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二百年

东方畲

<p class="ql-block"> 家史二百年</p><p class="ql-block"> 我在从事安徽省徐氏联谱时,几乎遍访了全省的一百多个市县区,对于没有保存家谱的宗亲,问到他的父亲名讳?大都知道;问到他的祖父名讳?有一部分人知道;往上问及他的曾祖父名讳?知之甚少;再往上我就没有问下去了,估计一般人如果不从家谱中得知,是不可能清楚的。我写“家史二百年”,有些情况除了听父母和郢子里的耆耋耄耈长辈说过,就得查阅家谱资料,否则,追溯到二百年前的家史,是不可能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高祖安宏公大约生于清道光初年(1821—1830年),家谱记载生卒年不详是有情可原的。因为,我之家谱创修成稿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印刷于民国二年岁次癸丑(1913年),那时候,我的曾祖父已经逝世,领修谱者和我的祖父皆年及弱冠,他们也难了解离他们近百年的我高祖生卒年月日时。所以,我只能推导我的高祖安宏公的大概生年。</p><p class="ql-block"> 高祖兄弟四人:安盘、安再、安宏、安德。高祖安宏公,行三。妣,幺氏。高祖年轻时凶悍,性爽直,胸怀坦荡,为乡党邻里好打抱不平,倍受族人拥戴。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对江淮地区影响较大。我们这里的长毛捻子活动猖獗。太平军与捻军的结合,清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加上当地的地主武装等,相互混战,闹的民不聊生。据家谱记载,当时已造成“十室九空”的境地。我高祖安宏公为了保护一方平安,聚集长岗集上百姓,抵御长毛捻子到集市上烧杀抢掠,战死在长岗集上(我推算应该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大乱失控时期)。那时,虽然有了火铳、西洋枪等热兵器,但是还仍然以大刀长矛的冷兵器为主,尤其是像我高祖他们的民间武装。因战斗激烈,死伤的人员多,打扫战场时,没有找到我高祖的头颅。</p><p class="ql-block"> 高祖的遗体被运回家后,我高祖母按照当地的风俗就为其制作一个面头。因高祖没有头颅,是不能藏在老坟地里的,就安葬在家西沟外老坟下首西南向。</p><p class="ql-block"> 我高祖安宏公的坟茔下方(南边)是一块不足两亩地的水稻田,水田的下沿(南边)是一汪清水塘,水塘的正中有一个树木茂盛的滩子,滩上生长着一棵棵高耸挺拔的橡树,滩子就像一枚椭圆形的印章扣在水塘的中央。据风水先生说,我高祖的墓地是块风水宝地:高祖头枕高坡,脚踩官印,两旁平沙开阔......遗憾的是从我侪上溯到曾祖辈,就没有做官的。这么好的风水宝地,就不应该给失掉头颅的高祖睡去,让他的子孙难能当头做官(见《我最喜欢的那棵梨树》一文有详细记载)。</p><p class="ql-block"> 我高祖母姓幺,生我伯曾祖发真公和曾祖寿真公,一个姑太太,适叶门。即距我家南面六里路的郢子:李坎子,是叶在璟、叶在玉等人的曾祖母。我高祖母卒年后藏家东南的萧塘头西北向,与我高祖安宏公寝墓里许守望。</p><p class="ql-block"> 高祖被杀后,我伯曾祖发真公尽孝心切,恼羞成怒,发疯发癫,不久暴亡。撇下伯曾祖母王氏和两个叔姑奶,一适孟门,一适李门。伯曾祖发真公卒后藏其母(我高祖母)左侧。</p><p class="ql-block"> 我曾祖寿真公,字春山,号笑斋。行二。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正月初九日寅时。在家谱中有我曾祖的同窗好友孟昭诣先生为其赞序一篇:</p><p class="ql-block"> 先生姓徐氏,系予同乡友。寿真,其讳;笑斋,其字也。</p><p class="ql-block"> 予弱冠时与订交往来,未十载而先生作古,寿甫五旬。越明年癸丑冬,适贵族家乘告竣,将付梓。丈夫子以状,丐为先生传,予曷敢辞?</p><p class="ql-block"> 先生篪吹,仲氏怙失,垂髫绕膝,萱堂遐迩,以孝敬称。幼读书颇笃志,因孟兄婴癫狂疾,不忍以家事累慈亲,随弃儒而维持之。德配孟孺人赞内政罔不井井,不幸梦兆窗炊而琴弦早断,遗呱呱二先生,以耕读严训之。未几,先生效季然之策,离家贾于外,经营二十年,稍有储乃移旋近市,僦屋商焉。携次子执爨。予闲步频造访,辄烹茶勾留,接膝谈心,因得悉其梗概:</p><p class="ql-block"> 先生生平喜交结,好琴棋,故兰室内,友朋恒满座,或弦歌,或手弹,足以适性怡情,洵高人乐趣名士风流也。且治家足法尚勤俭,崇朴素有古风焉。处事则随时通介,不抗不卑,虽久寄嚣尘而邱壑胸中,习俗不能染其持己也。唯谨慎其接物也,以谦恭至与人交易,则疏财仗义,莫之或欺。</p><p class="ql-block"> 以故,戚党咸推重之长子忠培,遵命农于家,勤劳夙夜不迨荒。次子忠恕,善继述士,未成复执贾人业,伯仲氏之精明浑厚,绰有乃父风,群称跨灶驹克家子允矣。