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张氏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总占地3.6万平方米,[2]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3]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博物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沈阳路171号,原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始建于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p><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p><p class="ql-block">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沈阳故宫的高台建筑、“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这座昔日皇家宫殿即成为陪都宫殿。顺治初年,定盛京为国家的“陪都”,以后又陆续设立了盛京户、礼、兵、刑、工五部和盛京将军奉天府、承德县等各衙门于城内,负责管理这一地区的相关事务。盛京宫殿作为清朝的“开国圣迹”,受到特殊的保护,日常的管理、守卫和修缮由盛京内务府和盛京工部负责。自康熙十年(1671年)开始,至道光九年(1829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十次东巡在此驻跸。乾隆时期,为清帝东巡驻跸和恭贮先祖及宫中之物,又加以重修、重建和扩建,开成这座皇宫与行宫并存的积累状宫苑建筑群体</p> <p class="ql-block">东陵即清福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陵路210号[1],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占地19.48万平方米。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园内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