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总导:杨宏寅(都市农夫)<br>总监:刘表(秋分君)<br>制作:张书玲(牧羊女)</h3> <h3>《秋雨多情》沧海月明风裹着雨雨敲着窗时儿急时儿缓阶前嘀嗒 嘀嗒······犹若久别重逢的热烈又若两地相思的彷徨叶子一片,一片……终于嗅到雨水和土壤的气息归期,归期这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多情的雨把所有极尽的浪漫一下子涌入这城市猝不及防正如你我的相逢始料不及雨一直下拍打满地的落叶伞上沥沥啦啦……</h3> <h3> 又到仲秋节 文/杨宏寅 今年中原的仲秋节小长假终于在秋雨绵绵中羞答答地来临了。 今年中原的人们是怎样在艰难困苦中迎来了仲秋节?中原自七月中旬开始遭受暴雨的浸袭,无数人忧心忡忡在煎熬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日月夜夜,中原人也终于在九月份先后战胜了洪魔和新冠病毒,迎来了久违的正常出门,人们把走出小区和正常上班以及亲朋间的聚会看成是战胜疫情的战利品了,在九月份各个商铺陆续开门了,市场又一次繁荣起来,人们见面后的兴奋劲就别提了,就连陌生人见了面也多了笑容,啊!人们憋了太长时间了,他们走出小区透透气,有人发动多日未动的汽车到大马路上溜溜弯兜兜风,生怕自己的爱车放坏了。仲秋节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来临了,人们珍惜着这一个幸福时光,但愿时光再慢些,好让人们仔细品味幸福和欢乐。 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小时候过中秋节的时光。那时百姓们的生活还不富裕,月饼也是只有五仁月饼,里面有冰糖瓜籽核桃仁青红丝和花生,对于平时没有只吃红薯和窝窝头的人们来讲,这些月饼就是山珍海味了,常见的包装的是一张黄灰色的包装纸裹着四个味道相同大小一样的月饼,再用细细的线绳沿着垂直的两个方向捆起来,长方形,上面是一个红色的腊纸,腊纸上是用金色油墨印制出一个月饼的图案,再加上"中秋月饼"等几个字。包装十分简单,不象现在的月饼品种繁多并且包装华丽。但月饼的香味和甜味却永远保留在记忆深处,一辈子也忘不了。 儿时关于八月十五的故事还真不少,记得人们从农历八月初一就开始亲戚之间送月饼了,那时只送月饼,四个月饼号称一斤,多数人家送出的月饼是两斤合一起的。等到接近八月十五时,月饼的包装纸已渗出油渍,变得黑乎乎的,到了八月十五,参与了接力赛的月饼才终于水落石出,知道被送到谁家了,当然了,一般是落到了辈份高和亲戚多的人家。一家人能落下四斤以上月饼的算是少见了,因为辈份高的人并不急着先买月饼,而是等到有人送来月饼后,再拿着别人送来的再送别人,况且那时只单单送月饼,不象现在还要送上石榴苹果等物品。 更有一件往事让我记忙犹新,我小时候一个村的小伙伴小海,他妈妈让他去给姥姥送月饼,因有十里多地的遥远路程而犯怵,他就邀请了我和他一起去送月饼,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瓜果飘香,我俩兴冲冲地踏上了送月饼的征程,因为出发时已有十点多钟,走了十几里地,大约接近目的,奇葩的事发生了,小海只记得村口有两棵大杨树,他姥姥家门有颗大柿树,他是冲着那诱人的柿子去的。