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母五十年金婚纪念

宁静的夏

<p class="ql-block">致父母五十年金婚纪念</p><p class="ql-block">生儿育女半世纪,</p><p class="ql-block">柴米油盐酱醋茶。</p><p class="ql-block">酸甜苦乐齐分享,</p><p class="ql-block">风雨共济同舟行。</p><p class="ql-block">磕磕绊绊终不悔,</p><p class="ql-block">儿孙满堂享天伦。</p><p class="ql-block">一生一世执子手,</p><p class="ql-block">不离不弃共白头。</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零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顺应知青返乡大潮流,24岁年轻漂亮的女知青徐素兰——也就是我的母亲,随姥姥姥爷从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方广州回到了老家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大徐家沟村,从此安家落户,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上山下乡的女知青。年轻时的母亲学习好,身体棒,音乐体育样样精通,篮球队长的出身,为日后的身强体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是受那个年代所累,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成为了母亲一辈子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回到老家的母亲在潘庄中学当了一名老师,此时经我老妈这个媒人介绍认识了我父亲崔显福,当时父亲刚刚当兵复员回来在刘营乡工作组工作,两人于1971年10月1日喜结连理。</p> <p class="ql-block">1973年姐姐出生了,过了四年,又有了我。1979年父母由于工作变动,从老家搬到县城,刚开始时在一街租房住,后来父亲单位分了房,最终在城里安了家。</p> <p class="ql-block">县城三街的那两间尖子房家属院,我们一家四口一住就是十八年,这里承载了太多的童年回忆,属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七零后的难忘时光。</p> <p class="ql-block">烧黑煤,生炉子,土暖气,老式的木工手做的家具,14寸的黑白电视,那时还没有冰箱。每年的夏天,卖冰棍的骑个自行车走街串巷的叫卖,一分钱的老冰棍,五分钱的红豆的,一毛钱的奶油的,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当时穷啊也没啥零食,水果什么的,吃个黄瓜西红柿还得我们姐俩一人一半掰开分着吃,还老是为了要尖儿打架!那时候哪能天天吃肉啊,只有过年才能解解馋。我记得特别清楚,冬天我家爱吃萝卜炖羊肉,可是满满的大碗里都是萝卜,羊肉只有可怜巴巴的几块,每次都跟抢似的狼吞虎咽,所以直到现在我仍然改不了吃东西不会细嚼慢咽这个坏习惯。再看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亲手做的。母亲心灵手巧,很快就从一个只识书本的知识女青年变身成一位家务活样样拿的出手的家庭主妇,全家老小一年四季的衣<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的,而且母亲的手工活特别细致,人见人夸!</span></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父母省吃俭用,勤俭持家,我们的生活条件渐渐地改善了。这时,姐姐已经从财经学校毕业上班了,我也上了中学。</p> <p class="ql-block">1997年,外甥女雨荷出生了,父母升级为姥姥姥爷了。母亲办了病退专门在家看外孙女。这一年我参加高考,离开家去石家庄上大学。</p> <p class="ql-block">1999年,我从石家庄师范毕业了,我家也终于从那生活了二十来年的小平房搬到了新楼房。</p> <p class="ql-block">外甥女在姥姥姥爷的精心呵护下慢慢长大,也给父母平淡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p> <p class="ql-block">2001年,父母结婚三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父母也赶了一把时髦,拍了一组婚纱照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这一年,我也结婚了。</p> <p class="ql-block">2002年,儿子聪聪出生了,给我们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更多的欢乐,父母更是高兴,儿孙满堂尽享天伦!</p> <p class="ql-block">姐弟俩个都是姥姥一手带大,姥爷一样的宠爱。</p> <p class="ql-block">姐弟俩的感情也是从小根深蒂固。</p> <p class="ql-block">2005年,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父亲也退休了。此时,儿子正好三岁,上幼儿园了。