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祭忠魂,——记原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O六队总工曹文书(二)

金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在世,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与相爱的人在岁月长河中两情厮守,携手承受苦难,共同分享快乐,从青丝到白头。地质队员也是普通人,他们渴望城市华灯初上的夜晚,他们珍惜夫妻恩爱、儿女情长、天伦之乐……然而,他们属于青山丛林,属于矿。</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在 缅甸辛古金矿</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曹文书199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8月任三○六队副总工程师,1998年7月取得中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同年晋升为地质高级工程师,2003年5月任三○六队总工程师直至逝世。曹文书的夫人邓丕玲仅初中文化,曾是工人,结婚后多年在家操持家务。曹文书的夫人邓丕玲女士对我说:“我们结婚没有彩礼,没有买过戒指,结婚是在家乡大竹金花寨,时间是1991年1月24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邓丕玲是大竹县人,原是服装厂工人,1989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曹文书。那次是父亲生病曹文书请假回乡探亲的。他日夜陪护在父亲病床前,和小邓见面很少,但恋爱关系确定的很快。邓丕玲说:“那时候他人不胖,挺帅,就是晒得有点黑。我看中他的是人老实,本份,特别是对老人有孝心。”临分别那天,曹文书讲了,我是搞地质的,长年累月在野外找矿,嫁给我可能会吃苦,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邓丕玲说:“我不会后悔。”结婚一年后,邓丕玲辞掉了工作来到云南,1993年9月又生了儿子。果然,曹文书一年有多数时间在野外找矿,家里的一切全靠妻子。怀孕不到两个月,他就出去了,临产前才回家。儿子刚满百日,他又到野外工作,等他回来儿子已经学走路了。特别是担任总工程师后,家就像是他的旅馆,吃完饭就伏在电脑前工作到深夜,有时干脆在办公室彻夜干活不归。连老岳母都说:“他是工作不要命的人哪!”邓丕玲深情回忆他没担任领导职务时的日子,那时曹文书出差回到家里,虽然话不多,但买菜、做饭、带孩子,总是承担尽可能多的家务,用行动疼爱妻子。 </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同志的儿子</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曹文书做过许多平凡的小事,小到让众人不知,也许是让人觉得这些都是地质队员的日常小事。今日闻听虽惊讶叹息却又觉得自应如此。1990年至1991年广南洒拉冲金矿普查组工作期间,洒拉冲苗寨有位农民叫李学良,因为生活贫穷儿子辍学在家。曹文书得知后,拿出30元钱给李学良,替他的儿子交了学费重回课堂。项目组完成任务撤下山时,曹文书又拿30元钱给李学良,把下年学费预付给他,嘱咐他绝对要让孩子读书成才。当年曹文书的月工资是多少?有人说是90元,有人说是70元,但大家都知道他是曹家的顶梁柱,经常要寄钱回家。这两个30元份量是很重的。2006年春,总工程师曹文书到广南县考查金、锑矿点,野外考查结束时天已经黑透了,因为此地离广西境内一位刚毕业分配到三○六队的大学生小廖家很近,他又专程绕路到广西去看望小廖的父母,感谢他们对孩子从事地质工作的支持。或许只有几十公里的路吧,但他的绵绵心路又有多长多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高级知识分子,言语虽少,丹心似火。他懂得,人们彼此心相系、情相惜,这是迈向和谐与理想的通道。</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和同事们和谐相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和同事们和谐相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和同事们</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人生和事业遭受挫折时,谁能够无畏无私地依然挥旗猛进。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地质工作一派萧条,边疆云南更不例外。习惯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的地质队面对市场无所适从,地质队员引为自豪的职业荣誉感被社会淡漠。山谷的风似乎吹不动了勘探队的红旗,《勘探队员之歌》也似乎失去了往日动人的韵律。那段岁月许多地勘单位都在为“饭碗”奔波突围,在陌生领域里打拼。三○六队经营也陷入了低谷。1999年,曹文书已是副总工程师兼矿产勘查院院长,由于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他重回野外担任项目组组长。