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语文书课后题[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p><p class="ql-block">三个场面:赴刑场,怨天;见婆婆,遗嘱;在刑场,誓愿。复述略。</p><p class="ql-block">1.应该;怎么;同“糊涂”,这里是“混淆”的意思。</p><p class="ql-block">2.三句的意思是层层递进的,感情也越来越愤怒。第一句,愤愤不平地向天地发出质问, 从名不副实的矛盾中向天地提出质问。第二句更加愤怒地揭露天地的真面目,揭露天地“糊 突了盗跖、颜渊”的原因,在于可耻地采取了“怕硬欺软,顺水推船”的态度。第三句又进 一步,更加愤怒地谴责天地“不分好歹”“错勘贤愚”,彻底否定了天地。</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窦娥请求绕道走后街而不走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伤心;她为了婆婆免受拷打,屈招 药死张驴儿;她临刑之际嘱托后事,悲痛至极,还劝慰婆婆不要烦恼哭泣,替婆婆设身处地考 虑,一片孝心。写窦娥的善良,反衬吏治的黑暗,说明执法者确实不分好歹,错勘贤愚,更能 使读者观众同情窦娥,痛恨黑暗的社会。</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飞霜六月因邹衍”“东海曾经孝妇冤”。运用这些典故,在窦 娥,是以历史上的苌弘、邹衍,神话或传说中的望帝、东海孝妇自况,既表明了自己的善 良、清白、无辜,又说明其自尊自爱。在她看来,人命,不分贵贱,都有同等的价值,都 是“关天关地”的,在作者,则是以这些典故人物来热情赞美窦娥善良坚强的人格、坚贞 不屈的反抗精神。运用这些典故,给窦娥的信念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使窦娥在反驳监斩官 时显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给作品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运用这些典故,古今熔于一 炉,上下几千年,词曲的意境显得无比悠长阔大。运用这些典故,也使这些词曲显得文采 斐然。</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古代作品中,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殉情后合葬,墓上梧桐“枝枝相覆 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也运用了大胆的想 象。但作品的内容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作品通过想象、夸张,以超现实的情节,让美好的 愿望在作品中得以实现,以寄寓作者的爱憎,反映人民的情绪和理想。结合作品内容来看,这 是作品中寄寓的作者对解决社会矛盾的理想化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p><p class="ql-block">一、作者简介及《窦娥冤〉情节梗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 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 “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 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 剧,又能登台演出。“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 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 豆”,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 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精神。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 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60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 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土比亚。 1838年, 《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 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