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后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俄罗斯(前苏联)有种独特的情结。
莫斯科的红场,克里姆林宫,圣彼得堡的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我们从青少年时期就耳熟能祥的苏俄标志,曾令我们崇敬羡慕,也令我们心驰神往。
随着国人走出国門,全球旅游大潮的到来,“到俄罗斯去”成了现实。
在一个“人间六月芳菲尽”的季节里,我们一家背起行囊,开始了寻梦之旅。
第一站当然是去看红场。
在红墙下留个影,是每个来访者必作的功课。
红场上的钟楼及它顶部的红星。早在我少年时期读过的《古丽雅的道路》一书中就有关于它的描写。卫国战争中的女英雄及她憧憬的闪闪红星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半个世纪以后我终于亲眼得见。
听说克宫周围共有19座塔楼,其中5座高的塔楼顶部装有红宝石镶嵌的红星。这些红星直径达6米,每到夜晚,红光闪闪,灿爛輝煌。 克宫前的无名英雄烈士墓及日夜守护它的持枪哨兵。碑体设计简洁庄重,帽盔,国旗,永不熄灭的火焰。
碑文写道: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近景。
莫市地标式建筑。为俄东正教堂,建于1553年。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被称为“世界上的绝版美丽”。 红场边上的断头台。
沙俄时期是向民众进行说教和宣读沙皇令的地方,也是对犯人行极刑的地方。 红场上的国家历史博物馆。
红场是举行庆典,阅兵式及大规模群众活动的地方。它的名气虽然很大,但其实地方并不大。大约只有我们的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的样子。 红场上的古姆商场。百年老店。
建于1893年,是世界十大著名商场之一,装修之豪华可与欧美最现代化的商场比美。 克里姆林宫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克宫占地27万平方米,由四座宫殿,四座教堂,19座塔楼组成。是世界最大古建筑群之一。现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18世纪前沙皇的皇宫。
是现俄联邦的象征,是总统府所在地。 四大教堂之一的圣母升天大教堂。
最壮观的教堂。是俄皇举行加冕大礼的地方。 四大教堂之一的天使大教堂。
这里安葬着彼得大帝以前历代沙皇及皇族宗亲的灵寢。 伊凡大钟楼。
克宫中最高建筑。建于16世纪初,高81米,共五层,金顶,楼上置有自鸣钟。它是古代的信号台和望台。
钟楼旁有重达200吨的钟王,号称世界第一大钟。 炮王。重40吨,长5、34米,口径0.89米。
停放在钟楼旁,由于太重太大,从未使用过。主要为彰显沙皇的权威。 莫市的地铁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被称为“地下宫殿”。
它的每个地铁站都有独特的造型和壁画装饰,每个站台上都留有设计者,建造者的名字,彰显着一种责任和担当。 莫斯科地铁候車大厅内的巨幅列宁肖像。 马赛克拼贴的巨幅壁画 在地铁站里,“列宁”和“斯大林”在忙着和游客合影留念。 这两个人还真有点伟人的范儿。 矗立在莫斯科河畔的彼得大帝跨海旅欧留学塑像。他的进取精神激励着几代的俄罗斯民众。 兄弟画廊,又叫国立特列恰科夫画廊。俄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收藏有17~19世纪俄著名画家及前苏联时期画家作品13万件,共分60个展厅,按创作年代先后为序。堪称瑰宝的是19世纪未和廿世纪初俄“巡迴展览画派”大师的油画作品。这些作品技艺精湛,气势恢宏,震人心魄。
在这里我看到了我最欣赏的列宾,库因芝,列维坦等大师的巨作真迹,真是大饱了眼福! 莫斯科大学。全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建于1755年。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排名12,世界声誉排名25。曾产生了13位诺貝尔奖获得者。 胜利广场。
为纪念苏俄卫国战争胜利而建。 漫步在莫斯科市区,到处都是绿树成荫,湖水清彻,楼宇掩映其中。这是在路边见到的一处无名小教堂,朴素,无华,静臥在湖畔丛林中,美极了!
