鄣山大峡谷 <p class="ql-block"> (2021.9.11,周六,晴转阴) 出龙川,我们来到镇上一家熟食小店,少云买了一只烤鸭,让师傅剁成两盒,打包捆扎好。对我说,现在去鄣山大峡谷,中午赶到女儿家的那片核桃山上吃饭。他要顺便看看在山上帮女儿家打核桃的老伴及村民们,因为山高信号弱,进山一周了,彼此杳无音信。</p> <p class="ql-block"> 驾驶员快速调转车头,载着我们向县城东南方向驶去。此时的山路一马平川,所经村庄皆是绿树成荫,溪水环绕;所见的房屋多半是白墙黑瓦,马头翘角,一派徽州景象。与徽派建筑相比,路边的庄稼倒是五颜六色,层次分明。最为显眼的当属黄澄澄的稻谷,它们仿佛被关在一块块田野里,低着头、哈着腰,任凭阵阵秋风摇曳,总是那么的成熟与稳重。或许是皖南山区的格局太小,或许是老百姓的种植习惯,总之,在这大山的脚下,你是很难欣赏到“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美景的。</p> <p class="ql-block"> 莫过20分钟,一幅高大的广告牌突兀的闯入我们视线之中,提示游客们鄣山大峡谷就在前方。只见大客车就此停下,游客纷纷下车改为步行,但小车仍可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车紧贴着山体缓步慢行。由于路面坑洼不平,加之爬坡,车子走起来有点吃力,辗转颠簸得也很厉害,我不由自主的系好了安全带。</p><p class="ql-block"> 俯视窗外,万丈深壑,潺潺溪水细如白线,躺在山沟里的块块巨石在阳光下熠熠发光。游离在“进一步万丈深渊,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境界里,难免有些毛骨悚然,心跳加快。于是索性放眼望去,远处山峰高低有致,起伏连绵,于飘渺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近了,近了!一个近似90度的左转弯后,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屹立在眼前。我断定这就是少云所说的、富有徽州山水灵性和徽文化底蕴的鄣山大峡谷了。车未停稳,我便迫不及待的向人群集中的地方走去,心里有一种抚摸大山肌体上的每一块岩粒与纹理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真可谓高山仰止!仰望这座号称世界第一巨石——百丈岩,心潮澎湃。其山顶高耸入云,全裸的山躯呈古铜色,如锹铲,又如斧凿,光滑平整,浑厚圆润,通体不生一草一木。而就在其前,其后,其左右,又是古木参天,竹苞松茂,唯有此地猴不经过,鸟不拉屎,不能不佩服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绝妙!</p><p class="ql-block"> 正因如此,百丈岩的美与众不同。它那与生俱来的雄伟、厚重、挺拔的禀性,让前来欣赏之人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最为恰当。总感觉到站在其脚下,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和轻浮,小的宛如这秋风里的一片枯叶。 </p><p class="ql-block"> 由于景区在维修,游客无法下到山底,故山下的毛主席石像、葫芦潭等期待值高的景点,今天是无缘欣赏了。见我稀有惋惜之意,少云说,这是留一点遗憾让你下次再来。说着,他手往身后一指,我们蓦然回首,果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身后的那山、那天、那云全都气宇轩昂,五颜六色。它们在大自然这位高超艺术家的调配下同框展现,美轮美奂。此情此景又岂能是一个“蓝天白云”所能涵盖了的。</p> <p class="ql-block"> 曾记得唐代刘禹锡在我的老家和州(今和县)任刺史时,写下的《陋室铭》里有这样的千古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眼前这个没有绝对高度的百丈岩又缘何如此小有名气,引来四方客,莫非是有仙人指路。果真如此的话,那指路的仙人又能是谁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