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徐声明</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今天去菜市场,目的只有一个,买几斤本地摘的红辣椒。这种辣椒,和大棚里产的辣椒不同,一是口味不同,本地辣椒吃在嘴里不仅辣的过瘾,还有一份说不出的鲜味,大棚里的辣椒,就是辣椒;二是长相不一样,大棚里的辣椒外表油光滑面,大小均匀,本地辣椒生的满脸皱纹,弯腰驼背,胖瘦不一。</p><p class="ql-block"> 买这种辣椒,靠的是缘分,很多时候,不是你想买就一定能买的到。长期种菜卖的菜农不会等辣椒全红了才摘,因为辣椒红的时间长,如果不及时摘除,会影响产量,影响收入。</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运气或许很好,在万昌农贸市场附一楼自产自销区的一个角落边,我看到了一堆红辣椒躺在那儿朝着我微笑。卖菜的老人家问我,买冬瓜啵?我说,不买。他又问,买茄子啵?都是自家种的,好吃呢。我笑着说,我买辣椒,多少钱一斤?6块,6块,老人家热情地回答我,今天早上才摘的呢。</p> <p class="ql-block"> 我在挑选辣椒时,老人家告诉我,他家在夏营,种的这些菜,家里也吃不完,便拿来卖,卖几块钱算几块钱。夏营我也有几个朋友,我随口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看他认不认得,如果不认得,便说明,他不是夏营人。他呀,认得认得,他现在发了财哦。</p><p class="ql-block"> 我说的这个人,今年应该有70多岁了吧。他以前在县城开了家餐馆,家常菜,我经常去吃。后来,他餐馆没开了,听说是回了老家,在村里当文书。最后一次见面,已有10多年了。见面时,他很高兴,说,抽时间过去走走,钓钓鱼什么的。他一如当年的热情。我当场被他的那股热情熔化了,连声说,好的好的,中午我俩聚聚,好多年没见面呢。好多年没见面呢,还是那么亲热,真是有缘!今天就不吃饭了,下次到村里去坐坐吧。聊天中,他告诉我,回到村里后,垦山挖荒50多亩,种了20多亩桂花树,剩下的,计划全部种油茶,希望在有生之年,为子女留下一点东西。他的这番言语,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从那以后,我们就再也没见过面了。虽然,我偶尔会想起他,但也没去过他村里,打过电话,可能换了手机或号码吧,没打通。</p><p class="ql-block"> 所以,今天遇到一个说是夏营村的人,便分外觉得多了一份亲切。卖辣椒的老人说,夏营不是建了水库吗?你的朋友不仅仅是征迁户,他家栽的桂花树、油茶树也全部征掉了,政府补偿了一大笔钱给他呢。原来如此,我朋友的愿望实现了,真好。</p><p class="ql-block"> 卖辣椒的老人因为是住在水库下游,没有列为征迁对像,所以还住在原来的地方,以农为生,自种自给,仍然过着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田园生活。</p><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21日写于万年)</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红薯刚上市的时候,价钱都是乱卖的。比如,经过挑选大小均匀的,价格一般在二块伍一斤,未经过挑选的,二块至一块伍一斤。也有些临时来县城卖的,他们卖的价格就说不定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不,今天就遇到一个临时来县城卖菜的。他的摊位不在农贸市场,在我们小区北侧小门口的拐弯处,摆着的红薯也没什么卖相,大的和拳头般大,小的呢,像冬枣般小。见我在他的摊前,便问我,买么?也没问我需要买什么。他家的摊位上还有10来条丝瓜呢。一看就是老实人。我笑着问他,你想让我买什么?红薯还是丝瓜?他一听,也呵呵笑了,说,自家种的,便宜卖呢,红薯一块伍,丝瓜一块二。这人,还真是个老实人,我还没说买还是不买,便抖底了。我跟他说,生意不是这样做的,老师傅,你是哪里人呢?垱下人!他憨厚地说,路远,卖完了好早点回家。垱下人?我老家就是垱下。我知道,垱下那边的人,有什么农副产品,家里吃不完的,一般都会送到城关去卖,很少有谁拿到县城来卖的。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意思是,老乡见面,分外亲切一点。你的红薯、丝瓜,我全部买了,你也好早点回家。他在装袋的时候,对我说,你全部要,丝瓜、红薯都算一块钱一斤。我又忍不住问他,你是垱下哪里?没想到,他却笑了起来,说,不是垱下,是靠近垱下的地方,一一程源。</p><p class="ql-block"> 程源离垱下,其实,还隔着一个叫吕坊一个叫下门的两个村呢。虽然这样,但都是南乡,我想,也亲着呢。</p><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23日写于万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