今,家道兴,日用足。难兄弟犹协力筹划之。荆树有花,芝兰吐秀,先生培植之力于此。更见异日肯构堂大门闾,绵延瓜瓞,繁实椒聊。予敢为预卜,先生若获覯之,其裕后苦心亦无几,稍慰惜乎,仪型宛在而大雅已云亡矣。</p><p class="ql-block"> 予忝属莫逆友,深契其为人,故遂忘藏拙,谨按其实而备记之,以垂不朽云尔。</p><p class="ql-block"> 从孟昭诣先生的这篇赞序,我得知曾祖幼年课读,因其父(我高祖)遇难,其兄(我伯曾祖)癫狂了,我曾祖不得不中途辍学,操持家务。又遇我曾祖母早逝,家道中落。我曾祖外出经商多年,才使家资殷实。遗憾的是我曾祖“寿甫五旬”而终。藏于其母(我高祖母)右侧。</p><p class="ql-block"> 我曾祖寿真公曾经在距我家南面五里路的长岗集上开纸彩店,为人家扎纸彩;后转到我家北边新启的离我家五里路的大顺集上开纸彩店兼营茶馆生意。</p><p class="ql-block"> 我曾祖母孟氏,娘家在大顺集东约七里的孟大郢子。生我祖父和叔祖,一个姑奶,适杨门。即今曹庵镇大孤堆集附近,是杨秀如等人的祖母。曾祖母卒后与我曾祖合葬于我高祖母右侧。</p><p class="ql-block"> 我祖父富培公,字忠培,行一。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甲申八月廿日巳时。因我曾祖母早年去世,我祖父和我叔祖,幼年失恃。</p><p class="ql-block"> 听父亲说,我曾祖母娘家没有兄弟姐妹,当她去世后,我祖父的外祖母即把我祖父和我叔祖及姑奶奶拉扯成人。后来我祖父即把他的外公外婆接到我们家养老送终。据说,我祖父的外婆去世时,在我们家里设灵堂吊唁,操办丧事,然后把棺木送往孟大郢与祖父的外公合葬。古时有外戚在家悬棺(把棺材厝在板凳上)祭奠之讳,但我祖父和我叔祖念及他们的外婆恩德,没有听族中长辈规劝,坚持把外婆当自己的祖辈一样办理丧事。结果犯了大忌,办过丧事后,给我们家带来了灾祸……我祖父在办理他的外婆丧事后不久便逝世。葬东岗上大地,西北向。</p><p class="ql-block"> 祖父一生勤劳,勤俭持家。以农事为主,兼营大顺集上茶馆生意。在军阀混战时,与当地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打“横军”(是胡作非为祸害百姓的军队,人们才称其为“横军”),曾经把一支经过我们郢子与陶巷村之间的“横军”全部打死,为民除害。大顺集逢集时,祖父上集配合叔祖打理茶馆事务,下午或晚上把到茶馆喝茶的人们的粪便挑来家里做农业施肥。背集时在家经营农事。家里有四五十亩耕地,被祖父打理的井井有条。那时,我们家应该属于小康之家。祖父去世后,家道随之衰落。</p><p class="ql-block"> 祖母,姓夏。娘家在我家西南六里的夏郢子。生两子:长,贵藩;次,贵珍。</p><p class="ql-block"> 祖母贤淑勤善,我祖父去世后,祖母二十多岁守寡。在祖父去世三年后,我的大伯贵藩公于十八岁相继夭折。祖母仅带我七岁的父亲过活。吃苦受屈是可想而知的。祖母于一九六一年去世,与我祖父附坟。</p><p class="ql-block"> 这里得写一写我的叔祖富绍公,字忠恕,行二。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卒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葬东岗上老茔兄(我祖父)右侧。配,黄氏。生三子:贵珠、贵宝、贵元,二女:长女嫁关塘村李兆廷,是李家店的母亲;次女嫁上奠寺东杨郢子吕树岭,是吕小明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我祖父和我伯父相继去世,我父亲幼小,家中的田地全部被卖掉。我祖母和我父亲孤儿寡母,全依赖我叔祖眷顾。叔祖不仅把祖传的扎纸彩手艺传给了我父亲,而且把我父亲另眼看待,让他自己的孩子——我的三个堂叔出去帮工,把我父亲留在身边学扎纸彩手艺。一直到我父亲结婚生子后,才把家里仅有的遗绪分成两份,让我祖母和我父亲先挑选。叔祖的德操,受到亲戚邻里的夸赞!为此我在续修家谱时,撰文《敬立孝悌炳标杆,眷顾嫂侄昭榜样》,赞序我叔祖的功德。</p><p class="ql-block"> 父亲讳贵珍,行二。生于一九二零年九月四日,卒于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二十日。葬东岗上老茔西北向。</p><p class="ql-block"> 父亲幼年落孤,是我祖母拉扯长大。我祖父去世时,父亲年方七龄,无兄弟姐妹。父亲留给我的印象是无所不会的全能者:</p><p class="ql-block"> 父亲虽为农民,一生以耕读持家,没进过学堂,但能识文断字。农闲时常捧书在手,能读中国传统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通俗小说。农耕时代锻炼出父亲精巧的手艺。</p><p class="ql-block"> 父亲没有拜过师傅,却能制作木工家俱。我们家的桌、椅、板凳、门窗、木床、木盆、木桶等各种木器用具,皆是父亲自己亲手制作。