但现在他记不住姥姥家的村名了,我们也没办法问别人(那时也没有电话呀),只好东奔西突地找着,到了日偏西也没找到,我俩也饿了,就坐在一个桥头的石头上,小海说:反正也找不到了,干脆咱俩把这两斤月饼吃了算了。我早已饥肠辘辘,本是冲着小海他姥姥家中午的一顿蒜面条来的,早上我都没吃早饭,现在听到这个大快人心的建议,简直是喜出望外。我从没有奢侈地一次性干掉四个月饼,一般一次只能分到半块月饼,这次加快了速度,风卷残云般地干掉整整一斤月饼,我俩各自吃完后,打着饱嗝,下到河底,喝起了清澈的河水(现在河水不敢喝了,污染了)。当时感到:这就是共产主义吧,按需分配,一次干掉一斤月饼,这也成了我个人的最好成绩,至今仍没被打破,只是后来小海的事被捅破,被他妈妈痛揍一顿,一时被村人传为笑柄。 几十年前,月饼是十分金贵的,即便月饼生了虫子也舍不得扔掉,往往是把虫子捡出来就可以下肚了,当然也有看都不看眼,连饼带虫一起干掉的例子。 至到现在,我也只爱吃老月饼,爱吃有青红丝果仁的五仁月饼,因为在内心深处有一个月饼的定义,那就是老月饼的味道。老月饼也成了回味童年幸福时光和思念故乡老屋的代名词了。 今天又是八月十五,天晴了,人们也高兴起来了!人们也走亲访友动起来了!愿普天下的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愿家家团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携手百年!</h3> <h3>树与藤牧羊女两棵种子同时破土而出探着脑袋充满惊奇阳光的温庋舒服极了风儿轾轻抚摸着终于舒眼看到邻家好似孪生的娃洁白的云朵湛蓝的天空经历春夏秋冬的逐梦一棵茁壮而挺拔一棵纤弱似无骨听到窃窃私语知道自己的姓名树与藤树在风中飒飒而舞沐浴着雨水的洗礼如此的惬意藤被风揉虐的地上呻吟惊恐的在泥水中无法呼吸如此的狼狈不堪树看着弱不禁风的藤藤望着挺拔健壮的树心想携着一起成长吧倚着才能逐云吧于是藤缠绕着树快乐的风中曳舞树爱怜的伸开枝丫尽可能遮住毒日雪霜小鸟尽情歌唱树的伟大家安在树的杈杈藤越发茂盛独自向碧穹而去树轻拍着说危险藤肆无忌惮说长大了可以自由伸展树瞧着自信快乐的藤欲言又止爱溢满每个枝叶在一个电闪雷鸣的狂风夜不堪重负的树轰然倒下最后一刻极力不让爱美的藤被泥水溅射惊吓莫名的藤后悔着……</h3> <h3>老宅 文/秋分君 老宅,都是有故事的,就像一个有丰富经历的人,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探索和回味。 而新住宅就不太令人有感觉了,虽然凝聚着主人的喜悦期盼和对晚辈的祝福,总觉得新宅子就像一堆物件累积在那里,没有什么岁月的深度,仿佛在背叛过去,也像一个过于张扬的年轻人。如果依山傍水,有些天然美丽的草木,还好点,会让人体味自然之美,在花朝月夕中倾听虫鸣风雨,冥想还是不错的。 老宅那可是韵味悠长,故事曲折,余音绕梁三不绝。 到了普通人家的老宅,土坯或者砖墙斑驳着岁月的痕迹,墙根长着密密的青苔,房顶的瓦上长着深绿色的瓦松,院子的老枣树弯着腰,弓着背,木窗木门木桌凳木家具都用得发旧,有的还有裂纹,锄头钉耙等农具已经锈迹斑斑,猪槽牛槽盛着点旧雨水,羊圈猪圈牛棚的顶破败不堪,一切都见证着生活的痕迹。 你会想,这所宅子是这一家的哪一代老人建造的,他们是怎样省吃俭用含辛茹苦为儿女成家立业拼尽血汗的,当年请了多少左邻右舍帮忙,做了多久的砖瓦,烧了多久的窑,伐了多少棵老树,沤了多少捆麻,选址的时候,如何慎重地请风水先生指点朝向布局,封顶的时候,放了多长的鞭炮。 