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焙饼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数字游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农村中秋节烤月饼俗称焙饼子,每当看到或者提起月饼,就禁不住想起儿时过中秋节的情景。 </p><p class="ql-block"> 那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每到中秋节来临,母亲都要或多或少焙饼子。模型有月牙,葫芦,猴子,兔子……过中秋节了,要送长辈,也为家里增添了过节的浓浓气氛。这焙饼子的饼子就是纯白面,馅就是红糖和核桃仁,面和馅总是捉襟见肘,背下的饼子时间长了,干的硬的咬不动,一啃一个牙印,尤其是饼子外面不含馅的那一圆圈,坚如磐石,最后不得不放在捣咸盐的铁钵子里捣碎当炒面吃了。哪像现在的焙饼子,白面想和几斤是几斤,和面时还要放豆油,鸡蛋,牛奶等。馅子里放的白糖,红糖,核桃仁,茴香,瓜子仁等等,依据个人的口味和爱好随意添加,焙出的饼子金黄明亮,香酥甜腻。</p><p class="ql-block"> 当时村里还没电,更谈不上烤箱,不用说用烤箱,我就连烤箱这一名词也没听说过,也不知道烤箱长得啥模样,焙饼子就是原始的工具——鏊子。这鏊子上焙饼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和面,兑碱面,包馅儿,凸饼壳,上色水,点红色。火候掌握这是头等大事,这火势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火大了饼子还没熟就汤皮了,成黑的了,火小了饼子一下子焙不熟,就是熟了也费好长时间,把饼子烤干了外表看见还是像生的一样,不是那么金黄,面相太差。所以,看火也就的一个专人,还的来回转鏊子,不然,前后火的温度不一样,不匀称。就这紧操心的也是经常把饼子焙的焦了,成黑的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作为孩子,还是希望把月饼焙的烫皮成黑的,或者焦的。因为,好的大部分都送人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多吃几个,我们小孩才不管送人够不够,只要能吃就行。每当从鏊子上拿出饼子,看到有烫皮的或者焙焦的黑饼子时,母亲总是焦急地说:“哎呀呀!快快快——又成了包老爷了(黑脸包公包老爷)”赶紧转一下鏊子,把火稍微小点。火小了,鏊子上的温度半天又起不来,焙出的饼子就像蒸下的饼子,色气没上来,焙的时间又长,干巴巴的。就这样紧紧张张,反反复复,将将就就的,不管好赖一年的焙饼子总算结束了。母亲把面最相好的饼子送人后,剩下的才能轮到我们兄妹分的争着抢着吃。 </p><p class="ql-block"> 如今,那样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焙饼子家家户户有烤箱,烤箱可以调温,从外面的玻璃就可以看到饼子烤的成色,烤箱烤下的饼子火候均匀,包老爷式的饼子已成为过去,饼子也不像原来一样,一咬一个牙印,更不用捣咸盐钵子捣那坚如磐石的饼子边缘。但是,焙饼子的情景永远留在我的记忆当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