有人可能把岗位变化视为人生大起大落,曹文书欣然受命视若平常。他带领的项目组在广南县堂上工区从2000年一直工作到2003年,用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使文山广南堂上金矿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堂山金矿现场</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广南堂上金矿是三○六队在1989年开展锑矿勘查时发现的,但在近十几年的勘查中,项目几上几下,找矿效果不太理想。担任项目组长恰恰给了曹文书一个沉在野外的机会,让他的扎实地质理论和实践经验有效结合,潜心研究该地区成矿规律。年届七旬的三○六队原总工程师陈名全说:“最佳找矿地区、最佳找矿手段、最佳找矿类型这是地质界都懂的方法,曹文书技术思路的特点就是把以上三个方面灵活运用,完美结合。在文山广南堂上找到了大型金矿,并为外围找矿拓展了空间。</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堂山金矿安龙山矿段</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后来继任三O六队总工程师后,每个项目的设计、构想、组织、实施都由他主导,成功率相当高。”谈及堂上金矿储量突破成为大型金矿时,陈名全说:“曹文书的主要贡献是借鉴贵州大厂地区发现金矿的经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首先在堂上矿区发现了大厂层含金层。” 曹文书在堂上找到大厂层绝不是偶然后,这是长期野外实践经验和理论集累的结果。云南省原有的1/20万地质图上没有大厂层,曹文书率项目组3年沉在野外,展开了布局科学调查缜密的野外工作,他特别注意到茅口组与玄武岩组之间的砂岩和灰质岩特征,通过二迭纪不整合关系与滇、黔、桂的地层对应,从而发现了堂上矿区存在大厂层含金层。2003年8月云南省有色地质局组织了堂上金矿会战,14台钻机上阵,80%钻孔见矿,扩大了找矿空间,储量成倍增加。</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堂山金矿的发现引来国外同行的关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堂山金矿的发现引来国外同行的关注</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堂山金矿的发现引来国外同行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堂山金矿的发现引来国外同行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3年5月,曹文书由项目组组长直接升任三○六队总工程师,每年主持指导着数十个地质项目的推进,被职工们称为“三○六队地质找矿的领头雁。”</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在项目工地</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国门去找矿、开矿,是国家的资源战略之一,对地质队是风险度很高的市场尝试。三○六队队长郭志峰介绍:“我们在国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找矿曾经进行了几年的探索,国外找矿除了对地质情况、市场环境的认知外,必须注重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三○六队找金是长项,并且具备成建制的金矿开发队伍、技术和人才。从去年8月至今,曹总先后8次赴缅甸考察指导项目进展,所以选择缅甸辛古金矿的开发,把这个项目作为我队走出去的重点项目。曹总为辛古金矿倾注心血直到离我们而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O六队党委书记高泽培也是位地质高级工程师,有着丰富的找矿经历,曾8次和曹文书一起到缅甸解决探、采、选一体化的种种难题。虽然高泽培年长曹文书10岁,但对曹文书的学识、胆识、风范还是充满敬佩。“第一次踏勘是他自己去的,工作非常扎实,回来的结论是成矿条件不错,可以上。”高泽培十分激动地说:“今年9月到10月曹文书最后一次到缅甸,也是我们俩一起去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外围矿点,为下一步发展做准备。他说项目扩展潜力很大。”</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和同事</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辛古金矿区位于缅甸曼德勒省的山区,离曼德勒市120公里,地域荒凉、气候炎热、林木繁杂,还常有野兽毒蛇出没。历史上曾有过民间采金史,却又是个地质工作的空白区。按照边探边采的思路,曹文书为建基地建选厂确定方位,在最短时间摸清矿区内金矿资源分布与走向,所以每次出国都是爬陡坡、钻林子、下老井老坑,对野外工程进行现场调整。单说说下老矿井吧,勘查区域内有几十个老井,多是井口口径比人身体宽一点点的竖井,最深的垂直100多米,黑洞洞的望着就吓人。下井工具大多是使用手摇绞车,将绳子绑在人的腰腿部,然后摇动绞车把手,将持矿灯的人缓缓放下去。