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理解孩子,从走进 “游戏日记”开始……

南明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小文)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我们的工作方式有了重大的改革,减少了大量的文案,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和孩子围绕“游戏日记”一对一交流。</p><p class="ql-block"> 游戏后,孩子要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老师们把这种方式称为“游戏日记”,因为大家都认为:“游戏日记”代表着孩子当下的关注点和独有的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 三周过去了,老师们都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和感受,于是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每位老师都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交流与分享……</p> <p class="ql-block">大一班红梅说:</p><p class="ql-block">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记录,明显感觉幼儿的语言有发展,从前期只介绍游戏名称或者是简单描述,到后期能够说明游戏的过程以及游戏中的细节。在接下来的记录中,我们要鼓励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p> <p class="ql-block">雨晴说:</p><p class="ql-block"> 经过这三个星期对游戏故事的详细记录,我观察到在建构区进行角色游戏和情景游戏的幼儿通常能说出更多的内容,但在搭建某个建筑的幼儿,讲出的内容较少。以上结论也仅仅是我目前观察所得,是否准确也还有待观察讨论。在接下来的记录中,我将更加仔细的比对数据,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论据。</p> <p class="ql-block">大二班小曹说:</p><p class="ql-block"> 在美工坊,小朋友们每天都会制作很多的东西,有的会把彩泥弄成一大坨,有的会把吸管乱剪一堆,所以对于他们所做的东西我是看不懂的,有时候会觉得做的太丑不好看,产生嫌弃之心。直到这个学期幼儿园实行了一对一记录游戏故事,我发现了小朋友们带给我的惊喜,记录游戏故事时,孩子精彩的讲述让我看到了一个简单的作品下,“它”的故事并不简单。</p> <p class="ql-block">禹诚说:</p><p class="ql-block"> 在游戏中说的少的小朋友不代表他不会说,但在记录游戏时他也会说得很多。在游戏中说的多的小朋友,在记录游戏时反而说得少。</p> <p class="ql-block">大三班周娟说:</p><p class="ql-block"> 在记录的时候孩子们说的话都很少,我看见了大六班老师记录孩子的话就很多。我就问祝老师“:你们班的小朋友话怎么这么多啊,我们的怎么问都是一两句。”她就说:“你可以抬个椅子给她坐着说。”第二天我就试了这个方法,我抬了一个椅子放在我旁边,让她们坐着说,但是效果还是和之前一样!我想试试看,把她说的话读给她听,看看有没有忘记说的,也还是没有什么效果!</p><p class="ql-block">我的困惑:就是现在不知道要怎么样让她们说得多一点。</p> <p class="ql-block">悦悦说:</p><p class="ql-block"> 记录小朋友们的游戏故事帮助自己更清楚的了解他们的游戏内容和想法,还发现了计划对游戏故事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有发现的同时也有困惑:</p><p class="ql-block">1.计划会不会局限小朋友表达其游戏故事的内容范围?</p><p class="ql-block">2.让小朋友意识到计划可以用来参考,也可根据实际打破,还是让他们知道必须按照计划去完成好?</p><p class="ql-block">3.遇到一个小朋友“毁约”,另一位小朋友“控诉”的情况,该不该介入?</p> <p class="ql-block">大四班春梅和思义共同思考:</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表格的形式来梳理记录游戏故事的感受,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我们还从《指南》当中来看孩子们在记录游戏故事时得到了哪些发展;同时也在思考,第一周孩子们出现不同的状态,也许是和刚入园到了一个新的区域太兴奋有关;第二周孩子们开始进入状态,和老师对话时愿意多说;第三周孩子们把注意力开始放在自己的游戏上,由少说——多说——敢说。</p> <p class="ql-block">大五班晶晶说:</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如果有情景、角色扮演和想象时,说的明显要多一点,不需要老师追问也有话可说。而且我们班记录的整体都比大六班少。</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反思到:</p><p class="ql-block">1.是不是因为环境和材料限制了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和假想游戏。</p><p class="ql-block">2是否是因为我们的提问方式不恰当,导致幼儿说的少!(去观察大六班老师在记录时是怎么提问的)</p> <p class="ql-block">伶伶说:</p><p class="ql-block"> 我观察记录了文博这周的游戏,我惊奇地发现他分享的游戏故事都不是我以为的重点。还有一点有趣的是,他在和我一对一讲述的时候,他经常会用到自己的语气词。 </p><p class="ql-block">记录我也反思到:</p><p class="ql-block">1.我平时说话交流的方式影响了孩子。</p><p class="ql-block">2.通过记录游戏故事,更加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不轻易介入孩子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大六班祝加云说:</p><p class="ql-block">发现一:</p><p class="ql-block">幼儿的分享由少变多</p><p class="ql-block">第一天7~43个字</p><p class="ql-block">第五天42~73个字</p><p class="ql-block">第十天99~472字</p><p class="ql-block">发现二:</p><p class="ql-block">同样的游戏场景,不一样的游戏内容,连续观察一个幼儿发现每天用垫子搭房子,但是搭完都不在房子里玩。