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第十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组新教师汇报课

珍惜

<p class="ql-block">  新学期伊始,榆林市第十一小学迎来了一批新教师,他们的到来为校园带来了青春与活力。为了检验和提升新任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夯实新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帮助新任教师快速成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榆林市第十一小学于9月13日----23日举行了一年级新任教师汇报课活动。许校长和同组的老师都参与了本次活动。新教师精心选课,认真备课、巧妙构思,以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了我校新教师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学生好动、好表现、好竞争、喜欢游戏和一些有趣的活动,所以杜媛媛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对这些方面有所考虑。在导入环节选择了故事导入的方法吸引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在讲解象形字时,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上黑板上画出太阳的形状,由此来理解古人是怎么造字的。通过单读、男女分读,小组PK读、齐读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学生不容易走神。在教学生怎样占格和怎样写规范时,先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之后教师再加以引导。这样的方法能让孩子在发现中学习,印象更为深刻,也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p> <p class="ql-block">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面临坐不住的问题,生字的学习是枯燥的、无趣的。而天性好动的性情又使他们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很难持久。基于此白坤玲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奖励魔法笔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中激发兴趣,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并收获新知识。</p> <p class="ql-block">  李文艳老师以“对”字为着眼点,创设“好朋友”情境,引入课文。鼓励学生去发现《对韵歌》里的六对好朋友,点燃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通过图文配对、联系生活等方式识字,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写字随堂练习,注重写字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兴趣。</p> <p class="ql-block">  李芸芸老师以汉语拼音的好处带领学生进入拼音王国,激发学习拼音的欲望,了解王国里有单韵母 声母 整体认读音节,以情景图故事引入a&nbsp;o&nbsp;e ,用编口诀的方法记住发音,及找出隐藏在图中的形,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学发a的四声调,认识四线三格,书写a。本节课上完后,让枯燥的字符“活”了起来,让学生的才华“露”了出来,让机械的记忆“趣”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常思源老师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能不断地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的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贯穿始终,通过一个个小游戏、儿歌培养了学良好的朗读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罗姣姣老师在授课《i u ü y w》一课的过程中,特别强调yu中u其实就是ü,y和ü组成音节,ü上两点省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规则,罗老师在课堂中编童话故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并根据故事内容编成顺口溜,进一步帮助记忆:“小ü小ü见到y,擦掉眼泪笑嘻嘻。”由于单韵母i、u、ü,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相互之间很容易搞混,罗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引导,使学生加强记忆。</p> <p class="ql-block">  朱苓老师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用编口诀,黑板示范书写的方法帮助孩子记忆b &nbsp;&nbsp;p &nbsp;&nbsp;m &nbsp;&nbsp;f,并从声音和样子对比b &nbsp;&nbsp;p,帮助孩子区分。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感受学习拼音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听完课后,在许校长的主持下进行了评课活动。教师们各抒己见,并针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很好的剖析,纷纷指出本堂课教学的亮点与其有待改善的地方,让每位新教师无论是从思维理念还是教学基本功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最后许校长对新教师综合素质和课堂亮点等方面给予了肯定,同时针对一年级段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并给新老师的课堂教学予以指导。</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为新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通过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充分调动了新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的积极性,积累了教学经验,提升了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增强了教学信心,同时也看到了他们身上焕发出的青春活力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他们将为我校青年教师们扬帆起航奠定基础。</p>

学生

教师

教学

老师

学习

课堂教学

一年级

积极性

记忆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