于是接送孩子,就成了父母责无旁贷的任务。父母是卸下了工作,又当上了保姆。</p> <p class="ql-block">在姥姥姥爷身边长大,也是跟姥姥姥爷最亲。</p> <p class="ql-block">跟子女儿孙在一起是父母最快乐幸福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眨眼之间,孩子们都长大了。外孙女大学毕业去了深圳上班,外孙子考上了四川成都理工大学。姐弟俩都远离了家和亲人,这让把他俩从小照顾到大的姥姥姥爷十分接受不了,每天都念叨着惦记着姐弟俩个。</p> <p class="ql-block">在这么不经意间,就发现父母老了。好像他们年轻时的样子还鲜活的存在于昨日,而一夜之间却突然变老。鬓发不知何时染上白霜,挺拔的背影渐渐佝偻......</p> <p class="ql-block">父母为了儿女为了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如今他们已过古稀之年,所以我跟姐姐想趁父母身体还健壮,陪他俩多出去走走,看看,多些时间陪伴父母。</p> <p class="ql-block">华东五市游</p> <p class="ql-block">台湾之行</p> <p class="ql-block">阿里山,日月潭,终于圆了父亲最大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玉渊潭春赏樱花</p> <p class="ql-block">棋盘山夏游花海</p> <p class="ql-block">雾灵山秋日登高</p> <p class="ql-block">人生漫漫,虽然有很多重新来过的机会,但是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多些时间陪伴父母,享受一段没有任何打扰的悠闲时光,完成他们年轻时的梦想,让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他们脸上。</p> <p class="ql-block">多久没有这样依偎在母亲怀里,让她给我编辫子了?十年,二十年?还记得我上高中时,每天早上母亲既要给我做饭,还得忙着给我编辫子,因为我自己不会梳,所以后来母亲逼着我把头发剪短了。都说“勤快手巧的母亲,养育懒惰笨拙的女儿”,这话一点儿都不假!我就是那个懒惰笨拙又幸福的小女儿!</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模范表率!记得小时候,爷爷去世后剩下奶奶一个人,腿脚瘫痪不能自理,于是在四个儿子家轮流住。那时母亲还在工厂上班,又苦又累,回家还得伺候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睡。母亲总是忙的顾不上休息,甚至晚上我们都睡了,她还要点灯熬油的织毛衣,做针线活。母亲照顾奶奶也从来不嫌脏不喊累,做饭,洗澡,换洗衣服,生病陪床,尽心尽力做着孝顺儿媳。母亲做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了我日后效仿的榜样!如今这个优良家风传承到了孙辈,儿子也因从小受到耳濡目染,对姥姥姥爷对长辈们都极其懂礼。有几年时间,母亲在市里照顾外甥女上学,父亲自己一人留在家里,年仅十岁的儿子每到周末就主动去陪姥爷,还振振有词地对我说:“不要让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如今父母老了,儿孙大了,他们终于可以放下所有的重担,尽情享受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母亲还是一如当年篮球队长的风姿,特别爱运动。参加了老年大学门球队,每天背上球杆,骑个自行车,去球场打球,风雨不误,打门球也成了她最大的爱好。我们一家都很支持她,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跟同龄人多交流,还能有机会出去游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p> <p class="ql-block">这是母亲七十三寿宴,全家团圆共同庆祝,父母笑得那么开心!愿父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p> <p class="ql-block">没有谁会陪我们一辈子,尤其是逐渐老去的父母。他们的有生之年不再漫长,不再遥远,等不起你所谓的“等我有钱了……”,“等我有时间了……”。是的,他们等不起。这辈子,还能陪父母的时间实在不算太多。十几年都是眨眼间的事儿,而我们的父母,还能有几个十年呢?如今,父母年近八十,我终于学会不再许诺,而是用行动去尽孝。假期带上父母,牵着他们的手,让他们看看这个世界的变化与精彩。</p> <p class="ql-block">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一份付出,陪伴也是一份收获;无论是父母与孩子间的成长血缘陪伴,还是夫妻间的生死陪伴,都感动着我们:有一种幸福叫陪伴!不一定陪走千山万水,不一定陪吃山珍海味,只需要,静静地呆在身边,只需要,用心地做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爱父母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而最好的爱就是陪伴!和父母散心亦或远行,游走山间亦或海边度假,牵起他们的手,就像小时候他们牵着我们一样,看遍这世间最美的风景,把无限的亲情留在这有限的时光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