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没赶上升国旗,就看看降国旗吧!</p><p class="ql-block">武警护卫队升旗的三位分别着海,陆,空军礼服,代表全军官兵。以“亮相即精彩,出场即震撼”的标准,用挺拔的军姿,威武的气势,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展示国家和军队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对比台湾省的中正纪念堂的……</p> <p class="ql-block">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始建于1420年(永乐十八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宗庙,依古代“左祖右社”的规则,与故宫、社稷同时建造。是紫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戟门,是太庙的礼仪之门。单檐庑殿顶,汉白玉绕栏须弥座,台阶九级。两侧各有单檐歇山顶旁门。内有朱漆戟架八座,插银镦红杆金龙戟120条,1900年被八国联军全部掠走。</p> <p class="ql-block">神柏,相传是明成祖手植的第一棵树。太庙始建成,遍植新柏,连种三次,均未成活,一工匠献计,将太庙薄土与皇城东北角沃土对换,并请朱棣首栽此树,果然成活。众人皆说是皇帝福荫所致,遂称“神柏”。后代皇帝、亲贵至此须下轿、下马,以示尊重。</p> <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p><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还有一个回音壁。</p> <p class="ql-block">皇穹宇位于天坛。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圜丘坛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名为“皇穹宇”。</p> <p class="ql-block">圜丘坛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p> <p class="ql-block">天坛的建筑特色主要表现在声、力、美学原理的巧妙运用和精心设计上。</p><p class="ql-block">天心石,是圜丘坛的中心位置,其外环砌扇形石板九块,下一环砌十八块,后面依次递增九块,直到“九九”八十一块,寓意“九重天”。</p><p class="ql-block">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浑厚、洪亮,还会从四面八方传来悦耳的回音。</p><p class="ql-block">圜丘坛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九级台阶,周围是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p> <p class="ql-block">这是望灯柱,皇帝祭天时要一直点亮着。原来有三根,袁世凯称帝祭天时去掉两根,号称“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p><p class="ql-block">故宫五百年,天坛六百年,而北海是五个朝代的皇家 园林,是北京最大城市室内水面公园,一池三山的皇家御园。(公元916年)辽国契丹人所建。是辽的宫殿——萧太后殿。是明清的中轴线。</p><p class="ql-block">北海白塔,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 当时"有西域喇嘛请皇上立塔寺,能寿国佑民",皇帝说:修塔寺既能寿国佑民,我又何惜这几万两黄金?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p><p class="ql-block">北海白塔矗立在琼岛顶峰,成为整个北海的象征。“君权神授”、至高无上的镇摄力自然也就威仪自生了。环顾四下,南向是楼阁峥嵘的紫禁城,花团锦簇的中南海,北面则是一湖光水影,接天莲叶。放目纵驰西山黛色,十里京华,尽入眼底。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损。在修复时,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盒盖绘有太极图,盒内藏有两"舍利",证明此塔是一座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此桥一头有太湖石砌成的假山(堆云),另一头连着大片掩映的绿树(集翠),中间设弯道,被称为“堆云集翠桥”,也就是永安桥,宽7.6米。</p> <p class="ql-block">静心斋是北海北岸最完美的建筑,碧池清水,曲桥回廊,十分清幽。原名镜清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为皇子读书处。末代皇帝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在此写成。静心斋之名后来为慈禧所改,据说是因为镜清乃“镜中之大清”,很不吉利。</p><p class="ql-block">北海北岸诸景中,布置精巧而清秀者,莫如静心斋,与故宫的乾隆花园、颐和园的谐趣园,并称三大“皇家花园”。静心斋开发始于辽代,园内大多数建筑却成于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期间,当时就有人称它“乾隆小花园”。清末,慈禧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挪用海军经费,对这里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了叠翠楼,并由中南海到北海沿湖岸铺设铁轨,直通静心斋门前小火车站。