莫市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全市绿化面积占到三分之一,森林面积达一万多公顷。 全俄展览中心的主馆。
1955年开放,占地300公顷,围墙周长35公里。内设近百个展览馆。主馆前立有列宁全身雕像,供人们瞻仰。
涅瓦河畔的冬宫。
沙俄时期的沙皇皇宫。十月革命后改为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倫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馆内现开放展厅353个,参观路线长达22公里。馆藏数量浩瀚,珍品无数。据说每件展品观赏时间若设定一分钟的话,则看完所有展品要花费十五年的时间。 冬宫入口处绚丽华美,金壁辉煌的二楼門厅。 华丽的走廊。 小金銮厅,又叫彼得厅。墙上油画为《彼得大帝和古罗马智薏女神弥涅尔瓦》。 大金銮厅。远处紅屏风下是皇帝宝座,屏风上的浮雕为双头鹰标记 大金銮厅地面全部为各色名贵木材拼贴而成。 小天窗厅。藏有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雕塑,宝石类艺术品,还有大量反映宗教故事的油画真品。 軍事走廊。
为纪念俄法战争战胜拿破倫而修建。走廊上悬掛着此次战争中参战的332位将领的画像。中间是亞历山大二世盛装骑马画像。 天花板上华美璀灿的的吊灯。 沙皇村,又称叶宫。是彼得大帝送给妻子叶卡捷琳娜的礼物。这是一处融合了花园景观与宫殿建筑的皇室度假胜地。占地102公顷。 宮殿主体全长306米,天兰色的外表耀眼夺目,是典型的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 宫殿南侧的大湖周围森林环饶。环境幽静。绿树掩映着湖心島屋。 远处是古典主义回廊式建筑“卡梅龙走廊”,用于散步和观景。 夏宫,又叫彼得宫。是彼得大帝最喜爱的避暑行宫。被称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建于18~19世纪,占地1000公顷,30余座楼宇,100余座雕像,分上,下花园,大宫殿三部分。
此图为下花园中的大喷泉。
夏宫以它独一无二的园林建筑群和无与伦比的喷泉,精美的雕塑而著称,并被喻为“露天博物馆”。 装扮成沙俄时期宫廷人物的青年男女在景区游走,并时不时停下来与人合影。恍惚间仿佛回到了中世纪的沙俄时期。 夏宫的下花园。远处水天一色的地方就是芬兰湾。这里隔湾相望就是北欧四国之一的芬兰。 彼得保罗要塞。这里是圣彼得堡的发源地。
彼得大帝及以后的几代沙皇和皇室成员的灵寢都安放于此。十月革命前曾做为监狱,关押过许多政治犯,如高尔基,列宁的哥哥等。 圣彼得堡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全城由100多个島屿组成。以涅瓦河支流为主的河道,水渠纵横交错,贯通全市,大小桥梁700余座,使全市畅通无阻。 涅瓦大街上的四馬桥之桥头塑像。是市内最著名的一座桥。四尊神态各异的奔马和强健的驭手塑像矗立在桥的四角,表现了青年驭手驯服烈马的不同过程。 四马桥雕像之二 伊薩克教堂。为俄罗斯帝国的主教堂。与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倫敦的圣保罗教堂,佛罗伦薩的圣母玛丽亚教堂齐名。园顶用100公斤纯金覆盖,极尽奢华。 涅瓦大街被称为世界最美的街道之一。各类教堂,众多名人故居,历史遗迹鳞次栉比,真是移步一景,美不胜收。
涅瓦大街上最大的图书城。 大街随处可見的俄罗斯美女。妩媚,灵动,高雅,时尚。 矗立在涅瓦河畔广场上的彼得大帝骑马塑像。 滴血大教堂。建于1883年。为纪念亞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而建。
建筑沿袭了圣瓦西里大教堂风格,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全部用彩色瓷砖和搪瓷青铜板装饰,在阳光照射下绚丽多彩,熠熠生辉。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靜静地停靠在涅瓦河畔。
1917年11月6日,从这里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从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
百年苍桑多少事,唯有此舰识与知;
苏联变身俄罗斯,唏嘘不已世人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