可以说,凡是人能下去的老矿井曹文书都下了。他体重80多公斤,吊上吊下的时候胳膊、腿上常被井壁撞伤擦破,但他从不放弃一次井下观测的机会。今年9月24日至10月3日是曹文书最后一次赴缅,为了搞清周边资源情况他和高泽培主要时间依然是跑野外。钻林子钻草丛,攀险崖下陡坡,中午吃两口带的干粮,瓶水喝光,就喝小溪水。曹文书不放过一个含矿露头,对每个含矿现象都详细观察记录描述。</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野外工作记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在野外工作</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曹文书曾用地质锤敲响了新古沉睡的荒山,这敲击便是历史,便是灵魂的高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太阳普照世间每个人,那地下的矿藏永远是曹文书的太阳!</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在辛古金矿坑道</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代在进步,社会的改变,不变的是人们珍贵的品格精神和那份执着不变的初心。常常有的人说岁月静好,但有的人总是为着自己的理想负重前行。他总是引领人们前进的那缕阳光。总工程师曹文书的工作日程安排总是满满的,今年三O六队在建地质项目40多个,每一项他都要策划指导,每一处他都得亲至现场。不过,如果从曹总的行动痕迹中仔细分析一下他这几年来主持完成的各项地质找矿项目,我发现成果非常显著。文山州砚山舍德铝土矿和邱北飞尺角铝土矿的设计、实施、报告编写都是由曹文书亲自主持完成的,目前已探明一个储量极其可观的大型铝土矿床,对推动文山州社会经济发展必将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3月,富宁县钛铁矿勘探完成后,引进了有事业心的云南年轻民营企业家投入数以亿计的巨资,与有色局合作成立了矿业公司,一年多的时间便建成了一个采矿、选矿、冶炼一体化的企业。</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在野外工作</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曹文书在铝土矿野外工作现场</p><p class="ql-block"><br></p>  曹文书说过:“地质事业的未来要靠年轻一代。”凡是在他身边工作过的新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个个都说“曹总是手把手地教过我”。从踏勘、记录、填图、工程布置直至编设计、写报告,曹文书耐心细致一项一项地带年轻人。三○六队每年举办技术培训,主讲人就是曹文书等一批年轻技术骨干。曹文书在洒拉冲资助过的苗族家庭失学的孩子已长大了,而这家的女儿读书又由三O六队一位年轻人继续资助。2005年才从昆明工学院毕业的郑国龙,曾有幸在老挝找矿项目中有过一段与曹文书学习共事、同甘共苦的日子, 10月28日,在曹文书的追悼会上,郑国龙无法控制自己极度悲痛,哭得昏倒在地。他说:“那一刻,我无法面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曹文书在铝土矿野外工作现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曹文书在铝土矿野外工作现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8年10月3日,曹文书完成缅甸辛古金矿项目工作回到昆明;10月8日至11日再到文山广南县堂上金矿布置外围找矿工作;10月15日至16日再到玉溪华宁县磷矿详查项目现场布置钻孔位置和探槽;10月20、21日是周六、周日,他自已感觉是感冒,就到附近医院输液;10月22日早晨8时许到办公室与老总工陈名全探讨广南县木利锑矿外围找矿的方案;约10时左右夫人邓丕玲陪同到医院检查并当即住院;下午4时曹文书陷入昏迷状态……</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在汇报工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在汇报工作</h3>  2008年10月24日16时30分,曹文书同志因恶性脑疟疾医治抢救无效,离开了我们。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同志音容笑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文书同志工作照</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丹心酬地质,青山祭忠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曹文书的一片丹心将在红土高原座座青山上永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山有灵,这个灵就是忠诚事业的地质队员的情感,就是民族崛起的期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文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