一所传统老宅的建造过程可是凝聚了主人安居乐业家族昌盛的深深期盼,建好之后,期待子孙结婚生儿育女。任务完成,老一辈就住进老旧的偏房,熬着余下的岁月。 老宅的大门、家具也都是有情味儿有故事的。往往请来村里的能工巧匠,开工钱带管饭,连续多日,一口气做好桌子凳子条几床柜子等等。都是天然的木材,散发着树木的天然气味儿。 那些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不用说,堪称杰作了。数百年屹立不倒,建造房子的那一代主人必定功成名就。门楼雕刻着漂亮的花纹,门当户对显示着主人的地位,一进又一进院落曲径通幽,名贵的花木开着美丽的花朵,散发着幽微的芬芳,还蕴含着美好的寓意,皇室花的紫薇,多籽的石榴,桂花玉兰花海棠花兰花牡丹花荷花,或富贵喜人或高雅端庄。 墙根屋檐雕刻着珍禽花卉图案,屋脊立着瑞兽仙人,雕梁画栋,有的还悬挂着御赐的匾额、古代名人的字画,客厅的桌椅用具皆是上等材质,结实精美,卧室的屏风更是精巧别致,那些床是普通人难以见到的样式,做工繁复,俨然一个小型的琼楼玉宇,挂着丝织的美丽床幔,还很符合养生之道。 女儿们的绣楼,主人的书房琴台,儿子们的私塾,花园里的假山池塘,布局错落有致,有的还有戏台,祠堂,家庙等等,功能齐全,实用和审美叹为观止。 这些堪称杰作的深宅大院更是充满风雨沧桑悲喜故事,甚至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巨变,一个朝代的更迭,走出过名人伟人,却也在岁月的变迁中尘埃落定,留下空空的老宅供他人凭吊。 有多少老宅,就有多少故事,只有人住过的住得久的宅子才有岁月的故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h3> <h3>嵌进生命里的树 文/云横千里 世上有些浪漫的事,你做吧,怕人说傻,也怕文人笑痴。你不做,又心念念之。后来,终于错过了时机,却蓦然发现别人真的做过了,万千滋味在心头。比如,在门前给儿女种一棵树。 少年时读毛主席诗词,有一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不解什么是桑梓地,专门翻了家里厚厚的词典。解释曰:桑梓,名词,出自《诗经. 小雅. 小弁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说,桑树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人用来借指故乡。瞬间动容。 中国人有着浓厚的恋乡情结。古往今来游子们书写的羁旅之思数不胜数: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落叶他乡树,寒灯孤夜人。 我也是个自小背井离乡的人,所以对故乡情根深种。一句埋骨何须桑梓地,让少年的我霎时泪目... ... 感慨伟人的壮志情怀和无奈心酸,亦让我深深记住了桑梓一词,深深记住了桑树梓树父母栽的温暖情怀。 古人讲尘归尘,土归土,叶落归根。一生跋涉历尽千辛,生命从哪里来,终要回哪里去,九九归一才算圆满。 于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遥想那家家户户都有院落的年代,无论穷人富人,家中但凡添丁进口,不论男女,皆视为天赐麟儿。万般宝贝之际惴惴不安,怕养不大,烧香祈福用祝福定住,用银项圈、银镯子套住,用长命锁锁住,用石狮子布老虎镇住。