</p><p class="ql-block">反思:</p><p class="ql-block">一·重新思考生成活动</p><p class="ql-block">二·对重复有了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凤玉说:</p><p class="ql-block">我的发现有两点:</p><p class="ql-block">发现一: 在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发现孩子说的内容由简单的词变为简短的句子。</p><p class="ql-block">发现二:开始使用一些形容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大七班钰晗说</p><p class="ql-block">我的发现:</p><p class="ql-block">1.小朋友们主动说得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2.在追问下小朋友们能够说得更多。</p><p class="ql-block">3.画格子能够帮助他们说得更多。</p><p class="ql-block">4.格子里标数字促使他们按顺序讲述。</p><p class="ql-block"> 总结:</p><p class="ql-block">1.格子的出现帮助幼儿(在第二次表征)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游戏过程。</p><p class="ql-block">2.幼儿讲述格子画的游戏故事普遍比没有格子画的游戏故事情节更丰富。</p><p class="ql-block">3.格子帮助幼儿(在第三次表征)更好地讲述自己的游戏</p><p class="ql-block">4.格子里的数字使幼儿在绘画和讲述时更有逻辑性、顺序性。</p><p class="ql-block">5.同伴交往影响幼儿的作画方式。</p> <p class="ql-block">莫睿说:</p><p class="ql-block">我的发现:</p><p class="ql-block">1.教师追问并非百问百灵</p><p class="ql-block">2.同伴游戏与个人游戏相比,同伴游戏后的幼儿更具有表达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困惑:</p><p class="ql-block">教师追问具有一定效果,但并非百问百灵,是教师的提问水平需要提高还是幼儿真的没有想说的?</p> <p class="ql-block">中一班金兰说:</p><p class="ql-block"> 两个老师一起记录也有优点和弊端,所以要调整</p><p class="ql-block">优点:</p><p class="ql-block">记录得很快,一个上午就可以全部记完。</p><p class="ql-block">弊端:</p><p class="ql-block">班上小朋友很吵,并且很难关注到在区的幼儿,以及去走廊放游戏故事的幼儿。</p> <p class="ql-block">兰兰说:</p><p class="ql-block"> 不追问,大多一句话说完,继续追问,部分孩子能够进一步描述,少数孩子会主动说得较完整。 男孩子玩情景游戏的最多,写的时候说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尤其是奥特曼,有一部分女孩子喜欢玩角色游戏。 有情景、有角色的游戏,孩子会更愿意说。</p> <p class="ql-block">中二班兴巧说:</p><p class="ql-block"> 有些孩子会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孩子从三言两语到连贯表述再到清楚表达。</p> <p class="ql-block">娇娇说:</p><p class="ql-block"> 孩子愿意并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且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p> <p class="ql-block">中三班郭娟说:</p><p class="ql-block"> 通过观察孩子的游戏故事将其与图式联系起来,能更加理解孩子了。同时孩子每一次的分享大家都在相互学习,从而更好的去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游戏故事。还发现有些孩子给老师讲的和给其他孩子分享的游戏故事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籽元说:</p><p class="ql-block"> 如果没有理解或者get到孩子们的关键点,他们就不会主动分享精彩的故事。而且孩子画自己在游戏中联想到的事物或者故事,也是游戏故事。还发现对小朋友多鼓励、多赞美,会让他们更加自信,游戏故事和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p> <p class="ql-block">中四班龙梅说:</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都越来越愿意分享,说的越来越多了,有5个之前愿意自己表达(不用老师一直追问)的小朋友,在这周感觉说的少了(反复追问都说“没有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润业说:</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对一的记录,我觉得能够更加了解小朋友们的内心想法,也能够更加理解他们每天奇奇怪怪的表现和行为,我觉得在一对一记录中也让我对于读懂小朋友有了一定的接触,感受到他们复杂多彩的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中五班方方说:</p><p class="ql-block"> 做一个耐心认真的听众很重要,适当的对话可以让小朋友更愿意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阳阳说:</p><p class="ql-block"> 我真的很感动这个自主游戏,这是种理念,记录游戏故事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小一班小文和刘赟说:</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3岁的孩子正处于无意识涂鸦期,多数孩子的造型能力非常有限,很多这个阶段的孩子连笔都握不稳,更不要说准确、清晰地画出具体、复杂的形象出来了。