</p><p class="ql-block">静心斋面积不大,长仅一百一十余米,广七十余米,总面积4700平方米。地形又极不规则,高下起伏不齐,却能因地制宜,作成池沼假山,堂亭廊阁,“虽为人工,宛自天开”。</p> <p class="ql-block">静心斋里面的太湖石假山设计龟蛇斗,后左侧枕峦亭,型似莲花。1937林徽因实地勘测静心斋,她称枕峦亭是她所见过最美的亭台。1980年,枕峦亭得伦敦世界园林博览会金奖。</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中最有名的地标建筑,除了琼岛上的白塔, 就是九龙壁了。</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共流传下来三座九龙壁</p><p class="ql-block">一座在山西大同 建于明朝初年 ,为朱元璋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照壁,另两座都在北京 都建于清乾隆年间,一座在紫禁城中 为宁寿宫前的照壁,再就是北海北岸的这一座了,它是大圆镜智宝殿山门前照壁。</p><p class="ql-block">三座九龙壁中 山西的体量最大 ,紫禁城的因有正面龙 级别最高,而北海的这座 是唯一的双面壁</p><p class="ql-block">北海九龙壁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高5.96米 厚1.60米 长25.52米,壁身建在青石基座上 为城砖所砌,以424块七彩琉璃砖瓦镶嵌而成。</p> <p class="ql-block">壁顶为五脊四面带螭吻的庑殿式,顶下是琉璃烧制的,木梁枋斗拱,壁两面 各有九条彩色浮雕的巨龙</p><p class="ql-block">壁两端 海水江崖中分别涌出日月</p><p class="ql-block">九龙壁上 除了壁前后十八条大龙外,壁的正脊 垂脊和其他的建筑构件上,也装饰了许多 各种姿态和大小的龙。</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正反两面的图案是一样的,最中间的 都是一条明黄色的正龙,但这条龙与紫禁城九龙壁上不同,那条龙是正面朝前 这条则低着头,所以 此壁的级别就低于紫禁城的</p><p class="ql-block">正龙两侧分别是蓝白紫黄四游龙,它们升升降降的,腾跃盘旋在松石绿孔雀兰的天海云水之间</p><p class="ql-block">龙头龙身为高浮雕 似破壁而出,龙身的形态充满了动势和力度,筋骨的张力让它们显得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顶为庑殿式 一正脊四垂脊,正脊两侧有两只螭吻 又叫 吞脊兽,每只螭吻身上前后各有一条仔龙</p><p class="ql-block">正脊的前后 各有九条浮雕的龙,四条垂脊 每脊左右各有一条龙,仅五条脊加上螭吻 就有30条龙</p><p class="ql-block">每条瓦陇下面 都嵌有琉璃瓦当滴水,每块瓦当和滴水上 都各饰有一条龙,一圈儿共有瓦当252块 滴水251块,檐下斗栱之间 嵌有82块龙纹垫栱板,再加壁前后云水之中的18条大龙</p><p class="ql-block">这就一共有了633条龙</p><p class="ql-block">这还没算 正脊的两只螭吻/吞脊兽,垂脊上四只嘲风/套兽 几位龙儿子呢!</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p><p class="ql-block">北京有句老话:东城贵,西城富,穷宣武,破崇文。南锣鼓巷因其特殊地理位置,自古都是达官贵人府邸、宅院的聚集地,其中不乏王爷、将军、总理、大臣,以及一些社会名流,堪称名副其实的“高干社区”。</p><p class="ql-block">1990年,南锣鼓巷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所以南锣鼓巷如此名声大噪,正是因为在这不到一公里长的胡同中,浓缩着北京这座古都七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它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南锣鼓巷全长786米。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在元大都“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东西各有八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 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称“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八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p><p class="ql-block">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p> <p class="ql-block">周口店人猿遗址,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景区。距北京市区约48公里。 </p> <p class="ql-block">从北京坐车到周口店来回转八趟地铁2趟公交,只需要车费20块钱。却花了六个小时,只进去看了二十分钟。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吓坏了!</p> <p class="ql-block">路遇热心北京大哥,身边跟着十来个各地游人听他讲解,犹如一个小旅游团。有不知情的说,这个导游不会安排时间,这天黑了,路都看不见,还在走景点😂😂……</p> <p class="ql-block">一道美食,代表一座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