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从长江的源头走来,走过黄河之滨,走遍长城内外,走过八百里太行,走遍烟雨江南……走在这广袤丰饶的大地上,走出浓浓地思索,走出无限地感慨,泱泱大国,九州方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大漠收残阳,明月照荷花,云去景如画,青山看不厌,展开锦绣山河卷,路为纸,行作笔,风抚琴,水唱歌,等你同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静待我们去寻找,去发现,去触摸她的美,感受随之带来的震撼和惊喜。身未动,心已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唱雄鸡天下白,在形似公鸡的中国版图上,青藏高原以西,秦岭大巴山以北,云贵高原以南,不尽长江滚滚来,冲破巫山山脉,紫色的四川盆地卧在东西之间。“江山留胜迹, 吾辈复登临。”二千公里的路程,三个小时的空中航线,我们如约而至,走进四川,听她讲述天府之国的故事,看山的秀,水的美。万八千岁,开天辟地,四川唱着新石器时代的歌谣蹣跚而来,三星堆文化沉睡了多少年,一醒惊天下;五丁开山和杜宇让位、化鹃啼血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巴蜀交好,衍生了神秘熣灿的巴蜀文化,造就了瑰丽险峻的巴蜀风光;丝绸之路的驼铃从长安响到古罗马,丝绸之路的花雨从川贵洒到中西亚;古朴的羌族和藏族,诡异独特的川西文化,长江黄河的文明在这里交融;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汉有司马相如,唐有李白,宋有苏轼,近有郭沫若,龙的血脉,穿越古今,诗颂华夏;“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川剧的变脸,惊艳了世界,国粹瑰宝,华彩无两;舌头上的中国,最炫民族味,驿路川菜香,五粮液琼浆的古窖浓香醉了人间,放倒神仙;依山出俊男,临水出美女,长江的激流岷江的浪,金沙水拍云崖暖,沱江,涪江,嘉陵江,火辣辣的川妹子呀,滋润的肤白貌美,性格豪爽。说不尽,听不完,观一盆巴山蜀水,赏万卷天府国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段史话,它不是传说,是传奇,它并不古老,却很神秘,七世纪的贞观年间,黄河第一湾的游牧之地,有一队人马在迁徙,因为战争,他们离开故土,要去哪里?他的伴侣,她的儿女,他们的马队,她们的行李,从甘南来到川西,这里有大西南壮阔的温情,有自然风光的神境秘域,有山的峻峭,有水的绮丽,他们停下脚步,异乡变成家乡,在这片美丽而寂寞的土地上,有了藏民的气息,生存繁衍的烟火在沟谷升起,一个世纪,一个世纪,一代又一代,一个拥有九个村塞的藏族移民地诞生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便是我们此行的亲水之旅之地。进入村塞,扑面而来的是漫天迎风舞动的五色经幡,蓝、白、红、绿、黄分别像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与大地,经幡上印有六字箴言,每一次舞动既是一次诵经,是连接神与人的纽带,有经幡的地方就有善良和吉祥,悬挂经幡是藏民族的宗教习俗,更是这个苦难民族的千年期盼。寨子里的建筑涂满了色彩纷呈的油漆,和经幡一样,颜色的背后是一部丰富的藏族宗教美学史,每一座房屋都有神灵的护佑,每一处居所都是宗教的道场。走进藏民家的大门,就是走向彼此心灵的呼唤,洗手、绕塔,以表示诚意,转动经轮,为家人和朋友祈福。献上一条哈达,是藏民最高的敬意,祭神待客的珍品是酥油茶,他们是天生的歌者,歌声传递着千山之巅 、万水之源的力量,他们是出色的舞者,汉藏同袓同源,穿上藏服,舞台就在脚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赴一场期待已久的美丽约会,金秋造访九寨,只为一睹她的绝世容颜,她的翠海、她的叠瀑、她的彩林、她的雪峰、她的蓝冰、她的藏情,人间仙境的美名传到九霄云外。九寨的美,最美是九寨的水,九寨的群湖风情万种,千娇百媚;九寨的海子色彩饱满,艳绝人寰;九寨的瀑布飞珠溅玉,荡气回肠;九寨的溪流奔泻如练,碧波荡漾;九寨的山川从远古而来,和美丽的水相守相望;九寨的林莽忙着梳妆,星星点点的红,浓浓翠翠的绿,深深浅浅的黄,枫正在准备深秋的盛装;“山尽五色石,水无一色泉。”好一派九寨风光。有人说九寨沟是个童话世界,有人说上帝打翻了调色板,我想说:女娲补天的五色石落入人间,七仙女奉命寻找宝石,飘然下凡到九寨,天上人间,仙女也贪玩,池中沐浴,湖边浣衣,赤、橙、黄、绿、青、蓝、紫,把九寨搅得七彩斑斓。仙境仙踪,我们一起去看,长达8公里的长海是九寨沟最神秘最深沉的海子,人称“长海龙吟”,沿着栈道到达最小却最艳丽的五彩池,碧蓝的水色、橙红的水域、天蓝的流泉、浅绿的湾汊,翠海流馨,草木天香,徜徉在池边,一步一美好。唐僧师徒牵马涉水的拍摄地——珍珠滩瀑布,从岩体间飞出,直泻百尺山崖;犀牛海的倒影是众海之冠,鸟在水里游,鱼在天上飞;镜海把独一份的美复制的真假难辨;有一个天然雕塑的钙化景点叫盆景滩;老虎海、芦苇海、五花海、箭竹海……三沟五滩十二瀑,一百十八个海子,铺展开一个神奇灵动、水光淋漓的四季九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蓝天碧水,青山云影,金风玉露,秋韵喧染,美了一路的行程,别过九寨,又见黄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的黄龙,海拔最高处5588米,集彩池、雪山、湖泊、峽谷、森林、岩峰于一身,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是一个神话开始的地方,最广为流传的就是黄龙真人的故事:黄龙真人是大禹的父亲,在大禹治水遇阻的时候,他化为一条黄龙,背负大禹所乘的船,沿岷江逆流而上,协助大禹完成了治水的千秋伟业,水患的解决使当地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此后,黄龙真人就在此归隐,化作黄龙长卧于黄龙沟。