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人在陆老师游观群发了一张故宫御花园里的石子画,内容很有趣。有人说是“怕老婆石”,有人说是“宫女打皇帝”。这说法吓了我一跳,心想谁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在紫禁城御花园里砌这种内容的石子画呢?</p> <p class="ql-block">不过很快发现,原来陆原老师早在2005年就给我们答疑解惑啦,答案就在当年《中国档案报》登载的《御花园里看“顶灯”》中。读完您就明白了,什么时候、是谁在高大尚的皇家御花园搞了这种市井小戏石子画。</p> <p class="ql-block">陆老师当年的文章是这样写的:</p><p class="ql-block">当代秦腔名丑孙存蝶有一出拿手好戏,叫做“顶灯”。剧情是说一个嗜赌如命又屡教不改的老公,遭忍无可忍的老婆责罚,被迫将点燃的烛台顶在光头上罚跪,还要做出跌翻滚爬种种高难动作。谁能想到,这出谐趣横生的顶灯闹剧,早在90年前就已进了御花园,并且保留至今。</p><p class="ql-block">1908年11月14日和15日,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按照慈禧生前的安排,光绪的五弟载沣3岁的儿子溥仪继承了皇位;光绪的皇后静芬做了皇太后,即隆裕太后。失去靠山的李莲英告退出宫,隆裕太后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成了炙手可热的大总管。死去的光绪尚且停灵未葬(光绪生前,慈禧未给他预建皇陵),隆裕太后就命小德张主持修缮皇宫御花园。</p><p class="ql-block">御花园内的青砖甬路,两侧皆有用彩色石子镶拼的图案画面,多为“三羊开泰”、“五蝠捧寿”等吉祥内容。喜欢唱戏的小德张,为了迎合酷爱听戏的隆裕太后,在监工时,叫工匠在甬路旁镶拼了多幅有戏文情节的石子画面。其中有“关公挑袍”、“过五关斩六将”这样清宫盛行的“三国”大戏,也有“赌徒罚跪”这样的市井小戏。</p><p class="ql-block">“赌徒罚跪”这幅画面,在御花园西部四神祠侧的甬路旁,长约1米、宽约0.5米,共有4组情节,比当代秦腔“顶灯”那出戏还要热闹。</p> <p class="ql-block">御花园里的“赌徒罚跪”石子画:</p><p class="ql-block">画面右一:赌徒男人双腿跪在搓衣板,双手按在板凳上,头顶蜡烛台,脖子有缰绳,女人骑在男人身上。</p><p class="ql-block">右二:男人跪着搓衣板,头顶板凳。女人手持笤帚㾑瘩。</p><p class="ql-block">右三:女人坐在板凳上,手持洗衣服的棒槌,男人头顶着尿盆。</p><p class="ql-block">右四:女人手持棒槌和拐杖,男人骑着毛驴跑了,左边腋下夹着小包袱。</p><p class="ql-block">清廷盛行演戏。故宫现存戏台尚有5座。其中有大型戏楼畅音阁1座,中型戏台长春宫及漱芳斋2座,小型室内戏台金昭玉粹及倦勤斋2座。喜欢热闹的乾隆和慈禧自不必说,就连以性格严肃、提倡节俭的嘉庆皇帝,也留有诸如“孙福喜嘴里念唱太快,以后慢慢地念唱”、“如今世上的人’未念,是张文德忘了,重责二十大板”这样关于演戏的谕旨。在以昆曲为“雅部”的时代,嘉庆皇帝曾下旨禁演“乱弹、梆子、弦索、秦腔”,理由是“声音即属淫靡,其所扮演者,非狭邪媒亵,即怪诞悖乱”。但是,这些“乱弹”,因曲式流畅动听,内容贴近生活,“虽屡经明旨禁之,而其调终不能止”(见清昭桂《啸亭杂录》),最终发展成为第一大剧种京剧,并演进了宫廷。</p> <p class="ql-block">当年小德张主持镶拼的这些戏文画面,多在御花园西部,缘于清末宫内主要的演戏场所,是在西边的漱芳斋。1922年12月1日,溥仪迎娶婉容为皇后的时候,曾在漱芳斋连演3天大戏。同治皇帝的遗孀瑜太妃,在漱芳斋看了梅兰芳演出的“霸王别姬”之后,感叹道:以前跟着慈禧太后看了一辈子戏,也没看过梅兰芳这样的好戏!以前看过的戏真是白看了!</p> <p class="ql-block">好了,您参观故宫的时候不妨去御花园里找一找,看一看这些诙谐有趣的石子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