还是不放心,遂去院中郑重其事栽下一棵树,希望孩子与树共生,日渐茁壮。没人为孩子种一棵花草,因为花草娇弱低微。而树木扎根大地,既能开花、结果、结籽儿与花草共葳蕤,又比花草更强壮更高大,拔地而起,举目参天,可做栋梁之才。又枝繁叶茂,子子孙孙无穷尽,繁荣昌盛。 所以,选一个有生命而且生命力旺盛的物种与孩子伴随共生,是父母的殷殷爱意与智慧抉择。 然而伴随着社会城市化飞速进行,这一美好习俗也日渐衰落了。毛主席打仗让农村包围城市,如今国家经济发展是城市包围农村。城区面积不断扩张,农村的地盘越来越小。 你还想为孩子种一棵树吗?</h3> <h3>中秋寄怀 文/赵朝云圆月似银盘,星稀天空悬。本是团聚日,生计各北南。雁声鸣啾啾,问君何时还?叠嶂千重浪,秋风山水间。他乡多珍重,期待庆团圆。</h3> <h3>林荫路 文/尹季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思想却喜欢在林间徜徉;没有那片郁郁葱葱,就没有释迦王子的豁然开悟,也没有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更没有孔子杏坛弦歌的千古传诵。 中心七号楼前曾经是校园的主干道,西侧大门直通家属院,北侧为办公楼,南侧为教学楼,两边种植着遮天蔽日的法桐。这是一个神奇的物种,1954年以后,远渡重洋的法桐从文化路开始广泛种植,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把风沙横飞的郑州变成了美名远扬的绿城。作为一个拥有63年建校历史的地方,校园里曾经随处可见两个人也抱不过来的大树;一个甲子的时光变迁,绿意融融里留下了莘莘学子的朗朗书声,留下了万千学员的孜孜身影,也留下了八方救援队伍的猎猎红旗。 林间路,涵泳润泽,生生不息,天生就是启发鸿蒙、教书育人的好地方。</h3> <h3>《月是故乡明·人月两团圆》文/沧海月明漂泊的船儿啊终于驶入久违的港湾游荡的浪子啊终于有了回家的念想暂时的停泊避过飓风浪险㖭着伤口继续漂泊在天边天上的月亮,好亮,好圆望着月亮怕故乡阴雨绵绵更怕自己被遗忘在北极的一端漂泊的船儿终于靠了岸回到久违的土壤与家人漫步在月光下早已经忘却整理下次启航的行装</h3> <h3>解锐庆园藕池之患 文/刘锐 藕池自从入秋以来,水质不断恶化。下药剂“浊水清”,效果不明显,没有小试情况好。 今天一大早来到锐庆园,看到池水极度差强人意,黑水。急出一身汗来,也毫无办法。上午愁眉不展,热锅上的蚂蚁。接近十一点许,突然开窍,可以求助万能网络啊。 上网查黑水原因,是水中腐朽污物太多,加上天气季节因素,集中爆发所致。解决根本办法就是清理池子,换水。 从瑞园拿来小潜水泵抽水。一中午也没有下降多少液位。从小房子取出三百八十伏潜水泵,让张涛连接好。下午五点半,终于抽彻底。 放新鲜深井水前,又把保电叔钓的误放鲶鱼捉了出来,刚刚投用池子时小朋友捣乱错掷入小石磨捞了出来。这都是邻居张涛帮忙出力做成。感谢张涛 ,张涛真棒。 一天的忙碌解除藕池三大隐患,真好。水质恶化,满池愁。鲶鱼效应,真的很可怕,鲶鱼吃所有鱼类和泥鳅,只要体型小,就是一口吃。小石磨在池中,总让人感觉不舒服讨厌,取出来下面造假山风景正好用上,爽。 相信锐庆园越来越好。</h3> <h3>红梅 文/崔淑君 路过文化广场时,我又看到红梅在跳舞,广场上一个方阵又一个方阵,舞姿各不相同,跳舞的人们快乐的似乎不多,多是表情严肃的似乎就是为了健身而跳。看广场舞总让人觉得缺少点绽放自我的魅力。