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施家集

清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秋季节,我回到了阔别四十多年的故地——施集镇井楠村。一九七六年,我作为滁县军分区的一名政工干部,跟随分区首长们来到井楠大队蹲点,在这里度过了难以忘怀的一年四季。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但在我的记忆里,那山,那水,那人,仿佛就在眼前。然而,当我重回到这片土地的时候,才知道,岁月如梭,那儿已经不是原来的施集镇和井楠村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施集镇镇政府外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施集镇街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条从施集镇通往井楠的路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印象中的施集镇,一条不足十米宽,百米长的街道,没有什么店铺。早市还算热闹,鱼虾、蔬菜等土特产品还挺丰富。但除了三、六、九(农民初三、初六、初九)逢集,其它日子的早市时间很短,我们那个时候来镇上买菜得赶个早,来晚了可就买不到什么菜了。如今踏上小镇的土地,已耳目一新了,两条并行的大街,一眼望不到头,两面店铺林立,大街两侧绿化带树木茂盛,花香扑鼻,一片兴旺景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大队部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大队部门前的那条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与邂逅相遇的客人们互加微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先通往井楠村的路,只是一条勉强可以通小吉普车的沙土路,弯弯曲曲,起起伏伏通往大队部,从大队部到茶厂有一条路可通车,其余的到各生产队村庄,全是山林小路。而如今,原来非常熟悉的那条路,我竟然找不到所在何处,因为全是四通八达宽敞的柏油马路,去的方向也分不清楚,给我的感觉,是进入了一座漂亮的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同镇领导一起与绍峻红茶厂的同志交谈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口水井的方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茶,是井楠的特产,早年除了茶厂的茶山连成片,其余都是分散的小片茶山。因为有一个国营茶厂,曾经一度名扬全区,但都是粗放制作的绿茶。而生产队的茶山,到了春茶收获的季节,都是队里几个老茶工手工制作,一个队架上几口茶锅,靠老师傅凭经验来制茶,常常有制坏的情况发生,一个队一季茶没有多少收入。如今那儿茶厂林立,制茶企业设备精良,制出的春雪、毛峰品质优良。让人惊喜的是,那里不仅生产绿茶,近年来还生产红茶。绍峻红生产的有机红茶,制作工艺独特,品质优良,口味纯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并且进入上海长三角农产品展销行列。茶,成了井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洼民宿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回施家集留给我最感慨的,还是那里民居的变化了。早先那些土墙房,只看到了两处。一处在赵洼民宿旅游区,是为了留下岁月的痕迹而有意为之,但从里边看却是现代化的装修。另一处,让我很意外,那就是大队部后边的那幢知青小组居住的老房子。有点离奇的是,就在那幢房子前,我遇到了一位外地来的客人,她长得跟那个时候在这幢房子里居住的一位女知青那么的相像,让我一时有一种时光的错觉感,后来经交谈,与那位女知青没有亲缘关系。我向她们介绍了当时这幢房子里的情况,她们很感慨,后来双方加了微信,我们成了微信好友,这也算是一个小插曲吧!那里现在农民居住条件与城里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是那个赵洼村民组,他们解放思想,敢闯敢为,在那座小山坡上建起了具有山村特色的旅游度假村,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来此休闲度假,生意十分红火。而那个时候,这个生产队是个比较闭塞的落后村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幢知青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王水库风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施集镇十分重视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井楠村的大队部旁边,也就是在那幢知青房后面(现在有一条马路在门前通过),建立了一个党性教育馆。里面陈列了皖东第一支部历史史料,新四军第五支队在这里战斗的战例,还有从这里走出去的名人事迹等。非常荣幸的是,由于我的那篇回忆军分区在这个村蹭点的文章《情系施家集》,得到镇党委的重视,老红军、老首长们的动人画面,连同我的那篇文章样稿,都列入了陈列的内容,并占据了很大一个版块,让我深受感动。那里的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许多首长和战友们为他们作出的奉献,今天我把它告诉我的战友们,有空回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党性教育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岁月无情,一切都在变。从环境来说,变好了,变美了。当然,有些消失了,没有人再去理会。那个我们天天与之打交道的水井,因为早已失去它的功能,已经没有了踪影。那个常常路过的小王水库,原来的那个小垻埂,现在是两边绿树参天的大马路,路西还是大片的水面,变化不大,路东原来战备医院门前的水面,现在是一大片荷塘,是个风景点,虽然我们去的时候,荷花大多数已凋谢,但乃能看到盛时的模样。而对人来说,岁月有些无情。我们当时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已老态龙钟。那些当时朝夕相处的老乡们要么进城养老了,要么已经过世,非常的遗憾。带着一片深情,我让镇里的领导带我去看望了一户有困境的学生家庭,送上我的一点心意,也算我对阔别几十年乡亲们的留念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望姚李村民组困境大学生耿庆春的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去的时候,镇里正忙着准备农歌会,因为今年农歌会施集有个分会场,我不能等到农歌会的到来,只好让镇里的同志给我拍了几张图片,把他放到文章后面,让我们都能体验到那一天的盛况,借此祝愿施集未来更繁荣,井楠明天更美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