黄龙沟全长7公里,逐渐隆起的华钙山脊像极了一条昂首的巨龙,歇息在春夏秋冬四季的怀抱里,山峽中3400多个浑然天成的华泉彩池,池璧如黄玉砌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玲珑剔透,形似巨龙的脊背蜿蜒起伏,层层彩池琼浆满溢、漾红荡绿,宛如巨龙身上的片片鳞甲,辉映着苍翠的森林,浩渺的天穹……海拔3900米的五彩池是巨龙的龙首,池水五彩缤纷,沁人心脾,蓝里泛着绿,绿里透着黄,黄里映着红,相互交织,相互包裹,绽放出姣媚的涟漪。走过四季,在冬的清冷里看高山,在春的舒展里看花开,在夏的奔放里看大海,这一个秋啊,撩开黄龙的帷帐,在迎宾池看水质明丽,风姿绰约;在飞瀑流辉看云蒸雾绕,珍珠断线;在金沙铺地看清流银涟,玉滚金滩;在爭艳池看波光潋滟、媲美斗妍……在中国道教文化的黄龙古寺,看黄龙真人的仙风道骨,看巨龙凌空腾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独奇千古的天府银河,镇川之宝的成都,古老而又年轻,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她有着动人心魄的身世,曲折离奇的故事,今古奇观的千年轮回向世人诉说历史的变迁。远古的成都,水乡泽国,汪洋恣肆,大禹治水十三年,黄河之水化为甘泉,三皇五帝的炎黄子孙谱写了治理水患的史诗开篇。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的成都,“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己此间无。”成都,见你,读你,你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你是各个朝代的州郡治所;你是汉朝五大都会之一;你是唐代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巿之一;你是北宋第二大都会;你是四川省省会;你是著名的工艺之乡,飞针走线蜀锦绣,绣出花重锦官城;你是中国道教的圣地,问道青城山,青城天下幽;你孕育了植茶始祖吴理真,蒙顶山茶开创了世界茶历史先河;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帀,携荣耀而独尊,笑傲西方六百年;你是大熊猫的故乡,长征六号“一箭九星”,四川熊猫已上天,在太空坐飞船;你的宽窄巷子,古吟今唱,“老井翠竹映青莲,青砖小瓦生碧烟。”你的锦里如锻,巴式满满,几步一茶馆,提壶炫技,香茗入盏,一茶一座,一语一言,淡淡的苦涩里品味生活的甘;你的百年春熙热闹繁华,如上海的南京路,似北京的西单……成都,你山水所依,秀气所聚,“既丽且崇,实号成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喜欢著名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拜读了《都江堰》,都江堰便铭记于心,他写道:“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有了它,汗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要看水,千万不可忘了都江堰。”名家的墨宝在前,我们听着岷江急流浩荡地咆哮,滿怀对都江堰建造者李冰父子的感激,登上伏龙观,看水的汹湧湍急,羁傲不驯,肆无忌惮。看堰的从容坦然,坐怀不乱,气定神闲。二千多年地较量,水已被堰征服,成为亲密无间的伙伴,它们精诚合作,同心同德,到都江堰的分水工程“鱼嘴”处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防洪,内江引水灌溉,沃野千里的四川平原一派繁荣景象。乾坤纵横,朝代更迭,沧海桑田,都江堰还是那个都江堰,四川早已不是那个一条长江、一条栈道、一叶扁舟的四川,也不是大诗人李白笔下“蜀道难,难以上青天,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四川,四川,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拜水都江堰。</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杜甫的《蜀相》,感发忠贤传奇,探寻千古丞相的遗风,既使再过千年,他的熣灿亦不落幕。号称三国圣地的武候祠,座落于成都武侯祠大街,是三国遗迹的源头,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专祠,是中国唯一君臣合祀的祠庙,是老百姓心中不朽的丰碑。当街的朱红色庙门口双狮拱卫,威严肃穆,走进武候祠,穿越到三国的世界,陡然一副对联映入眼帘,“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诸葛亮用他的前后《出师表》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隆中对》足以名垂千秋。从文臣武将的偏殿到三义庙,义重桃园的牌匾下是身着龙袍的蜀汉皇帝刘备,左右便是绿衫的张飞,黄衣的关羽。入诸葛亮殿,敬意由然而生,名垂宇宙的殿堂里,诸葛亮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神态儒雅,气宇轩昂,诸葛亮的两旁是他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殿璧一侧是他的名文《隆中对》,殿堂走廊两壁为岳飞草书的《出师表》。历史的记忆从未模糊,蜀相的英魂天地间长存。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发明家,他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智者的典范、忠诚的代表、道的践行者。