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灿烂千阳》(3):莱拉,作者笔下完美女性的化身

大嫚

<p class="ql-block">据外媒报道,一名塔利班高层人士最近表示<b>,“阿富汗女性不应该与男性一起工作。虽然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但塔利班还是会全面贯彻伊斯兰教法,不会‘听任’女性完全按照她们的意愿上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说来,塔利班若正式实施相关政策的话,阿富汗女性将无法在政府机构、银行、媒体等单位继续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众多像《灿烂千阳》里的莱拉一样的阿富汗职业女性,现在很可能就要被强制回归家庭,即便不会失去工作机会,也大概率地只能在有性别隔离的岗位工作了。莱拉胸怀的抱负曾像色彩斑斓的汽球那样美丽,可现在有可能要被现实的利刃刺破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莱拉是作者笔下的完美女性,集美貌、智慧、勇气、希望于一身,寄托着作者对阿富汗女性能早日摆脱战争与家暴的双重压榨,在和平与繁荣的环境中走向进步与自由的美好期许和希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同于出身低微的玛丽雅姆,莱拉出生在一个民主开明的家庭,她的父亲把她的教育看作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在他这个曾经的高中教师眼里,女孩子的婚姻可以等,但教育却不行。成绩一向优异的莱拉听从父亲的教诲,做好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莱拉不仅有宠爱她的父母,还有倾心于她的恋人,及亲密无间的朋友。莱拉本该有着平安顺遂的未来,可事与愿违,她的美丽人生在14岁时戛然而止:恋人被迫远走他乡,自己被一枚火箭弹炸成了孤儿,已怀有身孕的莱拉,只好嫁给了从废墟中救出了她的鞋匠拉希德。拉希德是玛丽雅姆的丈夫,年长莱拉40多岁。就这样,“宠儿”莱拉与“弃儿”玛丽雅姆步入了同一条人生轨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玛丽雅姆从母亲那儿得到的教诲是忍耐,就像一块河床中的卵石,毫无怨言地忍受着流水的冲刷。而莱拉这样的新女性却有着觉醒的自我意识,有着敢于挣脱家暴的藩篱桎梏的智慧与勇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莱拉的智慧</b>:莱拉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切 ,恋人留给她的肚子里的孩子,是原来的生活给她留下的唯一。为了这唯一的念想,她马上答应了拉希德的婚事。新婚之夜,她划破手指,将血滴在被单上,假装处女,以免被察觉。她趁拉希德睡觉或上厕所,一次次偷走他钱包里的小额钞票,以备将来逃跑之用。而策划并实施这些计谋的莱拉,还仅仅只有14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莱拉的勇气</b>:在玛丽雅姆遭受丈夫拉希德的毒打时,莱拉挺身而出,阻止了拉希德的暴行。正是莱拉的“挺身而出”,让玛丽雅姆看到了人间的真情,唤醒了她心中的爱与希望,她们由相互敌视,渐渐地情同母女,建立起了“一份不可能的友谊”。正是这份情谊,促使玛丽雅姆在拉希德掐着莱拉的脖子、要将她置于死地时,举起铁锹狠狠地砸了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拉希德经年累月的施虐,玛丽雅姆只能逆来顺受,可莱拉却在悄悄地设计着她们的逃跑计划,并将这个计划勇敢地付之于行动。虽然逃跑计划以失败告终,但我们却看到了埋藏于莱拉内心深处敢于抗争的勇气的种子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莱拉的希望</b>: 逃亡到巴基斯坦的莱拉,本来与爱人、孩子一起过着安宁的生活,2001年塔利班倒台后,莱拉却决定返回故土。她不认为回到那片葬送了她的父母和两个兄长、炸弹的烟雾还未完全散去的土地是一种愚蠢的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莱拉仿佛听到爸爸在说: 我知道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了,莱拉,阿富汗将会需要你。她也听见了妈妈的声音:我想看到我的儿子梦想成真,当阿富汗解放的时候,我要亲眼看到。——莱拉想让爸爸、妈妈通过她的眼睛看到阿富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玛丽雅姆更是在冥冥之中激励着莱拉抛开一切新仇旧恨,带着希望,勇敢地活下去。莱拉走进了恤孤院,不仅参与恤孤院的重建,更是担负起了照顾、教育孤儿的重担。她也希望自己能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照耀在这些苦难的身心残缺的孩子身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每个阿富汗人的故事都充满了死亡、失去和无法想象的悲哀(女性尤其如此),但他们依然热爱着这个虽伤痕累累,却屹立不倒的国度,就像一首普什图老歌里唱的:这儿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这儿是我们深爱的祖国......也正如作者胡赛尼所说的那样,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节中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期盼重新执掌阿富汗政权的塔利班能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带领阿富汗走向繁荣与稳定,也期盼众多莱拉一样的阿富汗女性,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自由与进步的天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完稿于2021年9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