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日记(3)2021-9-24

彭石麟

<p class="ql-block">到李庄古镇,不是因为他是古镇。所谓古镇,全国已经是大同小异,我已经审美疲劳。</p><p class="ql-block">到李庄古镇,是冲着它的文化内涵,慕名而来的。主要是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庄成为了民国政府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我没时间,就偷懒抄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1939年,李庄镇的乡绅忧于国难,共同发出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到了李庄。</p><p class="ql-block">一大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p><p class="ql-block">“国难不废研求,六载清苦成巨制,室陋也蕴才情,百年佳话系大师。”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p><p class="ql-block">李庄也因此和重庆,成都,昆明并列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的四大文化中心,被文化界誉为“传统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同济大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古镇正街。</p> <p class="ql-block">古镇临江。</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展览的图片,反映当年的状况。(各类图片很多,这里是极少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饮食文化方面,李庄宣传“一花二黄三白”为李庄的传统美食,“一花”就是各式各样的花生,“二黄”就是黄辣丁鱼和黄粑“,三白”就是白肉、白酒和白糕。所谓“白肉”,大块白水煮好的肉切成大片蘸特制的佐料来吃。倒是别有风味。但历来被称赞得那样好,包括“一花二黄三白”,其实也是在以前那个物质缺少的年代才显得特别好吃。如今,各类“名吃”,好像都“不过如此”了,比如月饼,以前说好得不得了,如今,如何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