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趣事(5)--小学

凡夫俗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学</p><p class="ql-block"> 我虽然出生在常州,蒙学时没条件上幼儿园,是由父母带大,小学却是在701厂子弟小学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教室好像是用芦苇编织的土墙临时搭建的,每天只上半天课。上学第一节语文课的内容是识字,依稀记得内容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没想到,4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还不时被人提起。第一任班主任姓黄,不记得具体姓名,印象中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没多久就退休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临时土墙校舍被拆,用灰砖建起了两层楼的教学楼。教学楼两头带有楼梯,中间一排是走廊,串联起全部的教室,走廊间有一根根的柱子。教学楼的前面是操场,后面种了一排杨树,杨树间搭建了三两个水泥台面的乒乓球台。2、3年级就是在这楼里上课的。</p><p class="ql-block"> 那时上学没有压力,作业基本上在学校就完成了。最多的还是玩耍。冬天课间男生们最喜欢玩的就是斗鸡了,双方用一脚独立,另一脚抬起用手扳成三角状,用膝盖朝外互相去冲撞对方,若对方双脚落地,则赢得战斗。由于都穿着厚棉裤,冲撞并不会很疼,但让老师看到是不允许玩的。还有就是挤墙拐,在走廊上大家分成两拨倚靠着墙相互挤压,也不顾着衣服磨损和蹭脏,只想着挤垮对方,挤着挤着大家都不冷了。女生们大多时候跳皮筋,还有就是踢毽子、扔沙包。天稍热一点的时候,我们还经常打水仗。打水仗的“武器”各有千秋,先进一点的是“水炮”。那时工厂医院打点滴用的吊水管是橡胶的,有父母在医院工作的同学就拿一长结橡胶管,一头系起扎死,另一头绑上空圆珠笔芯,笔芯上套一橡胶药瓶盖,注水时,用药瓶盖蒙住水管嘴,利用自来水压力把橡胶管撑开装满水。这可是大杀器,水不仅飙得远,水量还大。差一点的就用注射用的针管,吸满水再打出;更简陋就是用一节竹竿做的“针管”,打一次都需要装一下水。打水仗时,这就亏在装备上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水泥的乒乓球台,大家并不嫌弃。课间和放学后都要争抢才能得到,用几块砖当作栏网,几乎光板的球拍挥舞着,车轮战往往一把决胜负。有次周末放学后,我打乒乓球玩疯了,到家才发现书包没带回来,赶紧回去找也不见踪影。好在被同学捡到先行带回,让我虚惊一场。那时,学习压力不大,但上课还是很规范的。不仅设有语文、数学等主课,还有音乐、体育、美术等副课。记得有次老师组织大家到学校边的叶村(自然村),去看开花的石榴树,回来后要求每人些一篇作文。在音乐课上邵老师教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到现在我还能哼两句,“太阳出来罗喂,喜洋洋哦,喔喔;挑起扁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岗咯,喔喔……”</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那时的生活条件的确艰苦,但至少在当时我感觉不到,我们这些孩子真是快乐。不记得哪本书有这么一句话:“苦中作乐,只是处世法;苦不自知,才是立身道”。要说少时苦不自知,是无意识的、懵懵懂懂的;成年以后,苦中作乐是生活压力下不得以的有意为之,试问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苦不自知?</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