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5年秋,我调到12连工作,连里安排我做统计员。统计员每天要去跑地号、跑现场去统计生产进度,还要负责每天连队各种生产的数据汇总,向上级单位上报。虽不是很复杂,但也需要汇总各类数据,有一定的专业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北的地号很大,每块地都有几千亩。有的地块离连队较远,有三五里地。每天我们要扛着拐尺拿着堑旗为拖拉机拉沟打堑,不知道要跑多少路。这就叫:技术员的嘴,统计员的腿!工作是很艰苦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来12连时,连里有个统计员,也是个知青,人们都管他叫小范。小范身材不高,一看就是个快乐的人,无忧无虑的一副笑脸,像个孩子。其实他就是个孩子,那时也就十几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来到后,不知道出于什原因连长安排我也做统计,这样就有了两个统计员。我想可能是因为统计的工作比较繁杂,一个人有些吃力,也可能是我的文化水平比小范稍高一点,这样更有利于工作,所以就安排了两个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两人就商量着如何把统计工作搞起来。他提议,我负责机务这一块,他负责农工后勤这一块,每天晚上向上级单位报进度,每月的汇总报表由我来承担。我同意了,能者多劳吧,于是我们就分工合作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合作还是很好的,把连里的统计工作搞得细致准确,每日的上报和每月的汇总也很规范。上级单位较满意,营部的统计“施总统”特地表扬了我们俩,我们也很高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回哈尔滨探亲去了,不知什么原因很长时间未归队,统计的工作只好由我一人承担了起来。再后来他归队后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不肯再干了,退出了统计员的工作,交到了我一个人身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他姓范,我姓马,又都是干统计员这个工作,所以连里的知青们就把我俩称为一个“范统”,一个“马统”,您瞧,这两个姓氏放在一起干这个工作,是不是很尴尬呀?弟兄们还真挺会编排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连队时,大家都不叫我们的名字了,见面就称“饭桶”,“马桶”的,拿着我俩打哈哈,瞎起哄,弄的那个热闹。也是呀,一个进,一个出的,怎么就凑到了一块呢?这成了12连的一段笑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知青们都返城回家了,连里的范统计和马统计也各奔东西了。只是在我们聚会时,大家仍然没有忘记这个名字,见我们俩在一起就开玩笑说:一个“饭桶”,一个“马桶”又凑到一块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12连“饭桶”和“马桶”的故事。一晃儿已经过去50余年,但这段事大家仍然没有忘记,印象很深。回想当年也确是很有趣的一段事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