他的治世大计《隆中对》助刘备成就蜀汉大业,三分天下。他的前后《出师表》感动了天下无数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赢得后人的尊崇和敬仰。他的《诫子书》“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坦荡胸怀和高洁品格。子与孙均为蜀汉战死沙场,“一门报国皆殉节,三代捐躯各尽忠。”他上知天文, 下通地理,才高八斗,足智多谋;他发明了木牛流马、八阵图、火兽、搭桥枪、孔明灯……卓而不群,超凡入圣;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他用兵如神,羽毛扇遥指千军阵;他布衣粗茶,躬耕南阳,以正道自勉,以功德为先,忠肝义胆;他六出祁山,五伐中原,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问从来谁是英雄?李白说:“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杜甫说:“诸葛大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刘禹锡说:“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苏轼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姓名,千载谁堪伯仲间。”蜀道寒云,赤壁东风,一代名相,诸葛卧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成都,是一座诗歌之城,有杜甫草堂,有杜甫的诗,自古诗人皆入蜀。中国诗词大会在草堂博物馆举办,品诗意人生,看四季风光。海内外诗人在国际诗歌周集结杜甫草堂,一起追溯千年诗圣的足迹,诉说心声,吟诗唱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美丽的浣花溪畔,有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在友人的帮助下修建的茅屋。“万里桥里一草堂,百花潭水既滄浪。”茅屋既是草堂,草堂既是杜甫草堂。秋阳下的草堂公园,是一个伟大灵魂歇脚的地方,草堂的史诗堂中央,陈放着杜甫的半身铜像,深沉的目光,冷峻的嘴角,拳拳赤子之心,两侧对联为朱德所书”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每年的人日,人们纷纷来到工部祠凭吊杜甫,少陵碑亭留下了果亲王拜谒草堂的亲笔镌刻“少陵草堂”。红墻夹道,花径尽头,大雅堂内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十二尊历代著名诗人的雕塑,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有屈原、陶渊明、陈子昂、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李清照、辛弃疾,名副其实的大雅之堂。沿着一条小溪,走过一座小桥,柴门迎面而开,圣地在旣:茅草覆顶,黄泥涂墙,水井竹窗,翠竹巴蕉,庭院中放着石桌石凳……一代大诗人的安身立命之地竟是如此的简陋。杜甫在此居住的四年里,创作了二百四十余首诗歌,著名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草堂》《狂夫》《江村》《秋兴》以及《蜀相》《成都府》《八阵图》……柴门前的石碑上刻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两脚如麻未断绝……”于是就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唱。读杜甫的诗,读罢惘然,掩卷沉思,他的《石壕吏》“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新安吏》“眼枯既见骨,天地终无情。”《潼关吏》“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魚。”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残酷的兵役制以及诗人的忧国忧民,《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亦是如此。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经历坎坷,他写的最多的是“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被尊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渐行渐远,却在一个个不经意间拨动我们的心弦。鲁迅说:“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像在我们堆里似的。”他是伟大的诗人,身为诗圣,诗为诗史,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他用诗歌传颂着中华民族的精魂。杜甫草堂,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诗和远方。</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大自然变化着不同的景和物,不变的是我们亲近自然的热情,无数个我,汇聚成我们,去解锁美丽最初的模样。一路前行,一路留恋,人在旅途,心随景动,见天地,见万物,见众生,见自己。“春去夏来雨雪花”总有一份美好值得期待,“秋去冬来雁留痕”总有一份美好值得收藏。把美驻在心里,让生活不再荒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