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用自己熟悉的圆圈和线条来代表任何事物,比如:用圆圈代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用长长短短一的线条代表小猫、小狗等动物。所以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喜欢画圈圈和直线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也不担心孩子是否有不开心,而是应该耐心倾听孩子所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对于语言表达不强的孩子在游戏中她玩得很好,还会有自己的小创新,经过两周下来她的成长有很大进步,也会画自己游戏故事,我们无法对她游戏进行记录,没有真的了解她的游戏行为。</p> <p class="ql-block">小二班菲菲说:</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两位宝贝的了解和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对于他们来说,有一种颜色就是自己最喜欢的,和儿童色彩心理学关于性格的解释也吻合。</p> <p class="ql-block">丹丽说:</p><p class="ql-block"> 经过了几天的1对1了解下来,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记录并不是随口说说。他们笔下凌乱的线条、简单的词语表达其实透露了很多信息。</p><p class="ql-block"> 比如说孩子画笔常使用的颜色,和画出来的线条、形状可以分析出孩子的性格特点。</p><p class="ql-block"> 从孩子画笔中画出重复出现的内容中可以发现他们的喜好以及最近的所见所闻。下面我就用几个例子来说明孩子们画笔中丰富多彩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小三班小君和小雪说:</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感受:</p><p class="ql-block">1.他们喜欢用多种颜色的乱线和圆来表征自己所感知过的事物。就像我们班周钰衡在游戏故事中画了一条线来表征为海浪一样,尽管很不像,但她满足了自己表达的意愿。</p><p class="ql-block">2.说的简单,玩的精彩。他们只说在游戏中玩了哪些材料,比如推车、自行车、轮胎(线轴)、积木等,不说过程。</p><p class="ql-block">3.随意性。画的不一定是今天玩的,可能是近期感兴趣或接触到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记录时,老师问他画了什么或玩了什么,他说不知道,如何问才能让他开口说呢?</p> <p class="ql-block">小四班围围和陈琴说:</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第一周时幼儿的游戏故事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画,与今天的游戏无关。</p><p class="ql-block"> 第二周开始,我们也是绘画前告诉幼儿画出你今天玩了什么 但我告诉他们时会说明是在下面玩的游戏,他们来和我分享时我也会再问一次你今天玩了什么,我发现开始有个别幼儿说了自己今天的游戏。</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困惑:</p><p class="ql-block">1.才带完大班,以前都是给孩子们说画你今天的游戏故事。他们就知道要画什么,但是现在给小班幼儿说“画你们今天玩了什么。”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按照我的要求画,我在想是不是我们说的话他们“听不懂”,该怎么提问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p><p class="ql-block">2.在户外回来,说画在外面玩了什么时,画出来的画基本都是幼儿已有经验里的东西,说明可能这个时候户外的经验还未进入幼儿的认知经验,但这也是我的认为,至于是不是还有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小五班萍萍和建英说:</p><p class="ql-block"> 听了大班老师分享的游戏故事,我深受感动,没有想到游戏故事用一对一的方式记录,效果是那么不同凡响,超出我想象。当老师认真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变成了一个“小说家”,能够滔滔不绝的浮想联翩。我打算等小班小朋友消除了入园焦虑和适应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以后,马上立即投入一对一游戏故事的开展,我非常想深入的了解,小班孩子在投入自主游戏活动的时候,隐藏在绘画背后的真实想法。</p> <p class="ql-block">小六班郑郑和安倩说:</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发现:</p><p class="ql-block">1.有的小朋友连续几天都是画的一样的内容,但每天都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小朋友绘画的可能都是自己的已有经验或看到的、想到的、喜欢的以及情绪有关的。</p><p class="ql-block">3.同组的小朋友绘画有模仿。</p><p class="ql-block">4.听到别人说什么,自己就默认画的是什么。例如:别人画怪兽,自己的就是怪兽。</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困惑:</p><p class="ql-block">1.在记录小朋友们的游戏故事时,应该怎么询问他们。</p><p class="ql-block">2.记录时,有的小朋友不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3.第二次换了问法,但是小朋友们画的内容和他们说的内容不知道是不是一致的,不知道自己的问法是否会误导幼儿。</p><p class="ql-block">4.孩子在外面玩了什么就画什么,有些小朋友会来跟我说不会画,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   通过交流与分享,可以看到老师们从一对一的倾听记录中去相信、理解、接纳孩子,感受孩子们缤纷多彩的游戏世界,同时在不断地思考和反思,扎实走好第一步!</p>

游戏

小朋友

孩子

幼儿

记录

故事

发现

老师

自己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