生产队的木犁、水车等用坏时,皆由父亲维修。</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建筑能手。盖土房定线,尺寸皆由父亲掌握。起脊房子的走水坡度,一般的木工没有经验,计算的尺寸很难吻合,或者盖好后的房子坡度不美观。凡是经父亲计算过的八字木房料,盖好的房屋都很受看。父亲用挖古墓的砖块或拾来的卒砖,为家前屋后墁了多条各种花纹图案的走道,来我们家的客人看后皆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织布能手。从前我们家有织布机,每年父亲都要为亲邻织上许多匹布。经父亲织出的布平整密实,附近没有可以与之比拟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扦扎出的纸彩,远近闻名。在那时没有机器配合的情况下,父亲纯手工扦扎出的纸人、纸马、纸狗、纸轿、纸楼房等精彩动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还是编织能手。父亲能编制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用具,如筐、箩、箕、笊等。经父亲手编织出来的柳具,特别精巧、受看。逢到夏天,我们要是抓到小鸟,或者善叫的蝈蝈、小动物,父亲都能为其编制大小不同的精巧笼子。春节时,父亲还为我们编制各色各样的红灯笼,且在每个灯笼上都糊上他亲手剪切的喜庆图样,让我们享受比别人家孩子更多的得意。</p><p class="ql-block"> 总之,父亲在我们心里,是位无所不能的人。经父亲制作出来的用具、玩具特别精致,他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不仅让我们做儿女的敬佩,也让周围的人们为之叹服!</p> <p class="ql-block">  按照父亲的遗愿,他老人家逝世后,我们没有为他大张旗鼓的操办丧事。因他要求葬进老坟。那时,政府要求死后葬规划点比较严,我们只好把他的骨灰盒暂存放在殡仪馆,过了一段时间后,才从寿县北山殡仪馆把他的骨灰盒请回,安葬在老茔里,与母亲附坟。了却了父亲的生前愿望。</p><p class="ql-block"> 母亲姓蒋,讳芸。生于一九二四年四月二十日,卒于一九九零年六月二十四日。生三子:孝荣、孝光、孝毅名东军。二女:长女孝英,适孟门,是晓军,红政母亲。次女艳,嫁李传忠。</p><p class="ql-block"> 母亲还在襁褓中,就被外祖母丢弃在爱婴堂,被我祖父抱回家给我父亲做童养媳,是我祖母养育大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母亲的娘家是大户人家,系当时寿州东乡(现为淮南市孔店乡)蒋家岗有名的地主。外祖父兄弟四人,每人占一个庄子,有很多田产。因受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外公外婆把家中新生的长女遗弃,没想到,后来连生几个男儿都夭折了,仅存活我的两个姨妈。据说是遭了报应。而其他三位外叔祖家均有四个男儿,人丁兴旺。</p><p class="ql-block"> 听母亲说(母亲也是听祖母说的),当年蒋家把母亲送到爱婴堂后,送母亲的人刚走,就赶上我祖父去爱婴堂抱养女婴。爱婴堂的人把蒋氏留下的我母亲的生辰八字、家史记载交给我祖父,又把我祖父的地址记录下来。祖父把我母亲抱来家不久,蒋家便派人来看望,并流露出悔意,要接母亲回去。我祖父和祖母说什么也不答应。因此,我母亲自小到大从未走过娘家,直到一九四九年后,蒋家衰落,母亲同情外祖母一人生活凄凉,才与蒋家走动。</p><p class="ql-block"> 母亲到了我祖父家,没少吃苦。据母亲说,祖父去世时,父亲七岁,母亲三岁。三年后十八岁的大伯又去逝,失去强壮的男丁,家境迅速衰落,田产卖罄,仅剩下住房和祖茔地。尚年幼的父母,与祖母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母亲满十岁后,跟祖母学得一手针线活,绣花描凤,剪布裁衣,做鞋纳帽样样皆会。农闲时,她跟祖母为富人家做针线活;农忙时,便到田间地头拾麦穗、蜀黍头、豆角秧,挖人家落下的地瓜、胡萝卜等,为家里积累过冬粮食。</p><p class="ql-block"> 贫困的生活磨砺了母亲的性格,锻炼了母亲的好身手。记得大集体时,队里实行“按件记酬”的办法。母亲裁、割、收、锄样样都领先于别人,是生产队里唯一得工分最多的社员。 她左右手皆能插秧,别人一天起早摸黑只能插一亩地的秧,母亲却能插一亩二分地。母亲的右手栽累了就用左手插,这是极少人能办到的事。母亲做农事的本领远近闻名,至今一些年长者谈起来,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母指,赞扬母亲的本事。</p><p class="ql-block"> 我小的时候,记得母亲早晨天不亮就把一大锅稀饭煮好了,然后挎着畚箕拾上一圈粪,生产队才吹哨出工。放工回家后,别人都忙着吃饭,母亲却一只手端着稀饭碗,一只手提溜着挎箕拾牲畜的粪便积肥,从来就没见过母亲做到餐桌上吃过一顿安稳饭。