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芳草,润物无声——莒县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莒县小学教研室

<p class="ql-block">  九月浅秋,时光阑珊,金菊飘香,归雁成行。新学期悄然而至,为落实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一年级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一年级开展了幼小衔接“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充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青年教师不断成长。</span></p> <p class="ql-block">  本次示范课活动采用“即听即评”的模式进行。学校高度重视,葛凤生校长、明立功副校长、马玉芳主任、孟凡芹副主任以及李守卿老师全程参与指导。</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数学课由林晓余老师执教《1~5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正式认识数的起始课,对于刚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的学生来说,深入地理解1~5的基数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这节课林老师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由物到数”的抽象化过程和“由数到物”的具体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抽象的数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林老师始终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小口令的使用,随时帮助学生把注意力收归课堂。 </p> <p class="ql-block">  评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本堂课有章有节,由浅入深,符合幼小衔接学生的心理特点。李守卿老师强调,本节课首先要借助实物直观识数;其次由情境图理解数的意义;再由排数让学生对数字有深化认识,要注意教学的层次性。</p><p class="ql-block"> 明校长认为一年级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是值得肯定和学习。其次,明校长要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年级教学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一定</span>要遵循“低起步,重实效”的原则;课堂上多观察学生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数学课由王艳菊老师执教《加法的认识》,这节课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王老师首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借助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合并过程,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然后通过实践操作、表述,认识加号,深入理解加法含义,会看图说加法算式,体会动手的乐趣,感知现实生活中蕴涵着数学信息。</p>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老师们纷纷表示,王老师这节课有很多成功之处,首先本节课课堂纪律较好,足见王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其次王老师的课非常扎实,对加法的含义渗透的较好,学生活动较多,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李守卿老师强调,加法认识要注意从具体情境到半抽象点子图再到抽象算式的过渡;在讲解加法算式时应该巩固好对加法算式中各部分意义的理解,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葛凤生校长首先肯定了本节课的成功,其次葛校长也对一年级老师提出了一些要求,一年级教学设计要注意生活化、童趣化、故事化,充分关注学生已有基础,关注幼小衔接;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以及逆向思维;教学设计要提高课堂效率,删减不必要环节,将课堂重点设定为25~30分钟,剩余时间要设计合适的随堂练习,兼顾共性与个性,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不能随意拖堂。</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语文课由卢伟老师执教《对韵歌》,这是孩子们上小学后接触的第一首小儿歌。卢老师课堂伊始就让孩子先理解了对子的特点,接着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件结合文中图画的讲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p>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老师们畅谈收获。马玉芳主任强调,一年级要注重习惯的培养,读书、写字姿势要堂堂强调,时时纠正。说一句完整的话对一年级尤为重要,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好引导和示范。同时注意问题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宜过难。</p><p class="ql-block"> 孟主任告诉各位老师,要注意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和多样化,让学生真真正正的从评价语言中得到肯定的感觉,进而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兴趣。孟主任还提出在巩固检验环节,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已达到极限,要通过有趣的师生互动,才能巩固学生的韵文背诵,而且也有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语文课由纪延淑老师执教《i u ü y w》,纪老师亲切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在教学设计上,纪老师创设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情境,把拼音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放到了故事里面,再加上纪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调,既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突破了重难点。纪老师还充分利用多媒体,在课件中把课本上的情境图和拼音字母的字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记得牢固,学得扎实。</p>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老师们纷纷表示纪老师这节课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本节课课堂纪律较好,课堂口令有趣多变,可见纪老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就注重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纪老师评价孩子的语言也很丰富,她善于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上纪老师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纪老师教得也非常扎实,关注到了孩子的每个发音问题,并及时纠正。</p><p class="ql-block">  孟凡芹主任肯定了这节课的成功,也借此就幼小衔接拼音教学方面对老师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建议。她强调,要注重重难点突破,不能平均用力,要注重表扬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好习惯,要听清楚学生说什么,关注学生,体态语言也要走近学生。</p> <p class="ql-block">  明校长指出,年轻教师应该多向老教师学习认真努力的备课习惯,戒骄戒躁,精心打磨自己的课堂。他重点强调,一年级现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此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以及教师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都要落到实处,教师积极有效的评价是学生的动力源泉,要选择贴近学生的评价语言,这样课堂效果才会事半功倍;而教师的示范更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拼音的教学,老师们不能闭口不言甚至让学生示范,而应在正确的基础上多示范多引领。</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活跃的是老师的激情,激发的是学生的兴趣,洋溢的是我校浓厚的教研气氛。本次幼小衔接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增强了一年级教师的团队意识,使教学研究更具魅力与凝聚力,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高。</p>

学生

老师

课堂

一年级

教学

加法

这节

教师

学习

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