我喜欢现代舞的舒展和自由,想着人们哪天现实中像抖音上那些矫健自由的舞者跳舞,那该多开心呀。但是又想想现实中的人们不是表演,自然不用那样表情夸张,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烦恼琐事纷扰,神态也难有迷人心窍的陶醉。想想也就理解了,大家表情呆板了些,心里澎拜着。每次路过我都惦记着要找找红梅在哪里跳舞。红梅虽然和我交情不深,甚至没啥交情,我却一直很喜欢看到她。红梅今天穿着一件玫红色的百褶裙,上身配一件黑色的短袖T恤衫,戴着一串白色的珍珠项链。呼应搭配带一幅珍珠耳环,淡淡的妆容,口红艳艳的。布满皱纹的脸上明显看到白白的粉有些不均匀,似乎出门还是匆忙了一些。但是丝毫不影响红梅的自信中带的几分优雅,她跳舞动作有些僵硬,节奏不是很准确流畅,但是一看很认真严谨,笑眯眯的招牌表情,动作一板一眼,动作没错过。 这件红裙子是教跳舞的老师要求买的,希望这个跳舞方阵有点特色,裙子有点贵,五十多块钱。红梅犹豫再三,看别人都穿上好看,最终才下决定买了。自从买了裙子,她每天跳舞都化个妆,精神气也倍增,舞步也轻盈很多。心里想,裙子买的值得,心情好,身体好比啥都强。 太阳慢慢爬上树梢,红梅带上了口罩,手套,她还是担心被晒到,晒黑了事小,皮肤晒得多会衰老的快。红梅是个爱美的女人,看着红梅你是猜不出她是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年过半辈的女人。年轻时也是“铁姑娘”称号的女人,担粪挑水,收割庄稼,培植果树,喂猪养鸡样样行行都行。 初次认识红梅是在老家亲戚女儿的婚礼上,红梅和老公结婚不久,一起来参加,收拾的利利落落的,带着金耳环项链,红色毛衣,领子边镶着几圈碎钻,闪闪的,还带着金项链。红毛衣搭配一条黑色裙子,黑色皮鞋,慈眉善目很礼貌的和我坐在一桌吃酒席,似乎有点喜婆婆的架势。有人议论说,二婚还来参加刘家喜事,这样的也不多。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知道了她和老公是二婚。二个年近六十的老人跳舞认识再续夕阳红。老公老刘老婆病逝,她也是中年丧偶。正好彼此看上就很快结婚了。红梅要求男方买了三金(金耳环,金项链、金手镯),明媒正娶进来。为这大家议论纷纷,觉得红梅矫情。也有人觉得红梅不容易,现在应该过个像样的日子,做回像样的新娘。红梅前夫年轻时身体就一直不好,在城郊附近乡镇种田种果园,家中主要劳动力是红梅。别人总为红梅可惜,一个人高马大,漂亮的女子嫁给一个病多体弱的老公。但是红梅好强,房前屋后种了蔬菜果树,养鸡养猪补贴家用,除了给老公看病,日子紧紧巴巴也能支撑着。生了二个儿子也渐渐长大能搭把手。老大现在继承家业种田守着家里房前屋后几十棵果树日子勉强过着。老二读了点书不愿在农村,在城里打零工。老公去世后,红梅帮着儿子种田几年,她看城里人每天晚上跳舞很是羡慕,常常来看,时间久了也在姐妹们鼓励下开始学习跳广场舞,认识了城里的不少姐妹,家长里短的唠唠家常,解解闷。时间长了大家看她人好帮着张罗对象,一下被城边一个拆迁户老刘相中,从此住在城里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不再田间劳作,专心做饭洗衣,过上舒心的日子。这位晚年丧妻的老刘,常年被生病但是强势的妻子压抑着,老婆去世不久就遇到了红梅这个贤惠的老婆,自然宠爱有加,娶到一个做饭好吃,尽心尽力操持家里,按照城里人打扮自己,越来越好看耐看的女人,恰逢刚刚分到拆迁房,住宅宽敞,还有一套房出租,有一种翻身农奴得解放的感觉,老刘感觉迎来第二春。