母亲吃了饭、拾了粪、喂了猪、洗刷了锅碗、整理了家务后,还照样赶上生产队的出工,数年如一日。</p><p class="ql-block">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家境十分困难,全家好几口人全靠父母劳动维持生活。为了供养大姐、大哥上学,母亲经常到田野挖草根、挖荸荠制淀粉卖钱。母亲还利用夜晚劳作,就如马南村先生写中国妇女的三分之一时间那样,母亲总是利用夜晚时间做很多事。她把白天未做完的事,都留在夜晚做:给我们孩子裁衣做鞋,缝缝补补,都是放在晚上时间做的。因为白天要下地干农活。冬天的夜晚,母亲天天纺棉线到深夜,不听到鸡叫不休息。母亲夜晚做事的时间,远远超过白天的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母亲不仅勤劳,而且善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人的生活大都困难。我家因大姐、大哥已经参加工作,家里的境况比别人家好多了。母亲就主动帮助人家解决困难,看到春天里靠吃野菜、槐花、榆树叶充饥的邻居面黄肌瘦的,母亲就主动送给他们一点米面油盐,让他们暂度饥荒。有几次,我看到母亲把邻居的饭碗夺过来,从我家锅里盛上满满一碗米饭端过去,并且告诉邻居:“五风”时都没有把我们饿死,现在总比那时好多了,熬过荒年就是熟年。鼓励邻居树立生活的信心,相信日子总会好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五个儿女,我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全部走出去,参加了行政、医务等工作,为母亲争了光。这在我们那个偏远的乡村是极为罕有的,母亲为此感到满足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由于母亲的庇荫,母亲的孙子们全部上大学。如今,有的在部队正团职岗位转业,有的当了副县长,还有的当了企业老板……母亲若地下有知,一定会欣慰的。</p><p class="ql-block"> 为表达我对父母亲的敬仰,我不仅撰文纪念我父亲,也为我母亲写了多篇文章,缅怀父母的至伟功德。还出版了《爱在父耕母织间》一书,全面介绍我父亲的独运匠心,和我母亲的女红手艺。此书作为中国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实体文载,被国家图书馆收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长兄,讳孝荣,生于一九四七年岁次丁亥正月十三。卒于一九九六年冬月。葬马王孤堆规划点西北向。配,孟凡菊(瓦埠街上)。生子一,名峰。女二:长女名朝霞,嫁梁昌宇(寿县张李乡);次女名洁,嫁孟维国(本乡孙岗)。</p><p class="ql-block"> 长兄一九六三年初中毕业,进瓦埠医院学医,次年参军,七零年退伍,中共党员。安排到供销社工作,曾任仇集供销社主任。</p><p class="ql-block"> 次兄,讳孝光,生于一九五四年岁次甲午。卒于二零零二年元月十四日。葬东岗老茔父侧。配,顾光荣(淮南市谢家集区)。生子一,名磊。</p><p class="ql-block"> 孝光兄一九七三年初中毕业参军,七七年退伍,中共党员。安排到淮南矿务局四十二建井工程处开车,后调三十九建井工程处开车。</p><p class="ql-block"> 鄙人东军,谱名孝毅,行三。生于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岁次丁酉二月十一辰时。配,李多姐(本镇三新庄)。生子一,名玉龙。女二:长女名玉杰,嫁张旱雨(淮北市农行),生有一双儿女;次女名玉宏。</p><p class="ql-block"> 本人简介:中共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和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高级经济师,高级建筑师。一九七六年中学毕业后入伍,七九年二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退伍后,耕过田,务过工,经过商。曾主编多期内部刊物《安徽徐氏》和《全球徐氏》;著有《宗亲联谊路漫漫》一书;主持编辑《中华徐氏通谱·安徽省卷》;出版处女作《爱在父耕母织间》;与全国十一位作家合集出版《散文十二家》;出版《探路》一书,撰写的《寻觅》一书在编辑出版中。经常在网络媒体发表姓氏文化和宗亲联谊、游记、时评等文章。是安徽省徐氏联谊会的主要发起人和办会者,目前担任安徽省徐氏联谊会秘书长一职,致力于姓氏文化研究和热心于家族事务。</p><p class="ql-block"> 玉龙,生于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四日。毕业后在上海自主创业。配,张海燕(唐山市古冶区)。生子一,名翊宸。</p><p class="ql-block"> 翊宸,生于二零一五年元月五日。