的孙悟空,在这感觉我也可以做到了 我在世界好多个地方都留下了彩虹一跳,这一跳是海拔最高的。 高山杜鹃 孤独的旅行者 看苏师傅这样子,就像是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这里才是欣赏梅里雪山的最佳点 玉曲河谷(玉曲为怒江的一条大直流,发源于西藏邦达草原,延318国道流经左贡县城一路向南经碧土乡,在察瓦龙乡沙布村与怒江混合,就是丙察察线上的怒江大桥处) 山尖尖被云雾挡住了,跟南非的桌山很像,就是小了点 这是一个不知名的垭口 第三个垭口:色拉垭口,回望卡瓦格博(右侧),前方是伯舒拉岭第二高峰目孔雪山 云层越来越厚,天气阴了下来 两辆车交汇是这样的,太恐怖了,旁边就是悬崖 甲应村,从网上查相关信息,就是说这个村庄只有4户人家,一个三无的地方,无电,无网,无手机信号,2016年才通车,到过甲应村的游客不足千人,甲应村是梅里雪山的后花园等等,这些信息还不足以吸引游客们前往,更多的驴友是被“世外桃源”、“人间秘境”、“隐秘之地”、“最后一块净土”这些词汇吸引去的,也包括我在内,明知道路险,还是要去 ,可我没到就回了,感觉能看到这些已经够了,怕下雨就麻烦了,说实话是路真的太危险了 看到这摩托,太酷了,我以为肯定很贵,外形很像本田,没想到只要四万多就搞定了,这是国产的,我很担心国产的摩托,是不是可以经受搓板路的考验 6月21日,好天气也伴着好心情,今天我们将完成丙察察的穿越,目的地察隅,全程大概180公里左右,经过三个垭口,沿途海拔比较高,最高4900米 车刚开出没多久,就看到了这个小东西,激动的手都抖了,就怕它跑了,结果是拍虚掉了,还真的不认识这个小动物,万能的朋友圈就是强大,没多久就有了答案——黄喉貂 怒江和玉曲河的交汇处,左边是怒江,发源于西藏那曲地区,右边是玉曲河,发源于西藏昌都区。这个地方还有个美好的传说,相传察瓦龙位于梅里雪山的西面,原本是野兽横行的无人区,梅里雪山众神为平衡生态系统,从远方引入“男左女右”两条血缘,交织孕育出了吃苦耐劳的察瓦人,如今两条河神奇交汇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寓意世界这么大“你我”有缘千里来相会。 峡谷里清澈的河流是让舍曲,两边树木丛生。悬崖上是一层层堆砌上去的,走一段便是一个回头弯的著名十八弯。 我们沿着让舍曲谷地行驶,发源于齐马拉山的让舍曲,环绕着木孔雪山流淌大约70公里后,在目巴村汇入怒江。 这一路就是弯弯曲曲,兜兜转转,转的头晕 第一个垭口 :雄珠拉垭口海拔4636米 时不时的就会看到骑行者和摩友,今天还意外看到一位徒步者,真心佩服他们的毅力 我们来到了目若村,这里海拔3750,这村庄是丙察察公路上的主要驿站,也是察隅县创建"滇藏风光走廊"的5个3A景区之一。 第二个垭口,昌拉垭口海拔4498米 第三个垭口,益秀拉垭口,海拔4706米,是三个垭口中海拔最高的 丙察察路上唯一的海子,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心湖” 电动轿车,拖着房车,这也能走丙察察吗?太不可思议了,这一路上真的什么都能看 第三站:察隅 我们用了三天时间,成功穿越了丙察察(丙中洛——察瓦龙——察隅),全程270公里,全线沿途高山峡谷、悬崖路段、流沙、滚石路段、原始森林、雪山草甸,被称为目前进藏最为艰险、风景最原始纯净的路线。让我们体验了什么叫 “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我们运气很好,最近都是晴天为主,所以没有碰到去年我小姐妹经历的塌方和堵车,所以也没感觉到这路有多危险,就是感觉这路确实烂,搓板路,子弹坑,炮弹坑,飞扬的尘土,也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够受的,我过敏体质,这么大的灰尘,我的喉咙都哑了,尽管我们的车接二连三的出现问题,因为好心人的帮忙和苏师傅的经验和技术,都一一化解了,我们都是福报大的人,感恩一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