老刘的儿女都成家了。这二位老人珠联璧合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红梅人本善良,对老刘的家人也是百般讨好,对这些失去母亲的儿女也是尽心尽力照顾,带孩子忙家务,能帮就帮忙。家里园子的菜下来了挨家挨户送去,做了好吃的电话呼唤大家来聚餐,逢年过节招呼一家大小团圆。婚丧嫁娶,人口添丁,都尽心准备张罗人情礼物。丝毫不怠慢。这些之前在强势母亲手下难得感受到母爱的孩子们,都和继母处的胜过亲生母亲。有时还对亲爹无所事事,天天饭来伸手,衣来张口的架势颇有微词。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幸福快乐地过下去了。不料疫情突发,红梅的二儿子失业了,几个月没工作的儿子心慌了,退掉租的房子。搬到了红梅家住。三十岁的儿子本来也不是吃苦耐劳能闯荡的人,因为没房也没姑娘愿意嫁给他,这疫情严重工作也难找。愈加自暴自弃。在红梅家里吃喝享受,零零星星打个工似乎没搬走的意思了。日子长了,老刘的儿子动了心眼,想着自己家拆迁房不要被红梅一家得便宜,把老爹的出租房过户到自己名下。老刘及孙子,也同意办了。房子租金儿子也收走了,老刘只剩每月一千多元的养老金,日子紧巴巴起来,老刘感觉不宽裕,也少了安全感,愈发攥着钱不怎么给红梅生活费了。 每天红梅跳完舞,就急匆匆赶到边上开的集贸市场,这里多是自产自销的卖家,早晨开几个小时九点就散了。下市前能捡到很便宜的菜肉,红梅每次都能精打细算,比来比去,讨价还价买到最低的菜肉。她喜滋滋地赶回家做饭。红梅没有啥抱怨的话,总是乐呵呵的,别人对她的好她感恩,生活对她的不公 ,她也从容应对。这不碰到她,红梅高兴地介绍怎么开微店买东西,又怎么刷抖音赚钱,一天赚一元也行,合计着自己的一点农村养老金也要每月存点。她还合计着多攒点钱,能付个首付给儿子买个小二手房,张罗给儿子娶个媳妇。我想红梅虽然不年轻了,担子依旧很重呢。看着红梅一走随风飘扬的红裙子,我想她会越过越好,感觉没啥事难道她。 这就是红梅,一个活出自我活出精彩的红梅。</h3> <h3>职工书屋赋 文/尹季显 大河之南,文明肇源,古都郑州,黄帝故里;背依黄河,怀抱嵩岳,位天地之中,据九州之心,远承五千年文化厚蕴,近建国家级中心城市。河南电力,光明使者;铁塔巍峨,特高压骨架鼎力中原;银线纵横,智能化配网密布城乡。建国之初,电校代代一心为国,两落三起,百折不挠,播种洒绿,千万桃李满天下;响应电力改革,三校汇流,中心筹建,五位强基,厉兵秣马,百舸争流挥桨急;放眼未来远景,星槎云路,乘风破浪,十年谋划,五大攻坚,一流创建梦正圆。培训既兴,乃振文化。精心筹划,集思广益,修整场所,广购典籍,更新设施,健全制度,成高雅之境界,实精神之圣地。美文一卷,香茗半杯,赏翰墨之清芬,听音乐之悠扬;遨游于诗海,寻幽于书山;暮春读百花争艳,仲夏读荷塘月色,初秋读丰收在望,深冬读白雪映窗。一册在手,神游八荒,物我两忘,此乐何极?韶光飞逝,修身无悔。书屋多能,特色鲜明,可访谈,可休闲,可学习,可上网;道德讲堂传承文化,教研活动汇聚众智,书法协会挥毫泼墨,摄影协会切磋分享,读书协会奇文相析,女工能手研习技法,百艺强身,文思润心。书屋之造也,塑人魂如春风化雨;书屋之成也,启民智若阳光普照;书香国网,文耀电力,中心腾飞,再添伟力!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