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南京记行

健心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中秋之日秋意浓,天气凉爽醉怡人。</p><p class="ql-block"> 家人一同去出行,观赏看品游南京。</p><p class="ql-block">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沿岸,江苏省省会。“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南京,江苏省辖地级市,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1],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2],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0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2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南京常住人口9314685人,城镇人口808.53万人,城镇化率86.8%,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17.95亿元。</p> <p class="ql-block">两天旅行下榻于此</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又称后湖、北湖。</p> <p class="ql-block">  玄武湖的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六朝时,成为皇帝操阅水师的场所,并被辟为皇家园林,南岸建有华林园、乐游苑等皇家宫苑;北宋时,江宁府尹王安石“废湖还田”,玄武湖因此消失二百多年;元朝时,经过两次疏浚,玄武湖重新出现;明朝时,设为后湖黄册库,系皇家禁地;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时,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玄武湖成为游览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玄武湖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玄武湖呈菱形,景区总面积5.13平方千米,湖面面积3.78平方千米,湖泊被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分为三大块,北湖(东北湖、西北湖)、东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较浅、西南湖水最深、东南湖其次,湖内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玄武湖属于浅水湖泊,水源来自紫金山北麓,主要入湖沟渠有7条,并与护城河、金川河、珍珠河相通,担负着生态景观、市民休闲、观光旅游、城市防洪排涝、城区河道生态补水等综合功能。</p> <p class="ql-block">  2005年2月,玄武湖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2008年9月,玄武湖公园被列为国家重点公园[4];2016年9月,玄武湖被列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2019年10月,玄武湖荣获“2019中国十大休闲湖泊”称号。[6]</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陵寝面积8万余平方米,于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p><p class="ql-block"> 中山陵原名总理陵园,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中山陵建筑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p> <p class="ql-block">  1961年,中山陵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7年,被列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来南京不到钟山,等于白来。</p><p class="ql-block">登山远眺,才会领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气魄与情怀。</p><p class="ql-block">上山公路修的很好,两旁的梧桐遮日,郁郁葱葱,就是容易迷路。</p> <p class="ql-block">  中山先生的近代史地位,无疑是不可撼动的。天气虽热,但拜谒中山陵的游人很多,且秩序井然。陵园绿树参天,建筑中西合璧,蓝色琉璃瓦顶,蓝色琉璃瓦以元代皇家敕建的庙宇使用为多,其它建筑使用不多。</p><p class="ql-block">缓缓参观后下山。</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 音乐台</p><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山陵广场东南侧的音乐台,是中山陵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其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在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充分吸收古希腊建筑特点,而在照壁、乐坛等建筑物细部处理上,则采用中国江南古典园林表现形式。从而创造出既有开阔宏大的空间效果,又有精湛雕饰的艺术风范…</p> <p class="ql-block"> 四 </p><p class="ql-block"> 美龄宫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四方城以东的小红山上,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美龄宫于1932年竣工,其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休息室。特别受当地年轻女孩喜欢,只因从空中俯瞰紫金山,会发现成排成排的法国梧桐树如同一串项链,而项链最中间的一颗“蓝宝石”则是蒋介石为宋美龄修建的美龄宫。</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明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明孝陵及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被列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观梅轩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钟山风景名胜区梅花山景区内,观梅轩东西长约十六米,分为三间,东西两间凸出部分各设一个南、北进口。亭子四周围有砖砌栏杆,整座亭子为混合结构。观梅轩的所在地便是汪精卫墓的原址。</p> <p class="ql-block">  汪精卫墓被炸始末 </p><p class="ql-block">“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p><p class="ql-block">——汪精卫棺材中所留诗稿</p><p class="ql-block">汪精卫,原名汪兆铭,年少时的他,也曾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那个时候,他也曾有着满腔的热血,一直想着将腐败的满清王朝推翻,一直宣传着和平救国。但是,经历了年少的轻狂,初心却早已经丧失,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了信心,投靠了日方,一直配合日军的侵华恶举,成为了一个枉顾名族大义的汉奸,受尽世人唾骂。</p><p class="ql-block"> 1935年,汪精卫在南京参加会议的时候被暗杀,其中,有一颗子弹打进了汪精卫的脊骨,但是,并没有伤及到他的性命。不过,这一次打进身脊椎的子弹,没有取出来,虽说身体的伤口在顿时间内好了,但是,1943年8月的时候,这颗子弹还是导致了汪精卫的伤口复发,随后在日军的陆军医院才将脊椎中的那颗子弹取出来。</p> <p class="ql-block">  事后,虽说汪精卫的身体在短暂的时间内好转,但也只是表象,1944年1月,因为伤口的再度恶化,鉴于国内的医疗水平难以满足,便前往日本治疗,但是,没过多久,1944年3月3日,汪精卫在手术后有了短暂好转后不过半年,便在同一年的11月9日离世。虽说是在日本离世,但是,最后他还是魂归故里,葬回了南京的梅花山。</p> <p class="ql-block">  1944年11月23日,当时的汪伪军大张旗鼓举行了“安葬大典”,为了鼓动南京城内的百姓给汪精卫送葬,当时甚至还给参加送葬的人每人发放一个20元的中储券,这20元的中储券,差不多是当时的四分之三职工月收入。这确实是一个很诱人的条件,但是,那一日,大街上依旧是冷冷清清。</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作为大汉奸,汪精卫虽说早已不在人世,但是依旧难平众怒。汪精卫的墓穴离孙中山的中山陵很近,在民众眼中,汪精卫是不配的。1946年1月21日晚上,在民意之下,上级命令74军51师的工兵营对汪精卫的墓穴进行了炸毁。汪精卫的墓穴修得很坚固,在当时花费了5000万的伪币,在整个的炸毁过程中,共用了150公斤的炸药才炸开。</p> <p class="ql-block">  打卡墓穴后,当时的南京市市长马超俊亲自查验了汪精卫的尸身,只见,在汪精卫的身上盖着“青天白日旗”,身上穿着长袍马褂,头上还带着帽子,不管是式样还是颜色,都是当时伪军政府的文官打扮。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汪精卫的遗骸保留得很好,因为在遗骸上用了很多的防腐剂,竟然看不出腐烂的痕迹。随后,在汪精卫的口袋中,还发现了一张约摸10厘米长的纸条,上面有4个字——魂兮归来。是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所写。</p> <p class="ql-block">  汪精卫确实是引起了太多的民愤,最后连坟墓都被炸,也是自己一手酿就的后果。1946年1月21 日的晚上,汪精卫的遗骸就被送到清凉山火化了,挫骨扬灰,除了梅花山上的些许残迹,什么也没有留下。</p> <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南京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我目前已来四次,记得第一次,那是上个世纪一九八二年的五月份,那时南京市的标志建筑是金陵饭店(建设中),现也是南京市很有影响的涉外饭店,由于,时间紧,没怎么溜达,二天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  二零零八、二零一六年,又来过二次,这是第四次,这次到此,是有思想准备的,本着观历史文化古迹、看名人故居、览风光美景、品特色美食,两天的时间很紧,但,达到了目的,很有满足感,很惬意约!</p>