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汉江两岸城,品汉水文化情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郭茨口小学

<h3 style="text-align: right">——郭茨口小学《读江记》校本课程研讨活动</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漫天落叶的浪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几分收获的喜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坦荡豁达,酣畅淋漓,</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都在秋天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日,汉水之滨的郭茨口小学也硕果累累。立足文化落地、课程育人理念,学校深入挖掘汉水文化内涵,优化升级了文化通识课程——《读江记》课程。该课程分为人、城、江三个部分,带领学生赏析名人故事,学习优秀品质,树立远大目标;感受汉江两岸城市的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参与意识;了解汉江两岸的名山大川、丰富资源,引领学生探汉江之源,品博大精深的文化之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更好地指导校本课程的实施,秋分日,郭茨口小学组织全体课程开发人员和校本课程教师进行了一场不同以往的课程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尹翔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将孩子们带入神奇的中药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梦洁老师执教了《童心妙手制香囊》一课,将中药知识与香囊制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跟随老师观药形、闻药香、识药性,追寻古法称重、捣药、混合、系绳……大家主动合作、互相帮忙,体验参与的快乐。孩子们佩戴着自己制作的香囊,笑脸洋溢在脸上,干劲萌动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沉浸式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老师们也觉得受益匪浅。课后研讨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晚上学校的打卡圈里也热闹非凡,大家纷纷就这别开生面的校本课程写下自己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汉江两岸城,品汉水文化情,因为有“物”的真实介入,孩子们自然沉浸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空间和内容的选择。在课程开发的探索实践中,老师们也不断学习、研究、转化,课程开发的过程自然也助推了教师专业的成长。随着校本课程研修的不断深入,教学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文编辑:魏璇、赵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刘莹、杨少君</p>

课程

校本

汉江

学生

老师

汉水

郭茨口

文化

香囊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