今年九月,开始在上海上小学。 </p><p class="ql-block"> 从二百年的家史情况看,自我高祖到我的孙子辈,共七代人,平均每代间隔时间约在二十五至三十年。这与人类发展的代系年数基本吻合。</p><p class="ql-block"> 如果追溯到四百多年前,从我寿县开基始祖新民公到我的孙子辈,共十八世。平均每代间隔时间在二十五年左右。我本支世系图为:</p><p class="ql-block"> 新民(明中后期从山东枣林岗迁徙至寿州东瓦埠湖畔开基)—长国庠(次国学)—次肇盛(长肇兴)—长立基(次成基)—昌蕃—次同礼(长同义)—长登嶽(次登崙,三登崑)—长福海(次福江)—寿铎—长堂灵(次堂光)—次平年(长平丰)—三安宏(长安盘,次安再,四安德)—次寿真(长发真)—长富培(次富绍)—次贵珍(长贵藩)—三孝毅字东军(长孝荣,次孝光)—玉龙—翊宸——</p><p class="ql-block"> 以上世系图括号里面的各代人皆是旁系亲属,仅供参考,也可以去掉括号里面的各代人,直接看:</p><p class="ql-block"> 新民—国庠—肇盛—立基—昌蕃—同礼—登嶽—福海—寿铎—堂灵—平年—安宏—寿真—富培—贵珍—孝毅(东军)—玉龙—翊宸——</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直系世系图就比较清楚了。</p><p class="ql-block"> 以上各代字辈为:民国肇基昌,同登福寿堂;平安真富贵,孝友大文章。我的孙儿徐翊宸,是“大”字辈。章字辈下面还有二十字辈,在此不必赘述。</p><p class="ql-block"> 从我高祖安宏公至今的二百年里,是中国社会发生沧桑巨变的二百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由衰落到灭亡,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建立和灭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设时期。这段时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从虎门销烟到太平天国起义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兴起;自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即中国国民党的成立,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是中国社会经过一次次波澜壮阔的大运动,一场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的时代。近二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践证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生生不息,每次社会的动荡,都由灾难深重的民众把滚滚的历史车轮向前推进一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p><p class="ql-block"> 国家的动荡和巨变,会给每个家庭带来变化。从我高祖安宏公的反击捻军祸害乡闾在战斗中罹难,给我曾祖辈带来的深重苦难,到我祖父曾经参加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打“横军”(我在《徐驼子》一文有详细记载),到我自己参加“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斗。说明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必然会波及到每个人的家庭安危。“有国才有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古人之训,也是我的家谱中“家规家训”里所记载的,我们必须牢记。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个国人起码的道义和责任。</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生活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中华盛世。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些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皆是通过我们的先辈辛勤耕耘,经过几代人的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应该居安思危,努力奋斗,守护祖国的安宁,维护社会的和平和建设环境,创造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